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阿富汗》
[英]罗瑞·斯图尔特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版
罗瑞·斯图尔特是现任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曾任英国驻印尼、波黑和伊拉克的外交官,给两位英国王子做过家教。2000年,27岁的斯图尔特开始他徒步穿越亚洲的计划,途经伊朗、尼泊尔、印度和阿富汗,行程近万公里。本书记录的就是他2002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经历。当时,塔利班政权垮台后的阿富汗尚未陷入另一段军阀混战乱局,斯图尔特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窗口,花了36天从赫拉特向东徒步前往喀布尔。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完全受西方精英教育的斯图尔特,在这趟旅程中真正见到了在地缘与文明的夹缝中挣扎的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状态。
《论巴赫》
[德]阿尔伯特·施韦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17年9月版
阿尔伯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旧译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施韦泽夫妇1913年到法属非洲,主要靠巴赫作品演奏会的收入,在加蓬创办兰巴雷内麻风病院,为当地人民治病近30年。无论从音乐上、思想上、宗教上还是生活与社会实践上,施韦泽都与巴赫“心有灵犀”,堪称其作品精神实质的最佳阐释者。他在书中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并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
《蔬菜教室》
[日]内田悟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2017年10月版
入秋了,天气渐渐干燥,理应多吃蔬菜水果。这本书,副题正是“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 秋冬”,非常应景和实用。作者内田悟是日本筑地御厨店长,26岁进入蔬果采购业,与蔬菜打了30多年交道,了解关于蔬菜的每个细节,谙熟每种蔬菜的最佳食用方法。为了让一般消费者更加了解蔬菜的魅力,2007年起,他在经营本业之余,又开办了免费的“蔬菜教室”,以“蔬菜最重要的就是季节”为信条,告诉民众蔬菜最适当的挑选与处理方法。在他看来,无论哪种蔬菜都全身是宝,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和烹饪方法,关键在于了解什么蔬菜要在什么季节吃,怎么洗、怎么切、怎么煮……
《非洲人莱昂的旅程》
[法]阿敏·马卢夫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8月版
阿敏·马卢夫以阿拉伯及中东世界权威专家的身份写历史小说,这使他的写作既有宽广深厚的视野,又以生动的笔触将历史资料化为活生生的故事与人物。本书从穆斯林在欧洲最后的一片土地——格拉纳达的陷落开始,通过称重员穆罕默德之子哈桑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一个城市的衰落和帝国的消亡。哈桑一生经历了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格拉纳达王国灭亡、奥斯曼土耳其吞并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大航海时代……他颠沛流离,和家人生离死别,爱情、事业起起落落。他的一生,就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缩影。
这是房产经纪人麦克斯的工作日记,他在伦敦的豪宅交易市场浸淫了15年,而今他选择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非虚构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一键购物时代,书店是否还有必要?当传统书籍式微,书店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杰夫·多伊奇的回答是——《总有好书店》。
3月8日是女性的节日,第一财经·阅读周刊精选7本关于女性的新书,涵盖怎样看待家务、如何养育男孩、更年期、女性史等主题。
57岁的苗族女人阿包,大半生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因为几乎不识字,27岁那年找零工时,还被人贩子拐卖,所幸几个月后成功逃跑。30年前,阿包就决心把自己的人生写出来。
除了天后和观音,哪吒三太子在澳门地区的影响力似乎紧随其后,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