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圆桌讨论:日益智能化的生产力 | 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第一财经 2018-06-13 15:34:00

责编:王艺

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智能化的蓝图,从汽车制造、人脸识别,到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越来越多的行业。
圆桌讨论 日益智能化的生产力丨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汇丰新经济论坛

主持嘉宾:第一财经CEO 周健工

对话嘉宾: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副总裁 刘松

                 奇点汽车CEO 沈海寅

                 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 许小曙

                 商汤科技副总裁 柳钢

文字实录

主持人: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智能化的蓝图,从汽车制造、人脸识别,到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越来越多的行业。智能化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将会如何在不同领域赋能不同的产业?

我们有请今天的对话嘉宾: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副总裁刘松、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曙、商汤科技副总裁柳钢。

有请本场论坛的主持人:第一财经CEO周健工!接下来,把舞台交给周总,让我们一同期待精彩的圆桌论坛。

周健工:很高兴刚刚听到刘松博士和海寅跟我们分享。我们这次论坛其实有一个非常基本的一个基调,就是说我们现在不管是智能化,还是互联网,还是云计算也好,其实它们在跟实体经济有一个更加紧密的结合。其实我们这次设置整个论坛的时候,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来设计。

我们今天的空间也特别有意思,它是1862年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时候,这里是一个船厂。刚才刘松博士跟我讲这是1862年的时候互联网,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谈这个话题,我觉得更有意义。

我们现在4位嘉宾,刚才两位嘉宾已经很熟了,许小曙博士是做3D打印的,商汤科技的柳钢柳总他们做视觉,人工智能的视觉,据说是神经网络的算法算到了几百层。所以这几位嘉宾我觉得在一起谈,是非常好的一个组合。

我前两个问题想先问这两位嘉宾,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作一个主题的演讲。我想问一下许小曙博士,其实3D打印在两年多以前,三年以前其实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记得当时在创业版最疯狂的时候,只要一个公司说哪怕沾上了什么3D打印的一个概念,它就能连拉几个涨停板。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技术又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您是一直在做3D打印技术的,所以我想现在这个技术究竟到一个什么程度?然后你们应用到什么地步了?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许小曙:好,谢谢主持人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议。刚才停了两位老总关于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汽车制造各方面的一些演讲,我还是非常有感触。我是来自于3D打印这个行业的,在这个行业做了20几年,从美国开始做起。我可以这么说,一方面我能够感受到传统制造业,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忧虑,以及传统制造业对拥抱新兴技术的趋势,同时我也可以感受到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和新科技对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是处在中间这个行业。但是另一方面在这里也要为我们的制造业说几句话,我们在互联网,在AI,在各种模式创新上面,中国是做得非常好的,可以说在世界的前列,甚至世界的最前列,但是中国仅仅只有这些东西,中国永远成不了强国和一流的国家。我怎么这么说?我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我现在要生产3D打印机,跟大家说个例子,我找遍了中国,找不到一个小小的轴承能够用在我的打印机上,我必须买日本THK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这些很核心的很基础的基础上面,我们其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刚才谈到了独角兽,日本做得最好的做轴承和导轨的THK,按照我们中国的独角兽标准,它永远成不了独角兽。全世界做数控加工做得最好的,德国的德玛机(音)按照中国的标准,它也永远成不了独角兽。我们中国现在,我就担心我们把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放在我们的虚拟经济上面去了,没有把我们真正应该发力的放到基础的上面。我们谈芯片,我们很重视芯片,我买一堆设备回来,我问你一句话,这个制造芯片的设备你能出来吗?就算你能做出来了,里面的核心部件你能做出来吗?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定要花大力气在这些基础的工业上面下决心。我们在制造业上面和国外的差距怎么弥补?我们是不是也要想国外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肯定是要的,但是我们确确实实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新的技术,就是我要谈到的3D打印以及和3D打印相关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在100年前,在50年前是没有的。国外的制造业是一步一个脚印从非常传统的工业走过来的,中国的制造业可以依靠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实现更快的发展,以3D打印为例,它能够带来全新的和传统制造业完全不同的数字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带来的是很多革命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技术上面,以及类似的技术上面,以更快的速度来掌握和超过,在制造业这个领域里面,使得我们国家能够超过世界的水平。我这里带了一些样品,你看一下,我不能带一些大的东西,大的东西带不动。我手上拿的这个东西是一个病人的脊椎的一部分,这个病人的脊椎,开刀以后这一节是拿掉的,拿掉以后一定要补一个东西进去,每一个的脊椎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说事先在商店里面买一个脊椎,给他补进去,必须要按照他的身体状态,他的脊椎的大小,他的病变的部位量身定制。在没有3D打印以前,这些问题很难解决,有了3D打印,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再说说材料,这不是普通的材料,是钛合金。3D打印可以使这么复杂的几何形状,一次性快速的低成本的做出来。制造业的革命我们中国要靠的,一个方面是采用新的技术,一方面是采用工业技术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的结合,再加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才能够把制造业提升,才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这是我想说的一个感想,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周健工:谢谢,刚才在贵宾室里面,许小曙博士另外几个产品,我简单说一下,我不是帮他做广告,可能能帮助大家理解这个产业。一个是飞机的喷塑的打印,还有一个赛车上的镂空的,只有3D打印能做的,还有是牙齿。

