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受到外围股市调整影响,香港恒生指数大跌337点,但中国恒大(03333.hk)却逆市大涨4%。该公司于当日傍晚公告称,以8.14亿港元回购9536万股,这也是恒大连续两个交易日斥巨资回购股票。
近期恒大的股价表现强劲,特别是自上月28日公布年度业绩以来,股价累计升幅已达35%,期间更曾冲高至8.78港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现报8.62港元。有业内人士表示,恒大股价持续冲高,反映了投资者对恒大的实力和未来增长前景的看好。
逆势走强 接连巨资回购股票
早上9点半,港股在开盘后持续下跌,恒生指数在不足一小时内跌幅超200点,且抛压不断,最终收盘跌幅达1.39%。然而中国恒大股价却始终“高开高走”,最终收报于8.62港元/股,涨幅达4.11%,成为内房板块领涨股。
接连大手笔回购股票,推动恒大股价逆势走强。数据显示,恒大于当日回购9536万股,占当日总成交1.49亿股的64%。此前一个交易日(4月13日),恒大更斥资17.36亿回购2.03亿股,占当日总成交3.69亿股的55%。
“一个股票是否被低估,判断的标准有很多,但在港股最明显的特征是回购股票”,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大量买入自家股票意味着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明显低估,这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非常重要,且往往会带动股价触底反弹,甚至暴涨。
3月初至今,恒大股价累计涨幅超50%,远超恒生指数同期1.58%的涨幅。但以市值计算,恒大仅为1047亿,远低于中海(2241亿)、万科(1987亿)、碧桂园(1449亿)等同规模房企,估值被明显低估。
高速发展内地资金持续追捧
自2009年上市以来,恒大高速发展势头不减,近三年尤为明显:销售额从1315亿增至3733.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在龙头房企中一枝独秀。但与靓丽业绩相对应的是,部分外资机构对恒大的挑剔从来没停止过,尤其是永续债与多元化扩张是他们看空恒大的最主要原因。
恒大此次大手笔回购,不仅是为了稳定公司股价,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管理层对恒大前景充满信心。3月28日,在恒大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恒大总裁夏海钧明确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偿还50%的永续债,全年将偿还三分之二,并计划于明年还清。
“永续债对于恒大的股东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随着恒大管理层宣布偿还永续债,有望推动利润大幅上涨。资料显示,去年永续债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06亿,以2016年年报为例,归属股东利润为51亿,永续债偿还后将有近70亿转化成股东利润,这意味着今年归属于恒大股东的利润有望实现140%的增长。
据记者统计,花旗、联昌国际、农银国际、中银国际、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十多家国内外大型机构近期发布恒大研报,纷纷给予“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目标价最高至10港元。
花旗认为,恒大开始追求“规模+效益”,并承诺偿还永续债,开始去杠杆化,将逐步释放股东收益;承诺在重组完成后派发特别股息,确保了股东收益;剥离多元化业务,专注于四大产业,股份回购可能等,将进一步提升港股估值。
据了解,恒大的地产主业已在今年开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利润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资料显示其一季度销售均价为9465元/平方米,同比增8.2%,3月单月更达到10160元/平方米,预计将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润。
在2月初恒大的年度会议上,许家印宣布恒大已完成“房地产业”向“房地产+服务业”的转型,未来将专注于地产、金融、文化旅游、健康四大产业,不再尝试投资新的业务领域。国泰君安认为,恒大完成战略转型盈利预期提升;核心利润高增长,现金充足;土地储备创新高,核心城市优布局;多元业务助力发展。
克尔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朱一鸣表示:“恒大此前被资本市场低估,主要是由于境外机构对国内房地产前景与多元化扩张存在不同理解”,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随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未来将有更多内地资金进入港股市场,在龙头效应带动下,恒大有望受到内地资金持续追捧,市值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