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应链是合作区域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它所倡导的合作共赢、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信息分享,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3月27-28日,2018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如期举行,在“趋势与战略——智能供应链国际发展论坛”上,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做了如上表述。他认为,智能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将重塑市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
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而智能供应链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性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智能供应链将从市场的角度对区域合作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商流、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等“四流”得以高效连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供应链为区域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方法论,它作为技术手段,可以跨越行政区域甚至是社会制度的不同,能够把产业更好地联系起来。
“智能供应链是跨企业之间的商业的集成,在跨境金融、港口和航运、研发、制造等诸多领域都可以应用。它能让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的产业、服务业提高效率,它也是提升区域内所有行业核心竞争力、增加湾区连接度的重要手段。”王国文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也表示,供应链是围绕市场和需求发展形成的企业间的协同,通过企业合作来创造新的服务、提供新的价值,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7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深调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课题工作汇报会。据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调研报告》稿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行动方案》稿目前已经形成,这两份文件全面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一批需要先行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马兴瑞表示,要找准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要推动粤港澳三地政府建立更加紧密的协调合作机制。
王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推进智能供应链,政府最主要的就是搞好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剩下的由市场来创造,政府不要介入太多。企业则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决策,切忌盲目乱来。
王国文则认为,要充分认识到智能供应链对全行业降低制造总成本的作用,以供应链的创新应用为抓手,在不同的产业领域里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引导政策。
“大湾区内供应链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新技术在供应链里的应用,当务之急是从省级层面出台鼓励供应链应用创新的政策,发改、科技、交通等不同部门进行引导,还要成立相应的产业扶持基金。”王国文说。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成为了左邻右里;海陆空铁多维联动,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珠海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提速。
北都区被认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