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协议将在5月12日迎来决定存废的关键时刻,在此之前,国际社会表态不一。
尽管英法德和联合国都表示,调查显示伊朗在2015年签订协议之后很好地遵守了协议内容,即限制核活动。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日前通过电视讲话称,有证据表明伊朗随时可能启动一项核武器计划。
重大情报突破
内塔尼亚胡在电视讲话中称,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一次重大情报突破”中获得了数万份机密文件,显示伊朗方面在2017年把涉及核武器的设施搬到了秘密基地中,因此外界看起来,伊朗的确废弃了核设施。
内塔尼亚胡称,已经把这些加起来重达半吨的情报资料与美国、其他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享。
盟友的指责一出,美国方面立刻背书。刚刚确认就职国务卿的蓬佩奥随即表示,以色列所出示的证据是真实的,其中不少信息也是美国情报部门所未曾接触到的。
白宫在就内塔尼亚胡的讲话所发的声明中已经将以方提供的资料视为“事实”:“这些事实与美国长期以来所知道的情况一致:即伊朗一直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秘密核武器项目,它一直向世界和自己国家的人民隐瞒但没能成功掩饰。”
但是,内塔尼亚胡所谓的证据是认为伊朗在发展核武器的野心上撒了谎,而他在讲话中并没拿出证据指责伊朗已经在研制核武器上付诸实践。
“7年之后协议到期,伊朗又能继续制造核武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奥巴马时代所达成的这份伊朗核协议中关于对浓缩铀储量的限制将维持15年,对离心机数量的限制将维持10年,这意味着到2025年,协议的部分内容将到期,届时约束力将大大减弱,因此应该将上述两条规定修改为永久禁止。另外,协议还提出限制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项目,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新国务卿蓬佩奥在伊朗问题上也是典型鹰派代表,他也表示该协议内容应该得到修改。
蓬佩奥称,特朗普还需要定夺美国是否认为伊朗违反了协议内容,而美国方面的翻译和分析人员还在详细解读以色列提供的情报内容。
尽量降低损失
就在内塔尼亚胡发表上述电视讲话之前,伊朗方面还表示,完全做好准备提高浓缩铀纯度。协议规定伊朗浓缩铀纯度保持在3.6%左右,而在协议之前,伊朗浓缩铀纯度高达20%。据了解,纯度在3%~5%的浓缩铀属于核反应堆使用的低纯度浓缩铀,制造核武器,浓缩铀纯度要达到80%~90%。也就是说,在协议之前,伊朗的浓缩铀纯度虽未达到核武器级别,但也大大超过了民用限定范围。
国际社会中,除美国外,参与与伊朗签署核协议的其他五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均没有修改协议和威胁退出协议的诉求。上周,法国和德国领导人马克龙和默克尔先后访问华盛顿,试图说服特朗普不要让美国退出协议,马克龙还拿出了一些关于附属条款的涉及方案,但这些努力均为获得特朗普的准确表态。特朗普说的最多的是“到5月12日再看会发生什么”。
在态度上,英法德三国支持协议是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最佳方式,但也一直呼吁限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并阻止其发展导弹计划。英国政府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对于伊朗及其核意图,我们从未天真轻信”。但英国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大检查密度即已经是对策。
马克龙则已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同意,即便美国因不满协议条款而计划退出,也将与伊朗共同合作保住伊核协议。而且,意欲让法国在国际舞台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马克龙,也已经极尽斡旋之力与英国和德国磋商,强调了自己在访美期间提出的看法,极力劝说美国留在协议之中。
一边是威胁不修改就退出协议的特朗普政府,而另一边是伊朗政府在其网站公告上明确传达出鲁哈尼对于修改伊核协议并无兴趣。双方僵持,可见5月12日将面临的,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危机。马克龙也传递出信息,认为特朗普很可能会宣布退出该协议,而法国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伤害降低到最小。
其实,蓬佩奥在访问以色列时提到的一句话也反映出,美国此举的深层次目的之一也是限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他认为,美国对“伊朗的危险(核活动)升级对以色列和区域造成的威胁,以及伊朗仍旧保留主导中东的立场”表示深刻担忧。
双方约定于4月19日继续谈判。
根据报道,特朗普表示,如有必要,美国将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会深度参与其中并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但“没有人可以领导美国”。
钮松分析,特朗普上一任期中东政策的两大着力点分别是巴以问题和伊朗核协议问题。特朗普再度上台以后,伊朗依然是他中东政策的重要焦点。
特朗普说,美国将“接管加沙”,在清空之后,将它改造成一座“海滨度假胜地”。
特朗普说,不排除向加沙地带派遣美军。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就加沙而言,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如果有必要,我们就会这么做。”特朗普表示,他将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沙特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