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保险业稳步“走出去”,加快建设海外承保、理赔作业、救援等境外服务网络。《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支持体系,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应保尽保,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资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也为保险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中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三类保险如影随行:使用频率较高的风险转移产品,首先是信用保障保险;其次是工程保险,毕竟走出去除了并购以外,还是以基础建设工程建设为主,再就是工程保险,最后是人员保险。
国信证券认为,国内财险领域仍带有很强的监管属性,最明显的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各家差异度很低,所以真正影响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其实是成本管控能力。一般而言,龙头公司的优势具有先天性,因为更容易通过精细化管理分摊成本,另一个优势在于全国网点的布局。
A股市场上,上市龙头险企近几个交易日表现出明显的强势特征,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价值修复的起点,继续看好保险股后续机会。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格局上,寿险和财险的行业优势正向龙头聚集,公司经营数据上也会持续的受益于此,实际上,前不久发布的2016年报和目前月度的保费数据均在反映行业的这些变化,龙头的优势基本是确定性的,而且目前的估值还在历史底部区间,所以我们看好板块的绝对收益机会,而非简单的交易性机会。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指出:内循环主导格局显现,利率对实体经济支持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股价指数释放出政府提振股市的信号。信贷扩张利好银行和保险业,政策红利推动电子通讯信息行业回暖。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中明确养老金融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篇章”之一。保险业与养老服务如何协同发展?日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围绕保险业如何赋能养老产业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前三季度,深圳新增制造业贷款2930.7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增量,增速为各项贷款增速的3.31倍。
不少食品企业在十年间不断加快拓展中国市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也更好地融入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