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特停后依旧涨停 “降妖”杀手锏威力渐弱?

第一财经APP 2017-09-20 21:44:55

作者:江怡曼    责编:林倩

“两次特停,复牌之后还是涨停,这也太夸张了。”9月20日,中科信息二度“特停”之后复牌依旧走出了涨停,有投资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两次特停,复牌之后还是涨停,这也太夸张了。”9月20日,中科信息(300678.SZ)二度“特停”之后复牌依旧走出了涨停,有投资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特停,即临时特别停牌,一般出现在新股和次新股上,当涨跌幅度过大时,上市公司就会根据交易所有关规定,临时停牌核查,提示交易风险。近期已有华大基因、中科信息等上市公司“享受”这一待遇,也有不少公司因为股价涨幅过大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

特停被认为是A股市场上降服妖股的“杀手锏”,曾经一度将多只妖股打压得“落花流水”,投资者较为熟悉的是今年4月份特停频频“出马”,对市场爆炒的概念行情降温。而这一次除了中科信息复牌后依旧顽固涨停之外,当日士兰微(600460.SH)和富瀚微(300613.SZ)在国科微(300672.SZ)特停之后,也接过了上涨的大旗。

可见,特停的威力开始呈现渐渐减弱的趋势,那么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又会对A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科信息复牌后再度涨停

中科信息作为是近期次新股炒作的“头号妖股”,在7月28日上市之后连续狂飙了近一个月,8月24日股价已经比发行价上涨超过7倍。疯狂炒作之后,中科信息出现特停,从8月25日一直停牌到9月1日才复牌,但停牌之后3天内又是两个涨停,9月6日开始,公司又再度被特停。

9月19日,中科信息发布公告称,公司相关自查工作已经完成,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公司目前运营稳定,预计2017年全年业绩较去年同期小幅稳定增长,不存在业绩爆发的可能;公司未来3个月内无重大合同签订计划;公司未来3个月内不存在资本运作的计划;公司董事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5%以上股东承诺未来6个月内无提议高送转议案的计划。

9月20日,中科信息开盘后股价就出现逐步上涨的走势,并且在上午10点多的时候封住涨停,随后又打开涨停,不过终于在午盘临近结束的时候再度牢牢封住涨停,并且连续到收盘。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中科信息连续三年业绩不增长,甚至小幅下滑。今年半年报其业绩也是表现平平,同比增幅不到10%。不过,由于“中科院+开板次新股+人工智能概念”三重光环加身,该股最近受到游资热捧,股价连续飙涨。

“一般之前涨幅较大的股票,如果出现特停,往往证明受到政策监管,股价一般都会受到影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往往玩不下去,但是中科信息的情况确实挺特别,只能说炒作的资金太厉害吧。”上海市某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事实上,特停作为一种监管手段,一度被认为是A股市场上的“降妖杀手锏”,在去年,好当家、煌上煌等因为股价异常爆炒而停牌核查,复牌之后,这类个股都没有延续前期暴涨的势头,股价也出现大幅度的下挫。

而在今年上半年,包括中化岩土(002542.SZ)、冀东水泥(000401.SZ)等上市公司,特停之后股价大幅度下挫,对该板块的市场炒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制作用。

特停效应越来越弱

自从IPO放开以来,次新股的炒作呈现波浪式的发展,往往经历从疯狂到消停,然后总是在某一时间开始再度疯狂的过程,可见在A股市场,大家对于次新股这一板块仍旧“念念不忘”。而今年以来,次新股明显没有去年强势,连续一字涨停板的数量整体明显少于去年。

和以往次新股炒作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中科信息带动的次新股炒作热潮,主要集中在“科技—科研院所”概念上。

新股、次新股炒作之风盛行,多只次新股被要求“特停”。9个涨停后,新股中宠股份(002891.SZ)公告将停牌自查,高位连续4个涨停的寒锐钴业(300618.SZ)停牌自查,科力尔(002892.SZ)也是在9个涨停后停牌,于上周五复牌涨停。

分析人士认为,“特停”主要的作用是风险提示,作为沪深交易所日常监管的一种“杀手锏”,特停实行的初期阶段确实是抑制市场爆炒题材概念股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醒投资者远离妖股的暴涨暴跌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随着这一手段的经常采用,游资与投资者已经逐渐习以为常,对股票特停司空见惯。当特停成为市场交易常态,这一“降妖”利器逐渐失去了威慑力。中科信息两度特停后复牌继续涨停即是明显的例子。

安信证券投资顾问喻缘认为:“中科信息股价持续走高,其实也是击鼓传花的结果。等到哪一天‘花’不再传了,行情或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市场一直在观察监管层是否放宽了题材股短期炒作,行业龙头和优质次新股标的同样会受到主力资金追捧。”深圳新里程董事长赖戌播认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