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平安“反投”汇丰控股为哪般?

第一财经APP 2017-12-08 09:55:45

作者:安卓    责编:林洁琛

正如所有的投资最终都会落在“利益”二字上,平安转投汇丰,一是基于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二是双方依旧难以割舍的合作。只不过,如今的合作模式已与15年前大不相同。

12月6日晚间,中国平安对外透露称,其下属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平安资管”)向香港联交所申报,平安资管通过港股通渠道累计买入汇丰控股(00005.HK)1017946172股,持股比例为5.01%,成为汇丰控股的重要投资者之一。

中国平安与汇丰渊源颇深,早在2002年,汇丰首次入股平安,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押注”10年后,2012年12月,汇丰控股出清中国平安全部股权,净赚26亿美元。5年后,中国平安又“反攻”汇丰,昔日的被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

那么,这一次,中国平安为的是什么?

对此,中国平安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汇丰集团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汇丰控股作为恒生指数主要成分股,具有稳健的基本面、严格的公司治理、透明披露机制和极佳的声誉,股票本身也有较高的分红率,符合保险资金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需求。”

“另外,此次投资是财务性投资,我们和汇丰的关系源远流长,我们双方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平安表示。

正如所有的投资最终都会落在“利益”二字上,平安转投汇丰,一是基于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二是双方依旧难以割舍的合作。只不过,如今的合作模式已与15年前大不相同。

从“技术引入”到“技术输出”

早在1993年中国平安引入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之后,就一直在积极寻找第三位国际投资者。根据当时央行对平安的批复,其外资股东最高持股比例为24.9%。引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之后,外资股东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4.67%。

2002年,汇丰集团耗资6亿美元(约50亿元人民币)认购了中国平安10%股份,持股比例恰好达到当时政策允许的股权比例上限,这也是当时中国金融业最大一笔外资入股。

彼时的中国平安绝非今日般意气风发,与境内其他保险公司一样,正面临着利差损、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投资渠道狭窄等问题的困扰,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要想带领公司跻身国际一流,唯有走金控集团的道路。

那么,在经验匮乏的前提下,一家金融集团应该如何布局?外资股东的到来为平安带来了难得的经验。

据了解,2002年,与双方签署的股权认购协议一道的是战略合作及技术支援协议,其内容包括汇丰将在个人金融及保险领域向中国平安提供技术支援,在个人金融服务范围内成立多方面的策略合作及联盟关系。

这也为中国平安金融控股框架的构建、综合金融模式起步以及如今那句“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口号埋下了一块重要基石。

此后,平安与汇丰展开了规模浩大的合作,包括建立了亚洲最大、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综合金融后援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平安的治理架构、风险管控体系等,汇丰的进入,为中国平安快速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集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012年12月,出于自身战略调整,汇丰将其所持有的中国平安股份全部转出,并表示:“平安是汇丰近1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分享到中国经济、金融业发展和平安快速成长的巨大价值。我们相信平安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经济、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一如既往地保持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最终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

10年“押注”,汇丰赚得钵满盆满,税后投资收益高达26亿美元。

那么,中国平安此次反投汇丰,能赚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资管此次通过港股通渠道累计购入汇丰控股,且平安资管的资金来源为保险资金,港股通渠道的投资并未使用外汇额度。

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往往谨小慎微,其通常要求获得稳健的投资收益,根据数据显示,汇丰控股今年前三季经调整除税前利润174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分红方面,汇丰控股过去12个月每股累计派发红利0.51美元。目前,汇丰控股市净率为1.05倍。

正如中国平安对第一财经记者所称,投资汇丰是一项财务性投资,汇丰经营业绩优,分红好,符合平安资管管理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原则。

与此同时,双方的合作依旧在进行中,只不过合作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目前双方的合作重点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且主要是平安对于汇丰的创新科技输出,如平安自身研发的征信技术等。

中国平安是如何赶超老股东汇丰的?

15年前,汇丰是中国平安的大股东,利润、市值等指标是平安的约20倍。15年后,中国平安成了汇丰的大股东,市值在今年11月超越了汇丰。

2002年,平安与汇丰首次牵手时,中国平安当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87.48亿元人民币、20.17亿元人民币,汇丰入股时,平安的估值为投后500亿元人民币。

而作为国际金融巨头,汇丰同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达到257.38亿美元、62.39亿美元,市值约8082亿港币,其利润是平安的20多倍,市值是中国平安的15倍左右。

2004年,中国平安成功登陆H股,全年营业收入增加至632.5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规模为31.16亿元人民币,市值约800亿港元。彼时,汇丰的营业收入跃升至450亿美元,净利润为118.40亿美元,市值达到14859亿港元。

而自2004年港股上市以来,中国平安也开启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近30%,每股股息增长10倍。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达6630亿元,净利润663.18亿元,市值达1.25万亿元人民币。同期,汇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79.44亿美元,税前利润148.63亿美元,经调整税前利润174.10亿美元,市值为1.56万亿港元。

中国香港某大行分析师表示,中国平安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比肩汇丰,且跻身国际领先金融集团行列,一是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机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于本土化优势,在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上不断创新;二是在新一轮科技浪潮面前,中国平安进行了前瞻性的投入与布局,在全球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确立领先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汇丰的欢迎态度,可能与平安这些年创新科技的发展成果不无关系。

据了解,过去10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目前,中国平安的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等五大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核心金融业的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等场景中,极大提升了传统业务的价值;并成功孵化出一系列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平台,部分核心技术已经开始提供给外部客户。

上述分析师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金融企业开始有机会和国际顶级的金融巨头摩根大通、汇丰、花旗等看齐,甚至成为其重要股东,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金融改革的成果。同时,在新科技的浪潮和变革面前,老牌外资大行难免有转身灵活性方面的不足,而这一点,中国平安以其金融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无疑有机会用一种新的策略或模式推动其国际化的进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