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日本记得869年贞观大地震的教训,福岛核事故或许能避免

第一财经APP 2017-10-26 09:52:44

作者:伊藤穰一    责编:罗敏

贞观大地震级别的地震每500~800年就会发生一次。地质学家冈村幸信认为,由于贞观大地震已过去1100多年,福岛附近的海岸线早就该遭遇大海啸了。

编者按: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到一年,那么恐龙的灭绝是圣诞节后的事情。如果新年来临前的最后十分钟为一年,那么晚上10点才伴随着互联网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出现,这两者宣告了网络时代的到来。

新范式的颠覆性变化出现得越来越快,而当指数时代来临,未来充满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在《爆裂》一书中,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与“众包”概念提出者杰夫·豪共同提炼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帮助应对这些快速变化。经授权,第一财经节选本书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这一篇的主题是“拉力优于推力”。

就地质运动而言,太平洋板块有点儿像一名短跑选手。每年,太平洋板块都会向西北方向移动3.5英寸。距日本海岸线约100英里的这一巨大海洋板块冲撞上了移动速度远比它慢的鄂霍茨克板块,并冲入该板块之下,这个过程在地质学上叫作“俯冲”。“俯冲”给这一地带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矛盾。太平洋板块并未平稳滑入地球地幔中,相反,位于上方的鄂霍茨克板块卡住了位于下方的太平洋板块,由于后者的力量更大,前者受力弯曲。最终,就像音乐盒里的钢齿轮一样,每过1000年,鄂霍茨克板块又反弹回原位。

2011年3月11日下午临近3点时就发生了这样的地质运动,并由此爆发了强度达里氏9.0级的地震。地震如此强烈,以至地轴都移动了,导致日本向美国移动了近8英尺。成千上万栋建筑和高速公路尽数被毁,一座大坝也因此倒塌,但最糟糕的还在后面。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距离地震震中仅110英里。核电站的工程师在30秒内感受到了最初的地震波,“我突然听到隆隆声,像是地球发出的猛烈咆哮”。核电站的一位总经理告诉电视台的记者,“地震非常强烈。此次地震不仅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非常长”。通常意义上的大地震持续时间不过40秒左右,但日本这次全国皆知的“311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达6分钟。

和震区附近大多数建筑一样,最初的强震之后,核电站已经断电。一组柴油发电机自动开始运行,但这也意味着,当时的福岛已经失去了安全保障。最初的地震过后,稻垣(Inagaki)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关闭了反应堆,但燃料铀仍会持续数天高温。冷却水泵需要靠电力运作,它能使冷水持续流经燃料棒。一旦冷却水泵停止运转,水便会立刻沸腾,然后会以惊人的速度导致堆芯熔毁。

下午3点,距第一次大地震已过去15分钟,发生堆芯熔毁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在这样一个已经习惯了因板块构造引发强烈地质运动的国家,福岛的建筑设计均考虑到了抵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的因素。福岛核电厂的6个反应堆均高于海平面30英尺,前面还设有33英尺高的防波堤。下午3点零2分,日本政府海啸警报中心预测将有逾10英尺的大浪袭击该区域。

下午3点25分,海啸飞行观察员报告第一波大浪正在靠近福岛。共有7波大浪冲向福岛,第一波猛地冲向防波堤,650名工作人员发疯似的冲上核电厂后面的小山。有些浪高甚至是防波堤高度的两倍,有两名工作人员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被海浪吞噬。海水淹没了涡轮机、发电机和6个反应堆中4个反应堆的所有接线,稻垣和其他队员置身完全的黑暗中。第一次地震后,本来持续不断的警报声也消失了,控制室里一片寂静。没有电,燃料棒无法冷却,堆芯熔毁已不可避免。

东京电力公司(TEPCO,简称东电)一直以来都坚信海啸浪高绝不可能超过20英尺。福岛并不是唯一一个因为这样的预测和计划遭受惨重损失的地区。本州(日本主岛)东北海岸都对这样的预测信以为真,还将其写入应急演习、避难所和物理阻隔的计划中。日本绝大多数防波堤、防洪堤和其他海啸防护设施都是在1960年智利瓦尔迪维亚大地震(这是地震观测史上记录的最大规模地震,矩震级为9.5级)后开始建造的。瓦尔迪维亚地震引发的海啸在22小时内横扫了太平洋海域,袭击了日本。据报道,当时的海浪高达14英尺,死亡人数超过150人。

这些预防措施遵循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工业时代逻辑。地震引发如此强烈的海啸实属罕见,我们有可能为所谓的“黑天鹅事件”(指事件非常罕见,误使人们认为他们的家人永远不会罹患绝症,市场会永远欣欣向荣,政权永远不会被颠覆)制订计划吗?事实上,如果你转变观察视角就会发现,日本为应对海啸所做的准备将他们的观念局限在了近代历史上。过去400年间,这一地区从来没有遭遇过震级大于8.5级的地震。2010年日本地震频发地图中,甚至都没有突出标注该区域。

然而,一名地质学家从公用事业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不同的参考标准。2009年,日本活动断层和地震中心主任冈村幸信(Yukinobu Okamura)曾告诉东电,福岛沿岸的俯冲带正是869年贞观大地震的发生地,贞观大地震是一次灾难性的地质构造事件。从日本皇室官方记载来看,科学家在附近地区采集核心样本时发现,贞观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远高于东电的预测,而且这样的大地震每500—800年就会发生一次。冈村告诉东电,由于贞观大地震已过去1100多年,福岛附近的海岸线早就该遭遇大海啸了。

官员们无视这种警告。海啸发生后的几周内,稻垣和他的团队在核电站现场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如此,到3月12日,还是有3个机组发生了堆芯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和海洋,造成了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至于到底有多少放射性物质泄漏,不得而知。余震来袭时,日本政府紧急撤离了核电站周围20公里内的13.4万名民众。然而,美国政府则要求这种情况下国民应撤离到核电站80公里以外。日本政府已尽其所能,但似乎已对局势失去控制。接下来的几天,日本政府也没能告知大众确切的辐射水平,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没人能在一开始准确测量辐射水平。

但就像东电没能就科学家们认为迟早要来的地震做好预防工作一样,政府如果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处理危机,恐怕也将以失败告终。和很多互联网之前时代的机构一样,日本核安全委员会采取指挥与控制的管理方式。前线的信息,如来自福岛核电厂的信息必须自下而上经过多个管理层才能抵达上级,上级的决定也将遵循一样的路径返回前线。

福岛事件的管理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决策方式的案例研究。采取指挥与控制方式的结果就是决策制定者将资源(测量方面的经验和放射物污染方面的分析)“推”到他们认为最有用的地方。即使在最好的时机,指挥与控制的管理方式也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端,这样的管理方式在核危机关头更会导致致命的后果。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这是我们能想出的最好的方式。然而,在网络时代,情况并非如此。人力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式是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将其“拉”进一个项目。时机是关键,“涌现”战略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解决问题,而“拉力”战略则是在最需要的紧急关头投入最需要的人力物力,此战略进一步优化了“涌现”战略。这对于东电的高管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拉力”战略需要透明度和进出机构的双向信息流,而东电的公司文化则强调高度的封闭性。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美】伊藤穰一 【美】杰夫·豪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9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