刘松:许总说的有三个意思,电动车加上现有的车,这是识别颠覆性技术。第二个颠覆性技术的拐点是什么?什么时候成本能够替代现有的技术?第三点你怎么破现有产业链的锁定?其实我们中国制造业就是面临这三个问题。现在是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并行期,并行期有多久?生态包括了产业链,还有用户的习惯,制造业要有颠覆性的技术以后,又不是新技术。识别拐点,最后想到一个产业化破锁率的方法,3D打印的材料现在是个比较大的挑战和制约。

周健工:我非常鼓励这中间大家能够碰撞交流一下。柳总你们是做人工智能视觉的,先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做的情况,你们跟实体、硬件和制造的结合点在哪里?能介绍一下?

柳钢:我本来想问沈总能不能把汽车带过来给我们看一下?商汤科技是一家技术企业,感知是讲人工智能的一个很大的前提和基础。要感知世界万物,更加要感知这个时代。最开始的名字叫SenseTime,有了英文的发音,我们找到了中文的发音,叫商汤科技。但是也很巧,我们从商汤科技想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我们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视觉细分领域的初创企业,跟在座的各位比起来,企业更年轻。在此之前,我们有多年的研发的积累。我们商汤科技的规模在1500人左右,在1500人的员工里面有150个博士生,我们在会议室开会,叫“三人行,必有博士。”可以看到这是一家很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业界看到我们更多是说我们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我们从2014年开始参加很多的国际的比赛,获得了视觉冠军。我们叫物体检测的奥运会,各种视觉的比赛,但其实除了视觉的智能之外,商汤还有另外一个很专注的领域,整个人工智能里面的实现手段之一,深度学习,目前来讲可能是最主流,也是最有效果的技术,实现手段的平台能力的搭建。当我们看到很多很酷炫的技术之外,商汤会持续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平台的搭建。比如我们公司自建的人工智能平台,我们有8千块CPU,据我们所知在中国的所有的企业里面是排名很靠前的,特别对一个初创企业来说。

我们也很幸运,到今年的4月份,我们很荣幸地完成了我们C轮的融资,现在公司1千多人,大约40亿美金的估值,很容易被彭博社誉为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企业。我们把这些炫酷的技术和产业做结合,刚才许博士讲的气氛很凝重,你们都是搞酷炫技术的都不落地。我们在平安城市,在手机,在自动驾驶,在商业智慧与智慧生活里面,都有很多的应用,差不多现在有300多家签约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广告先做这么多,有其他的东西我们再聊。

周健工:刚才许博士狠狠说了一下独角兽,其实他左侧就是很厉害的独角兽。之所以独角兽估值这么高,阿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刘松:我觉得商汤的技术很领先。阿里做了城市大脑,图象识别技术,最低门槛的解决物理世界的感知,城市里的红绿灯,通过摄象头调配红绿灯。城市里面行走的人群,哪些有车辆的碰撞,背后都是深度学习的算法。像图象识别这样的人工智能科技,对落地的场景来说并不远。最重要的要把技术和场景形成多层次的集成,这是一个关键。今天视觉技术也可以用在城市,也可以用在工业里面,对于一些质量的抽检,还有智慧的养猪,因为视觉技术识别能力超过人眼。

周健工:你怎么把商汤科技想说的话都讲完了?你们有技术路线图,跟制造、硬件这些方面做更深的结合?

