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印度国内将掀起一场“公路革命”。
近日,印度通过一项规模史无前例的基建计划:5年内投资1070亿美元(约合7万亿卢比),用于改造国内8.3万公里的交通路网。届时,印度的高速公路路网的长度将达到15万公里。
这项名为“巴拉特马拉”(Bharatmala)的高速公路修建项目由莫迪政府于2015年提出,旨在整合印度内部许多进度不一的公路修建计划,建立一个既连接大城市、港口、宗教圣地和旅游景点,也包括偏远农村和边境地区的公路网络。除了修建新的公路以外,“巴拉特马拉”还包括对既有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用印度智库观察研究基金会经济学家夏玛(Mihir Swarup Sharma)的话来说,印度民众二十多年来的期盼终于要落实了。
“公路革命”
印度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NHAI)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印度国内的公路可分为高速公路、国道、邦级高速公路、主要和其他区域公路以及村道五类。尽管数据显示,印度国内公路总里程已达530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但运输能力较强的高速公路、国道等类别的公路仅为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占全印公路网的2%不到,这一比重远远不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再加上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汽车、卡车需求量猛增,印度的公路网络不堪重负。为此,一直致力于完善“印度制造”的总理莫迪,对于投资国内薄弱的基建设施一向慷慨大方。
印度此次公路网建设的大计,将由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主导。计划所需的支出也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约1/3的费用来自燃料税、1/4来自市场借贷,剩下的将由私人投资、政府预算和其他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收入支持。不过有报道称,私人投资者对这一计划的兴趣寥寥。
有政府官员表示,莫迪政府希望通过新一轮公路修建计划来降低国内的物流成本,“通过建立更好的公路网,以及推广以智能标签为基础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公路交通领域将会得到变革。”
这场“公路革命”又将在印度掀起一轮新的基建高潮。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在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到2040年,印度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需求将达4.5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场。
此外,“公路革命”还将进一步激活印度的就业市场。印度政府预计,未来5年,每月将新增100万劳动力岗位。此前有分析认为,在印度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放缓至3年以来最低时,如果政府不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将会导致莫迪此前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功亏一篑。
征地是个难题
5年修建8.3万公里的公路,意味着每年要完成平均1.6万公里的建设。这一进度,对于印度政府而言,也是个考验。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2015年,印度全境共完成4410公里的公路修建,2015~2016年,这一数字为6016公里。今年,截至目前,印度已完成4699公里的公路建设。
而印度政府在公路建设方面之所以推进困难,是因为土地兼并一直以来是个困扰政府的棘手难题。在印度,土地有良好的私有产权制度保护,往往会出现征地时漫天要价、钉子户一票否决的情况。因此,这在无形中抬高了印度国内修建公路的成本。
印度道路运输和高速公路部部长尼汀·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日前表示,在补偿到位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土地交给政府。但是,他也坦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比如,连接德里和孟买的“工业走廊”一直迟迟推进不了,就是因为当地政府无法征集到所需的土地。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在报告中提到,在印度,官僚主义、私营领域投资不足、某些情况下的诉讼程序繁冗以及土地问题,已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不受重视。不过报告认为,莫迪政府一改往届政府的做派,将解放基础设施项目视为头等大事。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强烈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
印度军方发言人在发布会上确认,印度武装部队的“辛杜尔行动”从7日凌晨1时05分开始,持续到1时30分。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将对印度在袭击事件后对巴基斯坦的指责及报复措施予以有力回应。
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将进一步加大应对力度,撤销向巴基斯坦公民签发的所有签证,并暂停了对巴基斯坦人的签证服务。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加大举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使得一季度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稳投资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