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掌舵上海金融旗舰十年 吉晓辉挥别浦发 高国富将接任

第一财经APP 2017-04-10 19:29:00

作者:夏心愉    责编:林洁琛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多名接近浦发银行核心管理层的人士处获悉,该行董事长即将完成交替。在4月10日下午召开的浦发银行全行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组织部宣布高国富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在履行完一定程序后,高国富将接任吉晓辉,出任浦发银行董事长。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多名接近浦发银行核心管理层的人士处获悉,该行董事长即将完成交替。在4月10日下午召开的浦发银行全行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组织部宣布高国富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在履行完一定程序后,高国富将接任吉晓辉,出任浦发银行董事长。

在第一财经记者访及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的下属及亲朋时,听到的对他最多的形容是“大气”、“低调”和“务实”。从工行、到上海市政府、再到浦发,这位专注金融发展近40年的银行家,私底下却是个熟读历史、还喜看武侠小说的“金庸迷”。在早年就集满了金庸全套的吉晓辉,在“众侠”林立的银行业自有一套沉得住气的战略打法。

由吉晓辉掌舵10年的浦发,打法同样大气、稳健而不张扬。这家银行似乎从未顶上过“XX之王”帽子,甚至一度让市场摸不到战略辨识度,但该行总资产却悄然从十年前的不足7000亿元发展到眼下近6万亿元,综合实力、净利润及总市值均排上同类股份制银行第二,三年前已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目前已是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程相适应的沪上金融旗舰。

然而公众对吉晓辉的印象似乎并不深,这和他多年来习惯坐镇幕后有关。不少银行的董事长会在业绩发布会、股东大会,或在接受媒体采访等场合亲自介绍机构战略,但吉晓辉在公众面前说得并不多,一众记者多年来似也习惯了浦发的风格是由行长向外界介绍发展方向。

不过,在偶有接触公众的机会时,吉晓辉的风格是谦和且能将问题落到实处的。第一财经记者记忆尤深的是,在一次“中小投资者走进浦发银行”的活动中,一名同时也是浦发零售客户的散户投资人随口提及了使用银行卡时的某次不愉快经历,而这样细琐的一个点竟然引起了在场的吉晓辉的重视,并当场布置分管领导派人查询业务细节,以提高相关业务的客户满意度。

这就是多面吉晓辉。10年前,也是4月份,他上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工行工作逾20年、随后调任上海市政府、上海国际集团、继而又掌舵上海金融旗舰浦发银行10年后,出生于1955年10月的吉晓辉正式“解甲归田”。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浦发银行4月10日的相关会议上,市委组织部方面和分管副市长均对吉晓辉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肯定和感谢。

其继任者高国富在太平洋保险集团工作十年有余。1956年6月出生的高国富将满61岁,其职业生涯基本都在上海地区,先后在大型证券公司、上海城投、保险公司担任要职,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2006年8月,高国富接任太保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于次年带领中国太保(601601.SH)登陆A股。

除去将发生变动的的董事长一职位,目前浦发银行的高管团队人员配置为:副董事长、行长刘信义,董事、副行长、财务总监潘卫东,副行长徐海燕,副行长刘以研,副行长王新浩, 副行长崔炳文,副行长谢伟,董秘穆矢。

从上海金融整合路径来看,浦发、太保、国泰君安等几大金融集团已基本形成,浦发系上海国资进行金融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太保则为保险整合平台。

“六化”浦发路

归纳多名浦发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的表述,吉晓辉对于浦发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四点:提出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愿景;设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让“新思维,心服务”的品牌标语深入人心,打出了“守正出奇”的一套策略。

在吉晓辉掌舵的十年里,浦发银行历经了大半个“十一五”、整个“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开局。

一名接近浦发银行核心层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十一五”期间,2007年吉晓辉到任后提出的战略愿景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所谓“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该人士理解为,即是顺应了当时银行由以传统的单一资金中介为主向全面服务中介转型、由银行领域向跨银行领域转移、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迈进的潮流。

到了2011年的“十二五”开局,浦发银行明确了“建设成为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旗舰企业”的愿景;在2016年的“十三五”开局,浦发的战略目标在前续基础上延伸为“全能型银行集团”,“综合化金融”是其中应有之义。

如何走向“全能”?经过十年的探索,观察浦发接下去的发展道路,“六化”将是重要战略关键词。“吉晓辉董事长和总行领导班子一起,确立了集团化、专业化、数字化、轻型化、国际化、集约化的战略任务。”上述接近浦发核心层的人士表示。

引入中移动

在吉晓辉任董事长期间,引入中移动是浦发银行的一大重要战略举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浦发银行于2010完成向中移动定向增发近400亿元,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这一举措,也是业内金融与产业资本合作的先河。

此后的2012年,浦发银行将移动金融作为全行重点突破领域,2015年,该行进一步建设互联网金融云平台。这些战略有了中移动作为战略投资方,都使浦发在平台对接、产品共建、客户渠道及资源共享方面,更具先天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引入中移动也是浦发银行为解决资本缺口问题开辟的一条新路。浦发银行在这方面亦有不少创新之举。

比如,浦发银行是发行创新资本工具的试点银行。2014年和2015年该行成功完成两次共300亿的优先股融资发行,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首家。

此外,在吉晓辉掌舵期间,浦发银行还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资产。2016年,浦发银行实现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收购上海国际信托97.33%的股权,这在浦发内部被视为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创新和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浦发银行总股本由2007年末的43.55亿股增至216.18亿股,股东权益由2007年末的283亿元增至3679亿元,增长13倍。2016年年末总市值为3504.32亿元,位列股份制银行第2位,所有A股上市公司第12位。

上海金融旗舰

随着浦发银行完成对上海信托的收购,其金融全牌照的集团化经营框架已然形成,除银行主业外,浦发还涉及基金、信托、租赁、境外投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货币经纪等多个业态。

除了集团化以外,国际化是浦发的另一项经营进程。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企业走出去趋势,浦发银行整合了包括离岸、自贸区和海外分行在内的国际化经营资源,设立香港分行、伦敦分行等,并通过收购设立全资境外投行浦银国际,打造了海外经营平台。

“这是浦发提升跨市场、跨领域和跨界经营能力的几步落子,也显示着‘金融旗舰’的初步搭建形成。”上述接近浦发核心层的人士表示。

此外,在上海的金融国资改革中,浦发也是一大“样本”。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浦发探索市管企业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并在2008年成为在上海市首家开展董事会选聘经理层副职人员工作的市管金融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定向增发收购上海信托,并连同上投摩根、国利货币纳入了浦发银行集团化管理框架,也是对市委市政府优化金融国资布局的响应。

 

吉晓辉履历:

吉晓辉,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

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分行行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历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7年4月起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就在上海建立清算银行、加快发展移动金融推动金融普惠、大力发展货币经纪行业等提交议案。

现任中共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