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筹款横穿南极而预售各种商业权益,但实现前提是他活着回来

第一财经APP 2017-08-29 09:35:00

作者:阿尔弗雷德·兰辛    责编:李刚

沙克尔顿爵士的穿越南极探险队,从即将被浮冰吞噬的探险船撤离,横穿南极大陆计划彻底失败。如何逃离茫茫冰原?《熬:极地求生700天》讲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20世纪初,探险的大时代。领导艺术卓越的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在征服南极的竞赛中遗憾落败。他没有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也没有成为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但他以自己的方式被队友和世人颂扬、铭记。

1915年10月27日,志在穿越南极大陆的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和他的大英帝国穿越南极探险队,不得不做出放弃探险船“坚忍号”——被浮冰围困的探险船已经无法摆脱沉没的命运。当时的坐标是南纬69.5度,西经51.3度,处于南极诡秘莫测的威德尔海千里冰原深处,正好在南极点与离得最近的人类居住点之间,居住点距此有1200英里。

探险队没有无线电发报机,就算用无线电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最后能否有人及时赶来救援也是问题。1915年,没有直升机,没有小型登陆车,没有履带式雪地车,也没有合用的救援飞机。但最终,探险队奇迹般地全身而退。作者阿尔弗雷德·兰欣以探险队员们详实的日记和内容丰富的访谈为素材,回溯了沙克尔顿带领探险队从南极冰原平安脱险的全过程。

经上海译文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熬:极地求生700天》的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沙克尔顿被探险队队员称为前无古人的伟大领导者

南极探险对沙克尔顿来说并非仅仅意味着上不了台面的赚钱手段。说真的,他还的的确确需要这样一次行动,这场行动规模浩大、要求严苛,足以成为检验其畸形自我和无法改变的内心驱动力的试金石。一般而言,在沙克尔顿大胆突进的超强能力面前,几乎任何事情都不在话下。在日常生活中,他就好像一匹法国柏雪龙重型驮马给拴到了小儿的童车上;但是在南极,这里却有着挑战其能力极限的重荷。

所以,虽然沙克尔顿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甚至缺乏能力,但他却具备可与有史以来不多的伟人们相媲美的禀赋甚或天分,那就是真正的领导才能。正如他的一位队员所说,“他的确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领导者,无人能及”。尽管沙克尔顿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和不足,但是如下的称颂,他应是当之无愧的:要论科学有致的领队艺术,当属司各特;要论快速高效的行进安排,非阿蒙森莫属;但要论绝处逢生,于看似无望的困境中逃脱,那就只有真心地祈求沙克尔顿。当时,正是这位先生完善了徒步横越南极大陆的想法。

这次南极探险所需的最大物件就是运送两支远征分队去南极的两艘船。沙克尔顿从著名的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爵士那里买来“极光号”,一艘建造得非常坚固的当时常见款式的航海船。“极光号”已经两次前往南极执行探险任务。这次她将运送罗斯海分队去南极,该队由埃涅阿斯·麦金托什海军少校率领,他曾在沙克尔顿1907—1909年的探险中在“尼姆罗德号”上服役。

沙克尔顿将亲自指挥真正横越南极大陆的那支分队,行动从南极洲的威德尔海一侧展开。为了给自己的探险分队配备一条船,沙克尔顿打算向挪威捕鲸业巨头拉斯·克里斯滕森采购,因为后者已经下单建造一条专门的船,用来运送到北极去捕猎北极熊的那些探险队。这样的捕熊探险队在当时的富人圈里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克里斯滕森在这桩买卖上有一个搭档,那就是比利时人M·杰拉许男爵。此公曾在1897年的一次南极探险中担任队长,因此能够对这艘船的建造贡献许多有益的建议。然而,就在这条船建造的过程中,杰拉许的财务上出现困难,他不得不退出。

由于合作伙伴的退出,克里斯滕森对沙克尔顿提出要买下这条船感到很高兴。他们最终的成交价是六万七千美元,这比克里斯滕森当初造船时付出的要少很多,但他情愿吃这个亏,因为他希望为沙克尔顿这样的大探险家的远征计划助一臂之力。

这艘船原本被命名为“北极星号”。购船交易结束后,沙克尔顿重新命名此船为“坚忍号”,以传承其家族的族训——Fortitudine vincimus(坚忍以胜)。

尽管探险失败,探险队员们对沙克尔顿依旧崇敬有加

与所有此类民间自发组织的远征一样,对于帝国横越南极探险来说,经费大概是首屈一指的头疼事。沙克尔顿花费近两年的时间筹措资金支持。英国政府和各种科学团体的眷顾是必须争取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这次远征名正言顺地成为一次严肃的科考之旅。然而,沙克尔顿对科考的兴趣根本没法和他对探险的热爱相提并论,所以难为他竟然也为科考下了一些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有点虚伪,但不管怎样,最后毕竟还是有一组能干的科考人员参加了这次远征。

尽管沙克尔顿的人格魅力和说服力相当不错,可他还是一次次地大失所望,因为很多已经答应得好好的资助最后都未能兑现。他最终从苏格兰富裕的黄麻纤维制造商詹姆斯·凯尔德爵士那里得到了十二万美元。英国政府通过了一笔大约五万美元的拨款给沙克尔顿,而皇家地理学会则象征性地贡献了五千美元,以此表明其原则上同意此项探险计划,但绝非完全意义上的正式批准。更少的捐款来自达德利·道克和珍妮特·斯坦康姆威尔斯小姐,另外还有数百笔更小额的款项是由世界各地的人们捐助的。

出于习惯,沙克尔顿在某种意义上将此次探险做了抵押,方法是提前预售探险所能带来的各种商业收益的权利。他允诺日后撰写一本关于此行的书。他出售了电影和摄影作品的拍摄权,并同意归来后做一系列讲座。但是,所有这些安排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沙克尔顿最终能活着回来。

与寻求资金支持方面的极端困难相比,招募参与远征活动的志愿者就显得十分容易和简单。当沙克尔顿对外宣布探险计划后,他一下子就收到如雪片般飞来的五千多份个人申请,其中甚至还有三位女孩,全都要求随队远征。

因为探险队给的薪水很少,也就刚刚对得起所期望的服务,所以那些志愿者其实全都是被探险精神所打动而来的,并且可以说几乎无一例外。队员的薪酬分不同的档次,从熟练水手一年两百四十美元一直到最富有经验的科学家一年七百五十美元不等。即使这样,不少人也还是到了探险结束才拿到自己的薪水。沙克尔顿认为,能获批参加此次探险本身就足够了,特别是对那些科学家而言,因为横越南极探险为他们各自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

《熬:极地求生700天》

【美】 阿尔弗雷德·兰辛 著 岱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3月

点击购买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