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移动公布了2016年业绩,当年营业收入约7084亿元,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运营利润约1181亿元,同比2015年的1029亿元增长约14.8%,改变了自2012年开始的运营利润连续下降趋势。
不过,2016年中国移动录得的运营利润仍低于2013年水平(1356亿元),但高于2014年水平(1173亿元)。
业绩:营收持续增长
中国移动遇到的挑战,从业绩报告中有所体现。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2010年以来中国移动7年的财报数据,其每年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不过利润水平自2011年、2012年见顶后逐年下滑,直到2016年财报有所改观。
2011年,中国移动运营利润水平率先见顶。当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约5279亿元,运营利润达到1513亿元,作为香港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1259亿元。2012年,中国移动运营利润微降,约1505亿元,不过股东应占利润约1293亿元,为7年来最高。
相对于2011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净增长了约1805亿元,不过运营利润下降了约332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下降了约172亿元。从运营利润降幅来看,2013年同比下降约10%,2014年、2015年同比下降约13.5%、12.3%。从财报上看,因为向中国铁塔公司出售铁塔资产,其2015年股东应占利润只有微弱下滑。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仍拥有最强盈利能力,年度利润在千亿元以上。不过“收入增长但盈利反而下降”现象,其实也是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电信运营商近几年的普遍现象。2013年~2015年的利润显著下降背后由多种原因,但增加基础投资、营改增、“提速降费”等内外因素,都构成了其利润增长的挑战。
转型:数据收入成主要营收来源
4G业务逐步成熟,及其释放的数据流量消费增长红利,是2016年诸多挑战之下,中国移动盈利能力改善的主要原因。
从3G时代开始,中国移动已开始布局收入结构的转型。2010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约3440亿元,占营收中占比超过70%,对营收贡献达到历史峰值。2013年,其语音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到2016年度,其语音业务收入约2100亿元,在营收中占比已不到30%。
相对于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其数据业务收入持续显著增长,并在2016年达到约3949亿元,超过语音、短信收入之和,并首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突破50%,达到55.7%。2011年,中国移动调整统计口径,首次将数据业务收入列为单独统计项,到2015年,其数据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了语音业务收入,在整体营收中占比约45.4%。
其背后是4G普及带来的数据流量消费的高速增长。综合财报数据,其2016年净增4G用户2.23亿户,总量达到5.35亿户,4G用户渗透率达到63%,同时,用户手机上网流量也在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因为4G带来的流量消费爆发,基于中国移动网络的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约131%。
提速降费背景下,高速增长的数据业务支撑了其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改善了盈利能力。
数字化服务有待突破
对于战略转型,中国移动高层曾有“三条曲线”比喻,如果说语音业务构成了其业绩增长的第一条曲线,则流量业务构成了第二条曲线,而第三条曲线则是“数字化服务”。
运营商一直希望在互联网领域也有所突破,避免被“管道”化。不过从其以往的尝试来看,在“数字化服务”领域取得突破,难度比其已经初步完成的流量经营转型可能要更大。
在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中,其设想开展的数字化服务包括:未来通信服务、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服务、行业应用服务、数据能力开放服务、智能物联网服务、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社交化物联网服务、产业信息化服务、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2015年1月,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投入运营的中国移动第一家专业子公司咪咕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开始布局数字化内容服务。此后,又在中国移动过去基地业务基础上,成立了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等专业子公司。
根据中国移动披露,其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物联网专用核心网络,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亿,手机支付“和包”业务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同时在家庭数字化产品领域,“魔百合”用户突破了2280万。
不过相对于中国移动主要业务,这些正在布局阶段的业务都有待进一步成规模、成体系,同时在对中国移动的收入贡献上有待进一步突破。
大手笔分红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业绩支撑?
工信部表示,信息通信企业、行业应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要深化合作,强化龙头引领、梯队协同,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供需对接、汇聚产业合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5G行业应用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与苹果CEO库克的会面释放积极信号。双方就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以及云服务等议题交换意见。
三大运营商研发费用两位数增长,很大程度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未来通信产业领域。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