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为16.6%,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了0.1个百分点,儿童占比首次低于老年人口。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福建省高校智库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姚美雄建议,鼓励生育应该成为新的基本国策,为未来储备足量人力资本,并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
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低于20%即为少子化,其中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
由于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少子化程度也越发严重。同时,中国人口结构目前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少子化与快速老龄化叠加,越来越少的孩子与越来越多的老人,共同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在昨天(22日)的人口形势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从消费上来看,老年人倾向于压缩消费,而少年儿童却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之一。
姚美雄分析,2016年初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出生人口,增加未来人力资本供应。但是从落实情况看,增加出生人口的效果并不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虽然是自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但也只比2015年增加131万人,低于此前各方的预计。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对于生育高峰将出现在哪一年存在不同观点。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2017年,另一种认为会在2018年。
从今年部分省市已经透露的出生人口数量来看,2017年出生人口增量预计会低于有关方面的预期。根据某沿海省份的一个城市统计,该市去年10到12月的住院分娩数量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7.4%,今年1到4月份的该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加5.5%。
对此姚美雄认为,这表明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出生增长可能是昙花一现,出生堆积将快速释放。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国家妇联以及多家研究机构所做的调研表明,育龄人群总体生育二孩的意愿不高,主要受制于养育成本过高、精力不够、女性担心就业受到影响等因素。
姚美雄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创新创业者和纳税人、养老金的供给者。从目前育龄高峰期妇女数量锐减和生育意愿低迷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必要及时调整人口政策,鼓励愿意生育的人群,减轻他们养育孩子的负担。
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者王非、赵忠联合撰文表示,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低位徘徊是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更为重要的因素。人口老龄化增大了养老和医疗负担,并会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需要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尤其注重服务的多元性和普惠性。
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德赫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呼吁,尽快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早期、靶向病因、可显著减缓疾病进程的创新药物纳入医保,提升患者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当前,60-69岁低龄老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一半左右
患者交给医院家属放心吗?医院护理服务能跟上吗?如何收费?与过去请护工有何差别?专家认为,这一新生事物有存在的价值,但如何执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的需求可能持续上升,成为当前财政加杠杆的约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