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游击店会是零售业的未来吗?

第一财经APP 2017-06-29 19:11:00

作者:张晶    责编:胡晨希

越来越经常发生的游击店不仅为那些线上品牌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会,也为低迷的零售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游击店(Pop-up store)曾被当成短期内(可能只有24小时)让一个小众实验性品牌快速测试市场的好方法,但它现在越来越被大众品牌所看重。

很大的原因,是实体零售市场太不景气了。根据 Credit Suisse 的预测,2017年将有8600家零售店关门,超过了2008年的6200家。

游击店可能是实体零售业的最后希望了,而Google在两年前的这个游击店尝试,现在看来还是够新鲜。

如果你还没有机会尝试过Google的新手机Pixel的话,不妨去纽约苏荷区Spring街的这家Google店铺看看。

准确的说,它是一家游击店(Pop-Up Store),从2016年10月20日开至年底。你当然可以随意把玩那些样机,当中一间密闭暗室内还陈列了一个由上千个发光摄像头组成的门帘一样的装置。它能够让你体验到光线非常微弱时,用Pixel拍摄的效果。另外两间装饰成宜家风格起居室的房间,则展示了Google今年推出的全新智能家居设备Google Home,能够听从你的指令,也能跟你自如对话。

Google游击店的对面,则是时髦的床垫公司Casper的冬季游击店。这家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以惊人速度成长,在过去一个月内仅销售人员就增长了100%。一个纸板搭建的临时公寓内被分隔成不同房间,除了放置了不同尺寸的核心产品床垫之外,还搭配了其它相关产品枕头、床罩、小狗床垫等来模拟出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差不多每天可以迎来300个人体验,”店员跟我说,“他们平均这里停留十分钟以上。”

和Google游击店所有产品仅供展示不同,Casper店内的产品是出售的,这可以帮助店长更好地追踪到底有多少在这个清新风趣的纸板房子内体验过的人,最终购买了它们的产品,来考察这种做法效果究竟如何。

“游击店”这个概念对零售业来说一点都不新鲜,它诞生了十几年之久,如今不仅越来越经常发生,也让这种体验更加灵活有趣。无论是大公司还是那些创业公司,都开始认真对待这一策略。亚马逊也决定明年在全美几十个购物中心内推出游击店,来展示它的智能能家居产品Echo。

步行十五分钟之外的西村,则会找到Everlane游击店,这一季是应景的“羊绒”主题。这家来自旧金山的时尚电商以游击店见长,过去一年当中就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和其它美国城市当中举办了不同主题的游击店,其中最多的主题是“鞋子公园”(Shoe Park)。“鞋子是Everlane各个品类中销售最好的类别,”Everlane CEO Michael Preysman今年5月的时候曾在电话中这样对我说,“我们也格外看中它。”

几乎在这些游击店热闹开业的同一周,我见到了Saks Fifth Avenue的一位工作人员。尽管假日季很快就要来临,来自这些大百货公司的消息显然不那么乐观。梅西百货7月就公布了关闭100家店铺的消息。“就连Barneys这样的高端百货都在打折了,”她跟我说,“人们现在的心态变了,似乎习惯了等待打折的时刻才去购买。”而Sakes Fifth Avenue也计划接下来开设更多的打折店Saks Fifth Avenue。

租金持续上升和更新产品的速度缓慢,加上线上购物几乎覆盖了全部品类,零售业正在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至于那些房东们,为了降低空置率,也愿意更灵活地把店铺出租给短期租赁者,而不像以往一样执着于那些能签下5年到10年长期合同的租客。越来越多的租客正是那些几乎没有实体店铺、像Everlane这样在线上成长起来的品牌。游击店成为弥合实体店和线上店铺的中间地带,可以借此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来看看是不是有机会真的成功,有时这样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反倒更低。

线上服装品牌The Arrivals成立于2014年。一段时间以来,它就在纽约最昂贵的地段之一联合广场里租下了一整层楼,大部分时间这里就是设计车间加办公室,只是到了每周四晚上,会临时变身为几个小时的showroom和实体店。

从这个秋天开始,The Arrivals加上了一些新鲜的玩法。它先是和苏荷区的自行车店铺TokyoBike合作,对方的实体店铺成为了它新的游击店。这种合作显得非常自然,The Arrivals多数上衣针对纽约变化无常气候设计的防风防雨的效果,恰好贴合了一个经常在户外骑行人的需求。整个11月,它又先后和四个品牌合作——流行腕表品牌DW,来自洛杉矶的皮具品牌Killspencer,布鲁克林的别针创业公司Pintrill,按需设计平台OTHR——每周分别进行一次风格不同的游击店,并推出一系列限量版产品。

按照MIT一份名为《超越结帐》(Beyond Checkout)的报告中的说法,“很多品牌不再区分不同销售渠道的收入,人们也可能在任何场合听说和购买他们喜爱的品牌。”这种难以追踪的状态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才是零售业真正面临的未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