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7日晚间,聚美优品(NYSE:JMEI)董事会特别委员会收到了私有化买方团提交的通知函,宣布撤回2016年2月17日递交的非约束性私有化方案,立即生效。这意味着,在接获管理层联合支持财团发出的私有化要约21个月后,这家化妆品垂直电商公司正式取消了私有化要约计划。
公司在解释这一行为时表示,“撤回私有化要约,是经过一年多慎重考虑与分析,是基于公司当前电商业务发展稳定、多元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等原因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在目前阶段,撤回私有化要约符合公司长远发展利益,有利于持续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和回报。”同时表示,“撤回私有化要约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多元化布局上,未来希望能打通‘线上电商+线下硬件+大数据’的行业链条,深挖聚美业务的‘护城河’。”而此前,曾有来自市场的质疑声正是针对聚美优品的多元化。
复牌后,聚美优品的股价在纽交所开盘后一度大涨35%,创下涨幅纪录;最终报收于3.30美元,涨幅13.0%,成交量为三个月日均成交量的10倍多。
私有化波折
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是以美妆为主,涵盖服装、食品、轻奢、母婴等多个品类的综合型电商平台。外界首先是通过明星创始人陈欧认识这家公司的,“我为自己代言”成为流行语。
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110万股ADS(美国存托凭证)。
多位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认为,作为曾被称为中国垂直化妆品B2C电商老大的聚美优品,正是在中国互联网红利的鼎盛时期迅速崛起,曾创造了14个季度连续盈利的纪录,并成功上市。资本市场也对其青睐有加,上市首日股价达到28.28美元;当年8月18日,股价一度攀升至39.45美元,总市值高达57.8亿美元。作为纽交所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陈欧个人也是一时风光无二,名利双收。
在上市后不久,聚美优品即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公司从电商平台转型为自营电商。至今,有接近聚美优品的人士在分析当年的转型时评价,当时转型有外部的一些客观压力,也有众多同类型、同等规模的互联网寻求自我突破的内生需求,但如此一来,一方面将此前自己的优势弱化了,同时也使得运营成本有了较大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在巨大压力下聚美优品仍保持将较高的增长,201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增长61.8%,第二、第三季度更是连续出现了99.5%和99.9%的增幅。
但业绩的增长并未在股价上得到体现,相反,在2014年达到市值顶点后,聚美优品股价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下行期。
正是在经历了市场长时期无休止的下跌后,2016年2月17日,聚美优品宣布了私有化计划:公司收到来自CEO陈欧、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申请,拟以每ADS 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陈欧在当年的一封内部信中写道:“在目前的美股市场,我们被严重低估了。”“在资本疯狂,无数电商疯狂烧钱,巨额亏损的恶劣竞争环境下,聚美仍然可以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维持优秀的盈利能力。在上市以来,我们也在高速公路换轮胎,短短一个季度换成了向跨境电商的转型,成为中国第一的跨境电商。我们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证明了我们优异的执行力,我们的股价却没有反映出合理的公司价值,甚至低于一些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远远落后我们的公司。”
聚美优品之所以提出私有化计划,一方面与其持续下跌的股价有关,另一方面,当时也正是中概股集中提出私有化回归A股的大背景下。
2015年,在巨人网络、暴风科技、分众传媒等公司的带动下,中概股曾掀起一波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热潮。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当时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这一数字达到近几年的顶峰。
但到2016年,中概股回A的环境似乎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曾公开表示,市场对部分中概股回归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这使得中概股回归A股充满了不确定性。
欢聚时代、爱奇艺、陌陌、世纪互联等公司随后纷纷表示放弃或暂缓私有化计划。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市场普遍认为聚美优品一直悬而未决的私有化计划迟早将会终止。
争议与破局
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计划一经公布,便引来了部分质疑之声。
一方面是市场对私有化要约收购的价格表示不满,但公司回应此为正常、合法的市场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人也对公司的跨界投资和多元化发展表示“看不懂”。有投资者质疑聚美优品将2014年在美IPO筹集的2.8亿美元中的款项用于投资非核心业务,包括1430万美元用于电视剧制作,4480万美元用于投资街电。
“这种质疑可能与陈欧本人的性格有关,公司一直在探索转型之路,一些投资也都产生了较好的收益,但可能并未与市场和投资者保持一个较好的沟通,因此外界无法很透彻了解这些投资意图和收益与预期。”聚美优品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第一财经回顾此前遭遇的质疑时如此评价。
有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聚美优品无论是作为垂直电商还是二线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在享受了互联网红利后,面临着转型和新的业务破局的困境。“这不是哪一家的困境,大多数二线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陈欧承认聚美优品作为垂直电商遇到了流量问题,也遇到了竞争问题,“但是不代表说我们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就死耗下去,有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上冲更快一点,可能对整个公司来讲是更好的事情。”
跨界投资和多元化就是他选择的“新赛道”。
陈欧曾在今年回应投资者质询时解释了不断进行跨界投资的逻辑:近年来,超级APP已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巨头之外的电商行业整体增速都在放缓,并不只是聚美优品一家面对这样的问题,所有二线互联网电商都在面临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困境。“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超级APP成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巨头之外的电商企业整体增速放缓。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正视。”
2015年7月,聚美优品领投了母婴家庭服务平台宝宝树。融资后宝宝树电商美囤妈妈发展迅速。运营不到两年时间,已于2016年6月实现全面盈利。聚美优品提供的数据称,目前,宝宝树入口级用户达到每个月1.5亿,去年更是获得复星领投30亿资金支持,截至去年年底估值达到100亿人民币左右。公司称,和宝宝树的战略合作,结合聚美优品在跨境电商供应链及物流方面的优势经验,增强了聚美优品在母婴这一重要领域中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
2016年1月的公司年会上,陈欧宣布聚美优品将进军影视文化,打造“时尚娱乐+电商”的新模式。公司称,聚美优品投资制作影视剧,除了获取版权收入外,不论是进行品牌植入,还是通过其他手段导流,都能带来大量高性价比流量。
今年4月,聚美优品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将跨界推出自主研发的空气净化器。
投资共享充电宝是聚美优品今年颇受关注的一个动作。公司此前宣布,投资3亿人民币完成对国内最大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的收购,押注共享充电领域。同时投资1亿元人民币,取得共享充电宝之父刘同鑫核心专利发明的所有权。有机构数据显示,街电已经占据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80%的份额,同时,街电CEO原源此前对外宣布,街电成为共享充电宝领域首家实现盈利的企业。但也有人对街电最终能否成功心存疑虑,其中就包括著名“网红”王思聪。
陈欧则在回应质疑时表示,聚美优品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一直在互联网前沿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投资行业的未来。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和街电正是对当下电商整体大趋势下滑的突围之举,也是战略性的选择;投资电视剧的重要目的是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流量。而聚美投资街电则是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举措。
聚美优品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聚美优品净利润1.5亿元并实现5年连续盈利,截至2016年底公司拥有23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续的盈利能力和丰富的现金储备,为聚美优品寻求业务突破,拓展多元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欧说,未来电商将只是聚美优品的一小块,属于服务、价值变现的方式,公司会开辟更多新业务,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时尚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