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智能金融来势汹涌 香港能否借机逆袭

第一财经APP 2017-10-29 22:35:18

作者:林洁琛 ▪ 罗琦    责编:林洁琛

近日,在2017香港金融科技周•第一财经智能金融论坛上,来自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智能投顾行业的引领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对于智能信贷、智能投顾,以及香港在金融科技中突破的观点。

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革新再次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生活。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正在见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智慧转变,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如同当年的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来势汹汹,一批新型金融机构一开始就依靠技术革新、金融科技开辟市场,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金融业务。

近日,在2017香港金融科技周•第一财经智能金融论坛上,来自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智能投顾行业的引领企业代表围绕“AI,会取代华尔街吗”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2017香港金融科技周•第一财经智能金融论坛

AI解决获客与风控两大痛点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金融深挖需求与降本增效提供原动力支撑,以此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尝试在客群的获取上运用人工智能,并对客群进行需求分析和风险评估,力求精准画像,提供“千人千面”的选择。

金融科技非常有效地拓展了信贷业务的物理边界和人群边界,“以前金融服务基本都是靠网点来进行,如果业务需求不够旺盛、规模不足够大,这个网点就变成一个瓶颈,现在的移动化、线上化可以让我们很大程度上去扩展业务的物理边界。” 平安普惠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倪荣庆在论坛上表示。

第二个则是扩大了人群边界,原来的信贷技术大多数为企业、个人的资产、财务报表、征信完备情况进行审核,随着社会的变动,很多人的这方面资料是不完备的,“我们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征信服务,加上传统的金融核心逻辑做一个新的结合,可以对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授信,这就很大地扩大了人群的边界。”倪荣庆称,在平安普惠现有的用户中,有八成的客户依托了金融科技。

而以平安普惠为例,小额贷款的审批正在以机器来取代人工进行信贷审核,没有人工干预,根据贷款人的风险评级,可以做到小额贷款17级定价。

今年7月,百度金融宣布分拆独立发展,百度金融战略管理负责人王辉在论坛上表示,百度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开展金融服务,是以互联网所有的数据和流量作为“原水”,通过技术因素,进行金融加工,“当人工智能技术再往前发展,当流量能够生成资产、资金,在线上能够完成全闭环的金融服务的时候,就真的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通过服务来实现价值变现的一种模式。”王辉表示。

近两年,智能投顾蜂拥而起,理想中的智能投顾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云计算能力、丰富的金融数据,将投资组合理论主动运用,智能投顾虽然解决了投资的痛点:成本与收益,但它能否真的为投资人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并实现超额收益,仍然有待观察。

PINTEC集团璇玑CEO郑毓栋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投顾产品与理想中尚有距离。真正成熟的智能投顾需要完成四部分的流程:第一是智能画像,通过大数据进行风险评级,了解你的客户;第二是智能配置,在了解客户以后,这个客户应该在哪些资产中去做一定的配置;第三是产品选择,每一类配置选择什么产品,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合适的方式,去挑选所配置的产品;第四则是智能交易,让客户无感无痛的去完成整个交易,并且能够以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交易时间、最少的交易成本完成。而目前,不论是初创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所尝试的智能投顾产品都只是在这四个流程中的某一个流程去着力或者嵌入。

金融科技,香港的逆袭机会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中似乎慢了一拍,香港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意图以“超级联系人”的身份成为中国内地与海外金融科技的交流聚集地,努力寻找金融科技的逆袭机会。

对此,倪荣庆认为,香港的基本金融服务非常发达,香港市民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零售服务,但由于过去香港的发展一直都很稳定,所以也很难催生大的改革。不过,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间。

他建议,香港的金融科技可以包含信贷科技,包括信贷科技如何突破地理和人群的识别,贷款额度、价格调整的模型,都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进行,如果纯粹靠人工,成本上很难持续。他举例称,平安普惠旗下的估价系统,可以让原本耗时几周的房产估价,现在只需要1-2天时间,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中表示,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扩大,将建立一个更好的模型,未来这类产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

王辉称,在香港的金融环境下,有很多潜在需求并没有被发现,比如香港兑换外币没有统一价格,且市场价格参差不齐,如果有很好的工具能够帮助大家对比衡量,兑换到相对廉价的外币,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而香港有大量的外佣人群,他们对于外币的需求和敏感度也非常高,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效率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另一方面,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建立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这需要在初期,政府和企业共同来推动,也需要潜移默化的投资来改变公众的行为,帮助形成市场习惯。目前,香港也有很多加速器,包括吸引创新企业来香港,这方面香港已经做得不错,如果可以做一些示范效应,把资源统筹起来,让一些优秀企业在业界率先把样板做起来,就可以让香港更上一个台阶。

郑毓栋则认为,香港在对外拓展上可以更加积极,他同时分享了公司在和新加坡团队沟通时的经验,对方非常积极地介绍了当地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及政策支持,并引荐新加坡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在服务上非常用心。

其次,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人口接近,城市规模也相似,如果本地市场不大,可以强调区域的辐射,比如新加坡对印尼、越南和其他市场的辐射,中国香港在本地市场并不够大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其他区域的市场变成自己的市场。

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Charles d’Haussy

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夏多希(Charles d’Haussy)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绝不是竞争关系,如果一家国际化公司想要在亚洲开展业务,不会单纯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二选一,而是会考虑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选择哪个城市先开展业务。如果公司业务着重在东南亚或东盟国家,一般会优先考虑新加坡,有的公司在新加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也会优先考虑新加坡,但如果一家公司要考虑中国内地业务或北亚业务,肯定优先考虑中国香港。

在“Fintech”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金融,而很多跨国大型金融机构,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设有总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夏多希相信,在金融科技领域,两个城市可以相互互补。

就在本周,香港金管局与新加坡金管局签订了金融科技合作协议,并正在讨论连接两地贸易融资平台,预计下月公布相关详情。据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香港与新加坡两地金管局正式落实两间机构在创新企业转介、创新项目、资讯共享及专业技术交流四方面的合作,贸易融资会是双方首个合作项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