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伴随着龙马行情高潮迭起,市场上关于“蓝筹有无泡沫”、“小票何时见底”的议论逐渐增多。尤其在狗年春节前后上证50暴跌与创业板复活的差异化行情上演后,有关风格转换的争议更是甚嚣尘上。
此时,来自主流机构的专业判断或许有助于广大投资者拨开心头的迷雾,见识到市场真正、有效的运行规律。基于此,第一财经近日专访了中银基金副执行总裁陈军。在陈军看来,风格转换只是表面现象,潜藏于表面之下的是上市公司创造盈利的能力,如果一家企业无法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盈利,上涨的持续性就难以为继。
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银基金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2327.86亿元,在121家拥有公募牌照的金融机构中排在第四位。作为业内前五大基金公司的投研当家人,陈军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亦代表了基金行业的主流观点。
陈军同时表示,投资者当前没必要过分在意个股的市值,未来主板、创业板中都会出现一批好公司;且千亿市值的公司也有可能具备高成长性。关键是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或管理能否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市况忽变
A股春节前后盘面忽变。大盘蓝筹行情领跌沪深股市,2月6至9日短短四个交易日上证50指数下挫约20%,其后缓慢攀升。与此相对照的是,进入2月下旬,创业板迎来了一次像样的反弹。2月12日至今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约17%。
行情变换事出有因。A股历经两年多的震荡行情,大盘蓝筹相较于中小创的估值优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Wind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自2016年以来创业板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从71.7628倍降低至了40.0466倍,降幅约为44.2%;中小板指数成分股估值从39.5248倍下降17.2%至32.7284倍。与之相反的是,两大蓝筹股指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不断攀升。上证50市盈率从10.4倍升至12.88倍,涨幅23.8%;沪深300从13.68倍上涨至15.44倍,涨幅12.9%。
与此同时,近期政策层面也吹来了有利于小盘股的暖风。一方面,原本在今年2月底到期的注册制改革授权,获准延长两年至2020年2月29日;另一方面,证监会近日明确,企业在IPO被否决后3年内不得借壳上市。
对于行情与政策变化至此,市场上有关风格转换的讨论不绝于耳。
“对于我们而言,风格转换始终没有发生,因为我们一直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就是核心的盈利能力,只要上市公司能够带来可持续的盈利,我们就会等待合适的时机买入,这与股票市值的大小关系并不紧密。”陈军称。
在陈军看来,投资需要冷静和中长期一以贯之的思考逻辑,短期的波动行情跟中长期趋势是有区别的。实际上,真正决定A股市场运行方向的还是中国经济与上市公司业绩等基本面因素。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2017年GDP增长略超预期,显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在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动下,周期和金融等板块业绩进一步向好。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大盘蓝筹的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短期看来更为确定。
对于记者提出的上证50缘何大跌的问题,陈军回答称,前期持续上涨,不排除有人选择了获利了结。“但是应该来说市场运行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陈军进一步称,像一些周期股龙头、银行股基本面向好趋势仍然非常明确,估值也相对合理,仍然是目前可选资产中较为安全的品种。
基本面仍然是创业板的短板
实际上,上一轮牛市过去,创业板持续走弱是其羸弱的基本面的真实写照。
据天风证券统计,按年报预告已披露信息,创业板、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乐视网)2017年累计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和16.5%。2013年以来,创业板业绩增速首次转负,且板块中有38%的个股负增长。
在陈军看来,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板的整体基本面还无法超越蓝筹。他称,创业板此前能维持高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外延式并购的“帮忙”。但随着金融去杠杆以及再融资政策的收紧,依靠并购手段实现估值与业绩“优化”的做法很难再继续下去。
“从2013年起,创业板进入了外延并购的黄金时期,其间积累了大量商誉。2016~2018年时,大量公司在外延并购时所作出的业绩承诺期到期时,市场发现被大量并购的标的业绩没有达标,整体并不理想。”陈军称,基本面仍然是创业板持续走强的短板。
陈军称,相比创业板,蓝筹股还具有二级市场较高的流动性、业绩增长确定性等明显优势。这也为蓝筹股的估值溢价提供了底气。“正因如此,机构在布局的时候,也会往蓝筹大股票这边布局。基本面是最终决定因素。” 陈军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资源向龙头公司集中的趋势,不太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从日韩等东亚经济体转型的经验来看,经历了5~10年的时间,国内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不过并不是说创业板股票一定不行,大盘蓝筹一定涨。创业板中也有业绩出众,具有估值优势和业绩高增长的标的;另外,成长不一定是小市值公司的专利,大盘蓝筹也有成长。” 陈军还补充道,市值不是划分成长股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也有可能出现常年稳定的高增长情况。
“产业链不是一天建成的。”
从去年2月开始,美团进行了多次架构调整。
2023年和2024年,何清红团队合计实现销售额约1.17亿元。济民健康称将尽快召开董事会,免除何清红副总裁职务。
2023年和2024年,何清红团队合计实现销售额约1.17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能掌握经销商当前的库存规模,对于经销商尚未实现终端销售的库存,公司存在被经销商起诉,要求按照《补充协议》退货退款,并支付资金占用补偿的风险。
李飞飞预测,未来大模型预训练一定是中心化和寡头化的,全世界可能只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