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评论丨完善金融价格体系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第一财经 2017-10-20 16:57:56

责编:李燕华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动能转换的时期,完成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这五年

《中国金融这五年》系列专题片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回望五年发展,我国金融业砥砺奋进,成绩辉煌。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

如何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如何未雨绸缪、防范金融风险?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站在历史新起点,如何继续迈步向前翻开金融发展新篇章?

第一财经推出十期特别节目——《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这五年》,自2017年10月10日起在《首席评论》栏目播出,敬请关注!


文章实录

控总量创新调控方式 为增长改革创造适度货币环境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动能转换的时期,完成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现在不应该再去做我们过去说的“大水漫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要经济比较稳定,我觉得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比较谨慎比较稳健,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我总的杠杆率如果不能在短期内降下来,我把它稳定住,这样的话我能一步一步消化我的金融风险。

梁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在各种金融创新创造信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个总量的标准就是我们一共提供了多少流动性,创造了多少信用,那么从总量的角度上有一些把控,可能是对在中国现在整个还在转型阶段,对货币政策不要过于宽松或者过于紧。

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在不断根据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创新调控思路和工具。探索利率走廊机制;推出了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创新工具在不通过降准降息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通过对拥有合适抵押品的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不仅增强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我觉得一定要坚持这种稳健的基本原则,同时体现它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在这方面要采取一些创新,未来我觉得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光滑的、连续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要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那么将来公开市场操作要发挥主导作用。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2015年末,2016年初,央行提出了一个利率走廊的概念,这个实际上是对已有的存贷款利率的补充,甚至未来会慢慢地转到利率走廊。那利率走廊的核心概念就是说其实更多是以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的一个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这个是一个新的更发达国家更加接轨的一个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年来,通过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更加成熟。央行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未来,在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控将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完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过去,不论我们到哪家银行存钱,可能利率相差都不大,因为存贷款利率并不能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而从2013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随着贷款利率取消下限,存款利率取消上限,银行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将差别化经营。根据其它经济体利率市场化后的表现来看,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当存贷款利率放开之后的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率机制依旧还有很大的空间。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我觉得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取消对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这个当然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如果我们以利率市场化,真正的由市场的力量决定市场利率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利率市场化并没有完成,首先我们看到在相对应,我们说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曲线,这个利率曲线目前并没有真正的形成。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现在我们利率市场化已经走的很快了,但是我们现在还缺少的就是要培养一个市场化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什么是基准利率,尽管央行现在还在培养这些基准利率,但是市场还不是很明确。

金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价格,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也在持续推进。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新一轮汇改。从早期人民币紧盯着美元到以一揽子货币为参考,从固定汇率制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五年来政策效果显著,不断增加汇率弹性,逐步让市场决定汇率水平,汇率不断朝均衡水平调整,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出口增长,维持了健康的国际收支,并且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目前来看,汇率机制目前仍然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的一个管理浮动汇率体系。那这个跟以往相比最主要的一个突破其就是去美元化,应该说这个可能是我们一个最大的突破。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汇改的总体思路,改革的最终目标非常确定,就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汇率制度,灵活的汇率安排,在这样的目标下将来人民币汇率要走向清洁浮动或者自由浮动,这是大势所趋。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浮动,还有一个比较深的恐惧感。那这个怎么样克服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幅的这种恐惧?那另外一个在市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怎么样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能够允许企业或个人来对冲外汇汇率的风险,这个可能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情。

合理安排金融开放顺序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减少资本管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三驾马车”,在汇率机制改革推进的同时,金融对外开放也在加速进行。

以往我们到境外旅游很多物品都不能用人民币直接购买,企业结算时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不高。而近些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尤其是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成为了更为稳定、更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今后普通老百姓出国消费、旅行、留学,兑换外币条件将变得宽松、程序更加简便。对于企业来说,国际结算和海外投资将越来越便利,降低了汇率风险管理成本,从而也增加了企业走出去的底气。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有赖于我们近些年来持续加快的金融开放历程。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过去五年在一些领域,我们在金融对外开放里头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五年,尤其在前三年应该说是非常快速的这么一个发展,包括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里头,在投资和储备货币方面,各方面的应用。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开放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服务业,就是金融与服务业的开放,比如说允许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进行经营,当然也是鼓励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到海外去进行经营。第二个是资本项下的开放,那么目前最重要的进展就是人民币本币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境内外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内外的金融安排,是这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都有重大的进展,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中国的资本项下的开放也在加快。

