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退市大潮暗涌,这些A股公司拉警报

第一财经APP 2018-05-24 10:58:26

作者:黄思瑜    责编:杜卿卿

目前相较强制退市,主动退市的情形仍较少,但有专家人士表示,主动退市制度改革未来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退市改革的亮点。

2018年首批退市股被“宣判”,*ST吉恩(600432.SH)、*ST昆机(600806.SH)将走上退市路。相较已经确定的退市名单,潜存退市风险的股票可能是下一批地雷。

已触发退市规定但尚未被“判刑”的*ST烯碳(000511.SZ),首当其冲成为“危险名单”上的一员。今年步入后尘,股票被暂停上市的*ST海润(600401.SH)、*ST上普(600680.SH)、*ST众和(002070.SZ)在2018年度则可谓压力颇大,若不满足相关条件则也可能存在退市风险。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有40家左右上市公司被实施了风险警示。

从过往退市的案例来看,因业绩连续多年亏损导致退市的情况较多。不过,今年以来,A股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化,未来涉及六类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除了强制退市之外,主动退市也越来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一大方向。目前相较强制退市,主动退市的情形仍较少,但有专家人士认为,主动退市制度改革未来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退市改革的亮点。

这些公司退市警报拉响

沪市的*ST吉恩和*ST昆机已经遭遇“退市令”,此前同样处于暂停上市阶段的*ST烯碳也触发了终止上市的规定,但目前悬而未决,受到市场关注。

因2014年~2016年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连续亏损,*ST烯碳股票于2017年7月6日起暂停上市。虽然*ST烯碳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9663.94万元,且期末净资产也为正值,但会计师事务所对*ST烯碳2017年度财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年度审计报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的上市规则,暂停上市后,出现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ST烯碳在发布2017年度报告同时也提示风险称,公司股票可能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

除了退市名单,5月22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还宣布了一份“缓期名单”——*ST海润、*ST上普股票自5月29日起暂停上市。前者是因为2016年和2017年财务会计报告连续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者则是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即201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值。

在这之前,深交所也曾公告称,*ST众和因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股票自2018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

这意味着对上述3家暂停上市的公司而言,若下一个会计年度(即2018年度)不能达到相关恢复上市的要求或者触及退市标准,则有可能面临与*ST吉恩、*ST昆机一样的结局。

整体而言,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8年以来至今,已有39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了ST,从原因来分析,这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是因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而导致,占比逾7成;有8家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实施了ST。

同时,从过往退市的案例来看,因业绩连续多年亏损导致退市的情况较多。上证所也表示,将业绩连续多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公司予以退市,是退市制度的主要情形之一。

除了业绩不达标导致退市之外,未来涉及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也将被强制退市。根据今年3月9日两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存在6类重大违法情形,股票将被强制退市,其中包括欺诈发行、重组上市重大违法、信息披露重大违法,以及最近5年内被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作出3次以上行政处罚等情形。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全新好(000007.SZ)在近五年内已经3次因信披违规被行政处罚,近期该公司如果再被行政处罚则将可能被终止上市。5月22日晚间,上证所表示,目前《办法》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后续在吸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将适时对外发布。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办法》出台之后将会提升退市效率,更重要的是会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除上述重大违法情形外,以后还可以纳入其他类型的重大违法情形,比如重大污染事件,具体认定或量化标准可能需要依据刑事或者民事责任方面的判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文莉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办法》的出台是退市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然,此《办法》是退市制度阶段性的推进,未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突出退市功能,让市场接受退市的节奏,对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会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退市常态化下主动退市待改革

A股市场的监管正在全面从严,对触及退市条件的公司“有一家退一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今年以来退市制度改革力度明显提升。不过从A股开创以来退市的数量对比上市的体量来看,目前退市的97家公司仅占整个A股上市家数的2.7%,退市率仍较低。

对此,董登新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财务报表质量的监管,让上市公司难以操纵业绩,这样很多上市公司两年亏损一年微利的套路将很难实施;另一方面,监管层严打炒壳行为,如果壳没有价值,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那么很多股票可能会回归1元股,如果上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该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IPO市场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最重要放开定价权,由市场定价,这样新股上市破发可能会重新出现,就没有人炒新了。”董登新同时称,加上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投资风格更偏向于大蓝筹股,“炒小”估计也会被淡化,市场生态环境会有改变,相应的随着沪伦通等开通,投资者的选择也会更多元,股民不会关起门来炒作A股,这样退市机制的实施也会相对高效。

董登新认为,退市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将来A股市场每年至少要10家~20家公司退市,相较目前A股市场3000多家的容量,这样的退出量较为正常。

资本市场上的退市有两种,一种是因触及规则而被迫退市,另一种则是上市公司主动退市。除去因吸收合并而注销上市资格这一种主动退市外,目前A股市场以私有化等方式主动退市的情形较少。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宣告退市的公司有97家,这其中,因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退市的有48家,占比近一半,因吸收合并退市的有33家,因私有化退市的有9家,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证券置换、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3种原因退市的共有7家。

董登新告诉记者,目前A股市场上的主动退市主要体现在母公司对上市子公司的吸收合并,或者是央企、国企之间的吸收合并,合并之后有些公司的上市资格就会被注销,这种也属于主动退市;另外一种主动退市则是因为快触及退市标准而主动申请退市,二重重装成为这种情况首例。

“二重重装的情况比较少,这种主动退市主要是为了交换将来重新上市的机会,因为一般强制退市的公司重新上市难有希望,主动退市的将来重新上市相对门槛宽松一点。”董登新表示。

根据证监会2014年10月份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如果被强制退市,公司必须在规定的间隔期满后才能提出重新上市申请,但若是主动退市,公司则可以随时选择重新上市。

对于为何中国主动退市案例不多的原因,李文莉分析称,目前A股市场是采取总量控制的证券发行审核制,这带来证券市场供不应求的市场生态,从而带来上市溢价,上市溢价则导致壳资源价值居高不下;此外,证券发行的“三高”现象与二级市场所谓的“市值管理”,使上市公司成为发行人与其关联人的提款机。目前监管层已严格控制借壳上市和市值管理,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仍对市值管理、财务造假等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主动选择退市。

“要想证券形成进出的动态平衡,必须继续改革证券发行制度,推动注册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证券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真正实现釜底抽薪,使壳资源无生存空间,加强监管使上市成本加大,违法成本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当上市成本或价值被低估等原因出现后,上市公司将会主动选择主动退市或转板。”李文莉提出建议。

“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强制退市制度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主动退市将不断涌现,可以预见主动退市将随着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成为退市的主流,主动退市制度将成为注册制的重要配套制度。”李文莉认为,主动退市制度改革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退市改革的亮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