柳钢:的确刘松博士讲的和我们所做的,英雄所见略同,虽然之前没有沟通。我举一个平安城市的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领域,和公共安全相关的,抓坏蛋。很不幸,在2012年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案件,一个很大的凶杀的案件在重庆,一定要破这个案。在重庆发生了很多很特别的事件,比如说有监控的系统,案发第二天,全重庆市的硬盘脱销,因为它把分布在各个城市的视频软件要拷下来,因为有视觉智能,要所有人去看,公安全去看视频文件,到第三天整个重庆市的眼药水脱销了,靠人去看。我们对于目标嫌犯的锁定,如果用商汤的软件来做,大概是8分钟。8分钟可以在过去5、6年前动用数千经警力的搜寻。这样一个智能化的技术落地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想找的目标人物的特征,或者他以往在某些场合出现的图象,我们可以实时找到我们想找的人。前几个月,也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很感动的事情,我们在深圳某一个区,我们是他们的很主要的技术合作伙伴,有一天有一个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的,家人几乎是不报希望来寻求帮助,说能不能用你们的系统看一看?然后他提供了一张老人的大头照,我们大概用了差不多分钟级的时间,几分钟之内锁定了这个老人在过去两三个小时的行动轨迹,后来很幸运,我们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找到了这个老人。视觉智能技术不再停留在一些很炫酷的展示,在中国大中型的城市里面,搭载我们的摄象头,真的是海量的摄象头。你说这些都是离我们生活很远,很严肃的领域,刚才讲很炫酷的,比如说手机。

周健工:我想插一句话,在座所有人的面孔是不是在你们的监控之内?

柳钢:要取决于有没有装摄象头。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变魔术的逻辑,去年的时候iPhone X推出了人脸解锁,很炫。为什么仅仅隔了两个月,中国的手机就能有这个技术了?苹果的手机花了很长的时间,它有三个摄象头,有深度的,有打光的,再加一个传统的。应该说中国民族的手机,仅仅隔了一两个月,我们也能人脸解锁了呢?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场景,我们的解锁更加快。原因是我们在算法的层面,比如说海量的数据形成了精准的人脸设备,小型化之后,能够在智能化手机里面跑起来。人工智能,特别是商汤所专注的视觉技能,以及深度学习这个平台的打造,它的技术里面有很强的相通性。要做海量的数据处理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接触到的海量的目标进行理解,要对所有的物体进行精准的计算机层的分割,我们讲人脸和物体的分割,要进行关键的定位。这些底层的技术是保证我们所有效果展示的前提和基础,商汤把我们的精力放在如何拿这些技术的难点,好比穿起学术上的一颗颗珍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五个大的领域,同时我们还会持续打造深度学习能力的建设,我们很欣慰看到,不管是手机、互联网,以及无人驾驶,客户给我们的反馈和认可,应该说是我们持续进行技术研究,源源不断的动力。

