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围堵“控股权未变更”空子 监管层兜底条款留后手

第一财经APP 2017-03-26 21:09:00

作者:张婧熠    责编:陈楚翘

去年修订和实施的借壳新规还有“险招”,即通过保证控股权不变更、或三方交易而规避借壳。监管层近日首次发声,启动兜底条款严控重组财技,三方交易、花样力保控制权等模式迎来末路。

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重组管理办法”)去年修订和实施后,就有市场观点指出,借壳新规里或还有“险招”,即通过保证控股权不变更、或三方交易而规避借壳。这一密道很快便被市场发现;去年以来,上述类型的交易方案层出不穷。

监管层近日更首次对此类现象发声,启动借壳新规中的兜底条款严防重组财技。3月24日,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宣布,最近并购重组中出现了规避实际控制人变更认定的新现象,证监会已依规认定为构成重组上市。同时,对于三方交易也将从严监管。

类借壳密道再遭封堵

在不断涌现的新型模式和交易进展中,市场试探着监管层底线。然而,伴随涉险而行的交易受阻,以及监管层启动兜底条款而明确立场,三方交易、花样力保控制权等模式迎来末路。

按照现行的规定,构成借壳上市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一是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二是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三是购买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超过100%。

去年修订后的借壳新规中,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全面升级,由原来的标的总资产这一项扩围到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股本五项。任何一项指标超过上市公司同类指标的100%,都将触发借壳。证监会在上述例会上也总结称,《重组办法》的此次修订行之有效,避免了炒壳等破坏性行为对市场的伤害,促进了市场估值体系理性回归。统计显示,2016年证监会核准的重组上市项目19单,比2015年下降49%。

但伴随购买资产总额的计算标准全面升级,也让另两项指标成为规避借壳的突破口。

在重组办法公布后不久,就有市场观点指出,“控制权不变更”将成为现行规则下规避借壳的主要突破口。这一预测,随即便在市场层面得到验证。证监会介绍,由于是否构成重组上市,在政策上有较大差异,部分上市公司或交易对象规避的动机更为突出。证监会对此已依规认定其构成重组上市,目前已有9单此类项目终止了重组。

根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多起重组触及借壳的红线,但都因控制权不变更而自认不构成借壳。这类并购重组中呈现的新模式,包括突击打散标的资产股权,有的刻意把大量表决权委托给他人,还有的通过定向锁价配套融资等,均意图通过规避实际控制人变更的认定,进而逃避重组上市监管。但从进展情况来看,闯关胜率极低。部分公司目前已终止重组,包括四通股份、卧龙地产、安泰集团、宁波富邦、罗顿发展、江泉实业、狮头股份等。还有上市公司在新规出台后,修改方案改以借壳继续推进。精达股份就在今年3月发布修订后的重组预案,删除了“不构成重组上市”的表述,按照借壳标准来进行重组,同时还取消了配套募资和境外资产收购。

证监会还同时披露,前段时间有4家涉及控制权变更且注入资产的重组方案,也相继被并购重组委否决。这些方案的共同特征是,向一方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同时或随即向非关联的其他方“跨界”购买大体量资产,新购买的资产与原主业明显不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

根据第一财经对此类案件的跟进,证监会所指上市公司或为南通锻压、准油股份、方大化工与申科股份。“上市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不仅变更了实际控制人,还对原主业作了重大调整,在控制权稳定、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比典型的重组上市更复杂多变,需要从严监管。”对于三方交易未来的监管趋势,证监会此次做出明确表态。

证监会还强调,未来将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及时分析研判并购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规则,重点遏止“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严厉打击重组过程的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等行为,更好地引导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抑制“脱实向虚”。

启动兜底条款

面对规避借壳的新型案例,监管层此次启动了借壳新规中的兜底条款。而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在前次重组终止后已启动了新一轮的交易方案,但突击入股等现象仍未根绝。伴随此次监管层立场和态度的明确,兜底条款未来将对三方交易等模式持续显效。

在去年6月《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时,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权是否变更的认定条件中,增加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这一情形。该条款也被市场视为是监管层的兜底条款,也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争议最大的修订内容之一。

有市场意见提出,兜底条款缺少细化、量化标准,建议删除。但证监会随后表示,此类条款有助于应对监管实践的复杂性,类似条款在其他证券监管规章中也有使用,并且可以通过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等相关安排,确保执行中的程序公正。最终公布和实施的《重组管理办法》中,保留了兜底条款。

而此次例会上公布的新型规避借壳案例中,证监会正式利用这一兜底条款,做出了构成借壳上市的认定。值得注意的是,兜底条款不仅是上述过往案例的监管依据,也将对未来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显效,部分已经公布的重组案例或将生变。

以卧龙地产为例,公司在去年7月底公布重组预案,拟44亿元并购新三板游戏企业墨麟股份的部分股权。公司认为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未变更,因此不构成借壳。但由于交易方案认定墨麟股份实际控制人与其他多位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不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因此招致市场和监管对可以规避借壳的质疑。虽否认刻意规避借壳,但卧龙地产在去年11月宣布终止此次重组。

而一个月后,卧龙地产再次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停牌阶段。今年3月22日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卧龙地产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天津卡乐,资产作价53.3亿元。但交易预案同时显示,天津卡乐在卧龙地产去年12月起停牌期间,频繁发生了四次股权转让、增资入股等,最近一次股权变更甚至发生在重组方案公布的前5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