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职之后一直强调“美国制造”,业界也预期特朗普政府会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美国制造商搬回美国。我们想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有《中国制造2025》等促进政策,但今年会不会推出针对特朗普政府政策和“美国制造”竞争的新政策?会不会有新的补贴还是其他方面的政策?”
在国新办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了上述问题。
发布会现场
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此回应称,201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未来十年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行动纲领。现在推出接近两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期我们不会再出台新的政策,更不会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所采取的措施而出台新的有关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苗圩表示,关于特朗普总统提出的要振兴美国制造业,要让更多美国企业能够搬回美国去,要雇更多的美国人,我们对这些政策也还在密切关注,但是不会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大的发展格局。我想,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有内在的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相对成本比较低,特别是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究竟是把更多的工业产品放在销售地生产,还是放在非销售地生产,它有客观的规律性。还有,中国很多产业的产业链是比较完整的,包括上游下游,企业搬迁也一定要考虑到这些诸多因素。
苗圩同时也指出,中国从三十多年前一直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不会变,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去我们对外开放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引进来”,引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来发展,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引进来”这条政策,鼓励更多的国外企业到中国来发展,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还要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不光是像三十多年前把产品卖出去,更多是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发展,到海外去投资,到当地去设厂,去投资、发展、销售产品。“引进来”也好,“走出去”也好,最终还是由企业来决策,不是由我们政府这些部门来决策的。
专家认为,反内卷行动可一定程度缓解供大于求环境里企业间低成本过度竞争的伤害,但若需求不能持续回暖,则相关措施效果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一个老龄化社会,需要智能机器人的介入
6月份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效果继续显现。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李东生表示,中国制造的优势要通过全球本土化的方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