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伊利张剑秋:以世界品质促中国乳品产业共赢 助推全球共享经济发展

第一财经 2018-04-10 17:18:28

责编:王艺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拉开帷幕之际,作为中国乳业毋庸置疑的领军者,伊利亮相本届博鳌论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一直推动全球经济共享,实现与世界和平共进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民族企业践行与世界“产业链合作共赢、全球经济共享”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拉开帷幕之际,作为中国乳业毋庸置疑的领军者,伊利亮相本届博鳌论坛。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了第一财经的专访,阐述了在中国不断推进全球化合作共赢战略背景下,伊利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坚持以比肩世界的质控标准打造世界品质,不断引领全产业链向世界看齐,实现中国乳业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助推全球共享经济发展,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让世界共享健康。

以世界标准打造世界品质

在谈到伊利是如何用世界标准打造世界品质这一问题时,张剑秋强调,“伊利发展到现在全球乳业八强,就是长期关注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和信赖所取得的结果。”为了打造世界品质,伊利在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一直秉承“伊利即品质”信条,用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队伍,更好的实现打造伊利品质企业的信条。

伊利通过“质量领先”战略实现品质升级,为此,伊利在进口国和出口国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产品和乳品原料制定了“质量标准三条线”,一是国标线;在国标基础上严格50%,制定了企标线;在企业标准线基础上再提升20%,制定了内控线。许多顶级的海外供应商都会感叹,“这比我们的国家标准还要高”,张剑秋还介绍到,长期以来,伊利打造了“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成为质量监督员;全过程即从前端一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全方位即在全产业链有很多关键的质量结点。战略、标准、体系,三位一体,伊利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要求,并与世界3家质量认证巨头——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英国天祥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邀请他们为自身的质量管理“找茬儿”,使原本就以质量管理完善著称的伊利集团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以更高标准比肩欧美,坚持打造世界品质。

创新驱动和全球化战略

当记者问到伊利接下来将如何达成全产业链上的共赢时,张剑秋讲到了这几年伊利所执行的两大战略——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在创新层面,除了关注产品创新,伊利还实现了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品牌创新、渠道创新、模式创新的尝试。在国际化层面,伊利主要发力在两个整合和两个输出,即整合全球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同时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在整合自然资源方面,伊利投资30个亿在新西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除了帮助打造原产地原料加工、运输、国内进行配方、销售的链条;也将对新西兰原装原罐、液态奶的产品发挥作用。整合智力资源方面,伊利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集结了全世界4大洲、7个国家、10个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和瓦赫宁根大学以及欧洲“食品硅谷”一万多名研发人员,一起建立了中国乳业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瓦赫宁根大学校长曾评价说:“这是中国乳业的世界级代表。” 通过对食品安全、粮食、生命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伊利每天可以获取大量的宝贵数据。

除了自然和智力资源的整合,伊利已经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我们有大数据的雷达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在汇集过来,我们会预判、分析消费者在当下甚至一段时间以后对相关乳制品有哪些需求,从这些数据分析出来后再给研发团队,研发适合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的产品。”张剑秋介绍到,“没有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样大的消费群体样本,占世界20%人口的国家所形成的市场经验,对全球乳企进入中国市场及开拓新兴市场都有借鉴意义。”

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像伊利这样的企业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也不断对外展示、输出着中国标准。据介绍,伊利在新西兰建厂的同时也把伊利相关的标准带了过去,但是伊利发现当地的员工执行不了。后来伊利采用将自身员工派到新西兰做培训这样的方式,确保了当地工厂可以按照伊利的标准开工。而对供应商,伊利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包装、原辅材料还是其他方面,只要能够和伊利合作的,标准就都要非常高。许多供应商拿到标准都在说:“伊利太苛刻了”。对此,张剑秋对记者表示“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些举动把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业标准,让国外的,不管是我们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还是生产相关的从业人员,都了解中国标准,提升中国乳业在全球乳业当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落实习近平主席嘱托,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实现全产业链共赢,伊利推出三个发展学院和四个联结。三个发展学院是,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供应商发展学院和经销商发展学院;四个联结是指技术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风险联结。

据了解,伊利不断推进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的建设,特别突出“牛二代训练营”,针对的是父母年纪大了,体力工作跟不上牧场管理,由孩子“子承父业”的家庭。年轻人因为家庭环境影响有一定的牧场工作经验,但是对于现代化管理经验还是欠缺,因此伊利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为他们进行理论讲解、牧场管理培训,进行手把手的教授,通过技术联结,帮助农牧民提高技术水平。据悉,在2014到2017年的四年里,伊利通过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实现技术联结,帮助奶农将奶牛的(日)单产从平均20.61公斤提升到了27.6公斤,每公斤牛奶的养殖成本从3.65元降到3.15元,“一升一降”帮助奶农增收了30多亿元。

除了通过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实现技术联结。伊利通过自己的财务公司,以金融联结,帮助农牧民进行贷款担保,解决融资难题。从2014年开始,伊利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等12个金融产品。目前,通过“十二个宝宝”,伊利已帮助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43户农牧民解决了“钱”的问题,融资总额超过了33亿元。不仅如此,伊利的金融联结也逐渐延伸到了终端,为经销商进行贷款担保,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金融联结,谋求共同发展。

同时,伊利通过订单模式实现产业联结,将牧场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推动种养一体化;通过风险联结,帮助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防止行业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农牧民破产,保障奶农收益,维护行业稳定发展。“三大发展学院和四个联结更好的实现了我们产业链的共赢,也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加信任我们更愿意和伊利进行合作,所以我们的合作相对比较稳定,也实现了我们更好的发展。”张剑秋如是说。

同频共振 实现全球经济共享

在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伊利还不遗余力全方位地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共同成长,提出了“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生态圈”,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让全产业的力量能够集结在一起,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世界标准升级。张剑秋认为,乳品行业的融合度非常高,具有“同频共振”的行业规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乳品企业在设备、原料、技术、产品、市场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频繁和深度的交互,而在当今全球经济局势愈加复杂的大背景下,伊利更需要借助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发展机遇,主动拥抱世界市场,在世界级品质的引领下,加速全球化进程,在国外立足、打响、彰显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通过伊利孜孜不倦以及数年如一日的努力经营,伊利的世界级品质已经广受认可,连续多年在全球乳业中名列前茅。此前,在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BrandFinance公布的“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制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伊利强度指数更是位居全球第一。

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作为知名民族品牌,在拥有世界品质、推动全产业链共赢之余,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更好融合到世界市场之中,更好地把中国品牌能够在国外立足、打响、彰显我们的影响力。

对此,张剑秋向第一财经表示,“伊利这几年也在不断推动国际化,包括在国外设厂、建立研发中心、建立创新平台等等。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好把创新中心的能量发展得更好,把相关的一些产能基地产品做更好,更好的去打开相关的新兴市场,让伊利产品及品牌走出去,让中国品牌走出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