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池塘里倒映着好多月亮,路过三里屯的人们纷纷跳起来

第一财经APP 2017-10-21 11:03:03

作者:钱梦妮    责编:李刚

人们路过美国艺术家珍·勒温放在公共场合的灯光装置作品,总会忍不住跳进去玩。她说,“公共艺术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好像它们会鼓励人们去摸。”

美国艺术家珍·勒温(Jen Lewin)在夏威夷群岛的茂宜岛长大。那里有世界最大的死火山哈雷卡拉山,因此被公认为全球风景最美的岛屿之一。勒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习惯了随时随地抬头都能看到变化万千的云朵,无论何时朝窗外看去都可以欣赏由天光和山影组成的美丽景象。

18岁那年,勒温在澳大利亚某个海边露营。夜晚涨潮,白天的海滩变成无边无际的池塘,水面上倒映出月亮。那个场景让她久久不能忘怀,月光仿佛在水面上形成了难以言喻的“光之旋涡”。这也启发了她在16年之后做出自己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我长大之后从事灯光艺术的创作,这肯定不是巧合。”她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

2008年,勒温带着她的新作“The Pool”(池塘)去美国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参加“火人节”。在这个每年一度的反传统节日上,大家都把都市的商业法则抛诸脑后,互相帮忙搭帐篷、生火煮饭,当然也会有大量艺术雕塑或者装置在现场展示。跟那些动不动就比人大许多的巨型机器人、外太空飞船、钢铁猛兽相比,勒温的作品简直充满了诗情画意。

106个由白色亚克力做成的圆盘,里面装有传感器、电脑芯片以及LED灯,它们在沙漠之中围成圆形,夜幕降临之后都亮了起来。当你跳上某个圆盘,脚下的光就随之变幻,停一会儿变幻就会消失,又恢复到与周围一样的光色;这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在圆盘之间连续跳跃,像池塘里的青蛙,路过之处留下一串光的踪迹。

“所有出现在那里的艺术品都默认可以互动。所以基本上人们看到作品的第一时间就会想要冲上去、爬上去、跳上去,那里的观众可不会矜持地等在旁边观望。”勒温笑着说,“因此,当时我面临的挑战就是,怎样让作品既美丽又坚固。能从八天的火人节中幸存下来就意味着它可以承受世界各地的露天展览了。”

那里毕竟是真正的沙漠,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起风暴时,不但周围什么都看不清,甚至连呼吸都挺困难。结果,“光的池塘”在首秀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损坏。于是艺术家对其进行了改良,重新制作过四次,现在的池塘不要说在雨雪天气照常可供人玩耍了,就是骑山地自行车甚至开着小车从上面经过都没什么问题。

从那之后,这件作品成为了勒温的代表作,被邀请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展出。展出的地方通常都是城市里的公共空间,比如公园、广场、空地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来往路过的所有人都能接触并参与进来。

“我的作品被放在某个公共场所,路过的任何人都可以来玩,看着他们互相拍照、玩闹,会感到特别满足。”她说,“对我而言,创作艺术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让人们获得沉浸式体验。大家在与作品互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跟朋友、跟陌生人、跟周围的环境都产生不一样的连接。”

1974年,勒温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母亲是一名芭蕾舞编舞师,很早就教她学习芭蕾舞基本功,同时也学画画和音乐。但是在学校,勒温却发现科学技术也特别有趣。结果上大学选择未来专业方向让她好一顿纠结:到底是选文科还是理工科?都喜欢怎么办?

最后她选择了两者结合的领域,建筑。在那里,学习理性思考以及感性表达同等重要。

对电子科技和动手组装的专业知识在日后的艺术创作中果然起了作用。“我的作品通常都很大,而且非常复杂,在露天空间里搭建也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这时候就会用到当初在学校里学过的绘图技能,以及一些基本的数理和结构常识。”她说。

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有一件装置叫做“激光竖琴”,人们用手或身体遮挡激光来触发如竖琴琴弦拨动的声音,身体动作能制造出一段美妙的音符组合。当它在纽约某个广场展示时,勒温看到大人、小孩在底下跑来跑去玩得特别开心,当时就产生了顿悟:“啊哈!这就是我想要的!”

艺术作品被放置在开放的公共空间,这就同总是藏在白盒子画廊、美术馆里的作品区分开来了。

起先,勒温曾经也被传统艺术所深深吸引,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塞是她最爱的艺术家之一。可是当真正接触到公共艺术之后,她越发意识到自己想做的是这类作品。“我相信一点,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本就应该产生更多的互动,而科技手段可以让艺术起到这样的作用。”她说,“公共艺术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好像它们会鼓励人们去摸。”

她举例说,几个月前小儿子看到以前的某个作品,跑去面前做出各种动作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感到很失望。“我才反应过来,人们会天生地期待作品与自己产生互动。”这也正是公共艺术的魅力所在,它与现实的连接更加具体、更加紧密。

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除了让人玩得很开心之外,还有什么?

“不只有乐趣,还有与整个环境的互动体验。有作品存在,肯定与之前的公园、广场是不一样的。”她说,“我曾经把灯光装置放到公园里比较僻静的角落,往常很少有人经过,结果那里就瞬间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公共空间。当你体验作品时,那个空间才真正属于你。所以这并不仅仅是想要让大家玩作品,而是成为整个空间的一部分,发掘出属于某个人自己的空间体验。”

“The Pool”连同另外三件灯光艺术装置一起作为“光玩·2017年三里屯太古里灯光节”的重要内容,正在北京三里屯商业区露天展出,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与它们进行互动。而相比于之前在草坪、公园,这次作品展示的环境完全是纯粹的商业空间。

灯光节策展人之一詹筑(Drue Chiam)对记者介绍说,她曾经参与过的2013年“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那次的展示场所就是北京地坛公园。“后来无法继续使用那个完美的场地,转而找商业空间,当时问了好多艺术家,他们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只要大家接触到作品,不管是公园还是商场都可以。”

显然勒温对待空间的态度与之相同。“不同性质的公共空间有不同的特点,这里属于商业广场,大家来到这里逛街、吃饭,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共处。能连接大众就是最重要的。”她说。

灯光节将持续至2017年11月5日。

(除注明外,本文图片来源:策展方度可惟(北京)文化传播及三里屯太古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