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广东大型民营骨干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势头仍然较为强劲。
19日,广东省工商联公布了“2017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2016年度广东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有9家:华为、正威国际、万科、美的、恒大、雪松控股、碧桂园、TCL和比亚迪,比上一年增加两家。
“百强”中2016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民企有72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6家。另外, “百强”中有60家入围“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比去年增加10家。
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0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步提高;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5.5%。民营经济对广东的引擎作用凸显。
分行业来看,广东民营百强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是:制造业51家,批发和零售业13家,房地产业9家,综合、商务服务业各6家,金融业4家,农林牧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各3家,仓储业、旅游业各1家。
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对广东的发展仍十分重要。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强化综合制造能力优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加大力度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扎实推进质量强省战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么多年,广东以外向型经济、出口导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其主要的基础还是制造业。如果广东不抓好这个基础,那么广东经济增长就缺乏向上的动力和来源,其生产性服务业也就缺乏了服务的对象。
林江说,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既要发挥先进制造业对广东经济的引领作用,也要利用好现有的基础优势。“比如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咨询、管理、金融等服务业支持,为这些服务业提供服务的腹地和基础。”
从区域分布上看,深圳40家,各地市中遥遥领先。广州23家、佛山15家分列2到3位。这三个城市占比高达78%。其余城市中,东莞4家,惠州、江门各3家,珠海、汕头、湛江、茂名各2家,汕尾、中山、揭阳、云浮各1家。
同为一线城市,目前广州的民营企业发展仍存在明显不足。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在今年广东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广州市入围的前20名企业中,主要是在广州的央企(如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和省属、市属的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入围的则主要以房地产公司为主,非地产企业只有雪松控股和唯品会少数几家。这也说明,未来广州在壮大广汽、广药等国企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为了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本月初,广州市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这一文件被称为广州版“民营经济20条”,涵盖83项政策措施,这份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文件,通过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发展、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等企业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措施。
其中,针对民间资本进入部分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广州版“民营经济20条”提供的破解之道是为政府投资设置“前置条件”——未来政府投资资金原则上不投入经营性项目,以降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一系列政策举措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广州市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传统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及绿色低碳、新型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社会民生等7个领域建设。
有序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重大战略部署等相关领域工作。
民营企业展现强大内生动力。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706.5万户,同比增长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