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有外媒报道称,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今日起微调,缩减一篮子货币汇率的计算时段,从原来的24小时改为15小时,即从下午4:30开始计算到早上7:30。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中资报价行的负责人处确认了该消息。
“缩短日盘交易,就相当于剔除美元指数日间波动对次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的影响。”一位中资银行的外汇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民币中间价汇率形成机制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做了技术性的调整。
调整之后对于人民币中间价会有怎样的变化?“除了精确点,没有什么影响。”一位中资报价行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自2015年8月11日起,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前述外汇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民币的日盘交易时间是从早晨9:30到下午4:30,而同时在这一交易时段里面,美元指数是在波动的,在交易的时候,实际上交易员是可以根据日盘国际市场的波动,来对第二天中间价的价位进行判断。换句话说,每日的日盘收盘价已经对日间一篮子货币的波动做出了反映。
“既然在白天人民币的主要交易时段已经对美元的日盘波动有所反映了,那么再参考一篮子货币,实际上就存在重复计算问题。现在微调之后,选下午4:30到第二天早晨的7:30,实际上就把日间波动的交易时段扣除掉了,只反映夜盘,让第二天的中间价将更难以预测。”该外汇交易员表示。
2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743,上周五中间价6.8456,下调幅度创1月9日来最大。
今年1月份以来,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向外释放不愿美元过强的信号,美联储议息会议也未透露更多有关加息前景的信息,只是近日美联储主席耶伦相对“鹰派”表态有所助长加息预期,加上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美元指数出现一定回调,1月当月则下跌2.7%。与此同时,尽管春节假期出国旅游购汇需求仍较为旺盛,但个人购汇总体较为平稳,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增强,人民币贬值预期也有所收敛。
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央行数据显示,1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去年12月末升值1.14%;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收于6.8780元,较去年12月末升值1.04%。
1月26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22,较去年12月末下跌0.64%;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95.56和95.35,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下跌0.71%和0.16%。
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未来,特朗普政府各项经济外交政策和美联储加息节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也不排除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再现“黑天鹅”事件。不过从国内看,随着经济运行亮点进一步增多,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以及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本面因素仍将支撑人民币作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呈现双向浮动、有升有贬的运行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美国极限施压的尽头未必是人民币贬值,反倒可能成为人民币的拐点。
经济学家们认为,应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未来我国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并坚持扩大开放。
人民币贬值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市场担忧有些过度了。
美元指数难以延续过去两三年的强势,未来可能呈现震荡甚至略微下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