各国金融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规则,金融的开放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提升市场效率,进而帮助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姚余栋(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是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可贸易部门,它就有个全球范围竞争力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强调竞争力,竞争力就要开放,你闭门造车,怎么跟人家竞争?所以我觉得有序的开放是很对的,要在世界舞台比一比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贸易开放以后,在倒逼你加快金融开放,确确实实我们也看到了如果你金融业的发展不跟上的话,包括你金融市场没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不能有效的吸收外部冲击。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从中国宏观的大环境来看,我们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追赶的过程,我们在技术上引进新的技术,在金融上也是通过FDI(对外直接投资)或其他的一些引入措施,对外开放措施来加快国内的这种经济的升级。

然而在金融开放进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不成熟的金融开放容易导致金融危机,这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之一。金融的开放要审慎推进,要合理安排好开放的顺序,适度的、临时性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更有利于维持金融稳定和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看到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国内的金融体系不稳,然后就贸然开放资本市场,或者说过度地依赖对于外部的资本。那一旦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其实尤其外在问题或者汇率问题可能会加深金融风险。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过去是说资本项目越开放越好,但现在大家其实并不觉得,有一些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的大进大出,可能对金融稳定不利的。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宏观审慎的框架来推动开放的同时,保持我的金融风险相对受到遏制。

梁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资本项下开放,先实体后虚拟,先长期后短期,这个节奏是不能出问题的。IMF总结了各国的开放之后,在资本项下开放的时候讲,第一要金融体系是健康的,你不能金融上面资产负债表,特别是银行不能有窟窿,第二你的汇率不能是高估的,也不能是低估的,第三步才叫资本项下推进可以稳步推进。

扩大金融开放一直以来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

“十三五”规划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这些都为我国未来金融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稳中求进,这是我们指导金融开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里头我觉得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资本账户或者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要稳中求进,要把握好节奏,不能够一下子放开。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开放的目标肯定是不变,还要继续推进,无非就是说三个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的更加弹性化,以及资本项目的开放。但是原则有所调整,积极有为,水到渠成。整个对外部门的改革,金融对外开放要和国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国内金融体系改革要协调配合,统筹考虑,不可能单兵独进。

白重恩(清华大学教授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对内开放,其实首先我们的监管要更加完善,有了比较好的监管,开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我们也在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监管。对外开放这个方面,也就有次序的问题,要特别的谨慎。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金融开放取得巨大发展。

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资本项目的40个子项中,除非居民境内发行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品业务3个子项外,已经全部放开。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资本项目开放上,设立一个相对的优先次序。比如先直接投资再证券投资,这个其实在我们目前的改革方向实际上是遵循这么一条道路。另外一个比如说先机构再个人,尤其是优先开放对于机构投资者,准入和外汇资本流出。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获得确认。截至2017年6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占比1.9%)、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我们2009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的是蛮快的,国外很多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我们用人民币来做投资和贸易结算的业务量在高速的增长,我们已经发展了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市场,包括发行人民币资产等等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中国的经济实力现在今非昔比了,我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GDP的规模占到全球15%左右。另外我们贸易的规模、投资的规模现在地位也是显著上升。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满足了这样一种外在的客观的期待、需要。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升。加入WTO后,中国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形式限制、地域限制和业务范围限制,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入驻中国金融市场。中资金融机构也积极地“走出去”,2016年末22家中资银行共开设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网点几乎遍布亚太、北美和欧洲。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很多一些金融业务走出去,和境外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对接,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也是不遗余力的,国际清算,结算体系等等,包括我们在境外的金融机构的网点的合理布局应该说也是今非昔比。

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初具规模,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债券市场方面允许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进行投资,截至2016年末,境外发债主体累计发行631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同时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正式实现互联互通(债券通)。

股票市场方面,引入QFII、QDII、沪港通和深港通等一系列“通道式”的机制鼓励双向投资,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联通。A股被正式纳入MSCI指数,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几年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像沪港通、深港通,包括有可能推出的沪伦通,包括在债券市场,债券通,国内银行间市场CMBN的开放,这些新的通道应该说其实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这个渠道慢慢的在增加。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续写金融开放新华章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重要成功经验。作为全球目前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汇率的灵活性、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国际市场规则接轨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在全球的应用,包括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全球金融体系这个地位,应该说跟我们现在在经济层面,我们作为全球目前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最大的贸易国家,这个地位其实是有相对的滞后的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一方面还是要考虑一个金融稳定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考虑国内规章制度规则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要放开,但是要放开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业务很难开展。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某些领域我们还可以加快点步伐,扩大一点步伐。比如在银行,在证券市场、保险等等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扩大一点外资持股的比例,或者说扩大一些外资流入的规模等等,允许境外的机构开展人民币的相关一些业务等等,我觉得这个会产生鲶鱼效应,会激发我们国内金融机构的这种改革创新的意识,提高我们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效力

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循序渐进、成果卓著,保持了开放节奏与风险防控的良好平衡。在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进一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的时间表、路线图。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以全新的结构和姿态融入世界,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将更加稳健和坚定。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