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奢侈鞋履设计师同名品牌 Christian Louboutin 宣布与西班牙美妆巨头 Puig 签署全球美妆授权协议,由后者负责其美妆产品线的设计、开发和分销。Christian Louboutin此次的举措在于同Puig一起建立更广泛的分销网络,推动产品的规模化销售,以此来拓展原有市场、获取更多收益。
自Marc Jacobs在2013年底推出首个美容产品系列之后,各大品牌就争相进军美妆界,相比奢侈品品牌原有的产品线,作为副线的美妆产品拥有相对低廉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在销售量上也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普通消费者也许并不能随心消费价格昂贵的一线产品,而相对亲民的美妆产品大多都处在大众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无论是香奈儿、Burberry这一类的高端奢侈品牌,还是像H&M这类快时尚品牌,都热衷于开拓自己的美妆版图。
意大利奢侈品牌 Gucci与宝洁公司花费四年联手打造了为专业化妆师准备的高级系列彩妆,而这一系列的美妆产品除了Gucci本身开拓新业务的诉求以外,还带有它本身成衣系列的捆绑销售。因为Gucci希望消费者相信,这个美妆系列是与其成衣系列遥相呼应的绝妙搭配。除此之外,西班牙奢侈品牌LOEWE也推出了自己的001号香水,担任创意总监的Anderson表示“我渴望创造出一款能够作为 Loewe 有机延伸产品的特别香水。”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些大牌对于创造新式的品牌特色都有着相似的理念。在每一季的彩妆上新之争中,Chanel、Burberry等一众品牌也成了主力军,与那些老牌的美容品集团竞争这个庞大的市场。
但是在这个看似非常吃香的市场背后,这些产品所需要的不仅是新鲜感和热度,因此在各大奢侈品品牌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美容产品线的发展除了本身的品牌设计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持,因此早前Prada的美容系列护肤品虽然有着让人惊艳的设计包装,但也“荣登”品牌推广失败案例的榜单。相对自己品牌主流的产品来说,美妆是一个新领域新尝试,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在涉足过程中更加需要深度考量。
对于奢侈品品牌而言,开发美妆品类、尝试新的业务线,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奢侈品牌需要经营的美妆产品与化妆品公司及设计师的品牌认同感相关,双方对于品牌发展前景不同的考量也可能是影响产品推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准备推出的美妆产品上,各个品牌要投入的精力和发展举措也决定着它们是否能有效开拓这一项业务。至于能否将销售最终向鞋履、成衣、手袋等品类转移,则并没有直接有效的办法。
爱马仕宣布将从5月1日起上调所有在美国业务线的售价。
2024年上美股份营收同比增长62.1%达到67.93亿元,四大国货美妆上市公司表现正逐渐分化。
3月4日,在香港上市的普拉达集团公布了2024年财报。得益于缪缪业绩飙涨,普拉达集团营收再创新高
上周,雅戈尔宣布,已完成对Bonpoint的收购,卖方为法国Descours家族拥有的精品集团EPI。
化妆品企业高管的新一轮洗牌背后,是本土企业在行业进入增长放缓期间提振业务、寻求新增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