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到世界最北端的电影节,看无限午夜场

第一财经APP 2017-01-20 16:41:00

作者:木卫二    责编:吴丹

冷酷的环境气候,迥异于其他地方的城市风情,令特罗姆瑟国际电影独树一帜。

2017年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海报

特罗姆瑟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主体坐落在一座峡湾中的岛屿上 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戛纳一结束,组委会就打出了相约Cannes70的邀约海报。连我这样一个没杀出国门的影评人,也看得蠢蠢欲动。

大概七年前,我搬到北京生活,改变了过去的观影方式,频繁出没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地,并接连参加了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和夏日电影节。每次长达半个月时间的密集看片,称不上收获满满,但也重新确立了对电影、电影院与电影节的再认识。

结果,距离戛纳还有四个月,我来到了挪威最大的电影节——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TIFF)。像戛纳一样,特罗姆瑟也是一个以追逐北极光而闻名的游客目的地。作为挪威最北和北极圈内最大城市(人口总数只有七万),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湿气和热量,令这个海港终年不冻。

抵达特罗姆瑟,这座城市刚走出极夜不久。中午十二点,就已经是傍晚太阳落山后的景象,确实让人不太适应。我还赶上了两个漫长的风雪夜,云层厚重,完全没有见到过阳光。

在特罗姆瑟遭遇暴风雪 木卫二/摄

每次看完下午场的第一个电影,散场后,我就错觉已是深夜。接着再看一场,简直就是挑战午夜场。但在晚上,电影节还会接连排上三场电影,真有一种午夜无限场(长)的感觉。甚至于在世界剧院还有一个《罗拉快跑》和《感官世界》等三部电影的午夜连映,坚持到第二天的观众,电影节还提供早餐。

如此酷的环境气候,迥异于其他地方的城市风情,令TIFF独树一帜。

电影节主场地是焦点戏院(Fokus Kino)。这是一个常见于大城市的多厅影城,挨着特罗姆瑟图书馆。因为电影节的举办,影院有五个厅安排了放映节目。电影节开幕仪式和开幕片放映,都在影厅内举行。

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现场 木卫二/摄

由于挪威本地的剧场节目和文化交流十分繁荣。特罗姆瑟的影院往往也可以进行话剧和戏剧表演活动。有场放映观众人数爆满,我不得不到楼上,侥幸在最后一排捡到了一个座位。海拔之高,下方观众如在深池,只能用俯瞰来形容我与银幕的视角关系。一部电影看下来,大有一种正襟危坐,临渊而立的肃穆感。

如同上海的国泰电影院,遇上热门场次,戏院也会直接在第一排前面,再放上两排的折凳椅子,照顾想看片的观众。我还注意到,特罗姆瑟的观众爱看电影,放映结束会自发鼓掌,但他们不太有耐心去看完滚动字幕。

焦点戏院马路对面,是电影节的另一个放映场所:特罗姆瑟文化宫。一进门,就是迷目的幻梦霓虹。往二楼走,可以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其他饮品,但更有可能的是你找不到座位,甚至连站的地方都没有。这里挤满了刚散场或等待进场的观众,人们正进行着热烈交流。

从路口往西边百米,是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剧院。往东边步行15分钟,就是另外两家戏院。如此一来,五家电影院撑起了整个TIFF一百多部电影的放映。对我这种初来乍到的观众,只需轻松愉快地步行,实在方便。毕竟,无论是海港区还是整个特罗姆瑟,相比中国的大城市,它们就是适合生活的小城镇。

除了偶尔闯入的游客,还有我这种被邀请过来的影评人。TIFF完全服务于当地市民,引进没有在挪威公映的电影,还有面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雪地影院和露天放映节目,堪称一大特色。

TIFF组委会人数不多,架构不大。为期七天的放映和论坛交流,完全依靠一大批身着蓝色衣服的志愿者来完成工作。

对TIFF描述越多,别人产生的疑惑越多。

电影节是很好,可是,对远在中国的影迷观众,除了极少数被邀请而来的宾客,大家几乎没有什么理由专门跑到一个大雪纷飞的极北之地看电影。除非刚好是追寻极光,途经此地。

再不然,一部在中国可以轻松找到的电影,你完全可以在家里沙发或床上被窝观看。一个再狂热的影迷,也实在找不到足够强硬的理由,去完成走遍电影节的世界之旅。

我想插播一则故事。

几年前,西游IP大火之际,一部被认为已经消失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佚片《盘丝洞》,突然在挪威诺尔兰郡拉纳市的片库中被发现。跨越不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电影损失惨重,1920年代还保留至今的黑白老片,不足十部。

当时,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档案专家蒂娜·安卡曼也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史有何等意义。它不过是几十万桶库存老胶片之一。2012年,挪威方面跟中国提及,他们发现了这部中国老电影。2013年,《盘丝洞》完成修复并在奥斯陆的电影节上放映。2014年,挪威向中国赠送了一份拷贝。

在许多人看来,《盘丝洞》的故事见证了电影资料档案人之间的默契合作和友好交流。当我翻看地图,发现诺尔兰郡恰好处在挪威中部,也就是南边的奥斯陆和北边的特罗姆瑟中间。我还是很难想象,一部1927年的中国电影,居然在两年之后被引进到挪威放映,最后还保留了一份底片,尤其是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北欧小城。或许,当时它是远销海外的电影发行商业行为,但在今天看来,不断在做这样一件电影交流输送的,正是电影节。

今年的TIFF当然也少不了中国电影的身影。去年,组委会还邀请顾桃和耿军两位导演参加电影节。关注鄂温克人的顾桃,常年以鹤岗为取景拍摄地的耿军,他们的电影气质和美学追求,与TIFF设置的单元环节不谋而合。TIFF有一个名为北极影像的单元,专门放映巴伦支海和极地地区的纪录片和短片创作,绝对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和冒险欲。

除此以外,TIFF也重点展映来自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等北欧国家的电影,同时覆盖及近邻的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等。

对我个人来说,TIFF所挑选的亚洲电影同样上佳。它放映来自日本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和《滚烫的爱》,两部电影都是《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此外还有以奔跑和快手著称的SABU导演片子。

韩国电影有朴赞郁的《小姐》,洪常秀的《你自己与你所有》,金知云的《密探》等,兼顾了艺术与商业。

风靡全球、正在冲奥的好莱坞片子自然不可或缺。TIFF以《爱乐之城》作为闭幕片,似乎也是再好不过的一个选择。因为,飘着雪,有电影节的特罗姆瑟,正是一座有爱和喜悦的电影之城。

白色的积雪,覆盖着五颜六色的房子和窄窄的街道。对岸雄浑的山峦,俯瞰着灯火辉煌的城市。永夜的漫长时间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汇聚在特罗姆瑟,成为了一种不需要语言的对话。它延长了生命与时间,折叠了宁静的夜晚。

电影节放映两部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之作,《滚烫的爱》(左)和《在这世界的角落》(右)

TIFF以《爱乐之城》作为闭幕片,有电影节的特罗姆瑟,正是一座有爱和喜悦的电影之城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