周健工:我问一下海寅一个问题,其实他们三个人都跟你有关系,因为你是造车的。阿里云自己也跟汽车有一些合作。刚才许小曙博士,你手里玩这个东西,是赛车的一个连接器是吗?也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商汤在汽车的智能化里面,自动驾驶里面肯定是有应用的。刚才你PPT,前半部分,时间关系后半部分你是没有讲的,刚才讲互联网讲了很多,我就想你在造车方面有些什么痛点?尤其刚才许博士也谈到了,中国制造业有很多薄弱的地方,不是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沈海寅:对,汽车研发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做造型数据的时候,先用数据把它在电脑里呈现出来,然后我们用VR、AR呈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了开了模型再确认,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为了测试,我们需要很多样车在路上跑,过去有一种是用软模的方式去做,还有一种是用3D打印,我们现在样品上大量的使用了3D打印。在刚刚播放的测试视频中,可以看到在雪地,在各种各样的上面跑测试的那些车,那些车都涂了防伪膜,里面的很多元件都是3D打印的,3D打印价格非常高。我们量产车大概在20多万到30万这样的价格,但是我们的样车是三百万。我们有10辆车在外面跑,大家想想是多少钱?天文数字。有没有非常快捷,但是又非常成本,当然不用像量产这么低,但是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的方式做。我们一把门锁是一万多,里面每个零件都是3D打印出来的,我们经常看每天报的订货单就觉得心里非常痛苦,一辆车就是一辆比我们豪车还要好的车就出去了。所以我觉得未来随着3D打印成本的下降,3D打印可以在当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许小曙:3D打印制约它最大的发展的就是一个成本问题,其实是材料问题。华曙高科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在解决成本问题。这个解决成本问题有几个方向,一个是提高产品的打印效率,我们华曙有40%的研发人员,刚才你谈到了中国的研发,可能40%都没有,华曙高科有40%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的经费远远超过40%,这些研发人员都是很高的工资,一方面是提高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我们现在的重点。我们华曙高科不管是现在还是在过去的几年之内的布局,都是往这个方向发展。

另外就是靠规模效应,为什么用在航空、航天、医疗呢?这些领域他用得起,不是说我不能做汽车,就像刚才谈的你们用不起。

周健工:鄙视链,你们用不起。

许小曙:但是我们一定要沿着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像我们以前的手机大学生用得起吗?一个月两三千块。如果那个时候觉得贵了,放弃了,永远不会有后面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也必须有这个信心。制造业的发展,肯定要比信息业的发展要慢,因为它毕竟牵涉到很多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说我要把我的3D打印物品装到飞机上去,验证的过程是不能少的,一定需要时间的过程,要有耐心。像我们做实验的,一定要沉得下心来,不要想象两年三年我就能飞黄腾达,没这回事。

这里我想说几句话,你的视觉好,你的镜头怎么来的?你镜头好,你的高清面膜(音)只有美国和德国能做,我就说阿里巴巴你有那么多的钱,可以投入这么多的互联网,那就投实体。你是不是沉不下心来,觉得这个实体赚钱赚得太慢?我觉得我们中国如果这样下去,永远成不了一个制造的强国。

沈海寅:补充一下,刚刚健工也说我是从互联网出来的,我原来是360的副总。十多年下来,做互联网已经做得非常得心应手之后,很多人在说你为什么突然跑去造汽车的?我是在40岁之后做的这个决定,40岁之前我就稍微飘在空中以后,我说40岁以后就落下来,用以后的20多年的时间沉到这个事业当中来。过去互联网行业和实业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现在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都在说互联网和实业的结合,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像我们这样一些人从互联网过来。我现在每天研究机械技术,研究电机学、底盘学,晚上把以前的老的教科书翻出来,研究机械机构。通过这样的结合,我觉得中国才更有希望。

刘松:快速回应一下许博士讲的,阿里明确了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的目标。

第二点,我想说中国今天这个时段,过去十年来移动互联网到今天能够在软件层,就是以中国人的体量、学习能力和工程师的数量,我们在软件层最多跟美国只有半年的赶超。但是我们知道硬件包含您说的那些生产工艺,百年制造,那个追赶和并行的难度有一个数量级,甚至两个数量级。还面临着地缘政治之间技术的封锁。但是今天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软件层开始反向,以人工智能也好,以物联网渗透和帮助我们的制造业成功,制造业的升级那个时间一定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您说的新技术,包括成本的拐点的判断,开始有一个叠加混合。另外一方面对于破解那些比较硬的技术,包括从机床到那些高端的制造设备,我觉得中国已经可以携软件和市场的优势,一些跨越性的技术,可以渗透和逆转。

许小曙:太好了!确实是这样,很多核心技术要沉下心来,不可能一年、两年、三年成为独角兽。这些东西你不做,就不可能掌握整个的工业产业链,这个是很重要的。

柳钢:我不回应一下不太像话。在商业化的落地里面,不存在实业和虚拟经济的区分,我只是说在创业的精神背后,比如说像我们这样看似很炫酷的企业,我们公司上班不用打卡的,我们是刷脸开门。其实我们在创立公司之前,我们有长达差不多15年埋头苦干的历程。我们就是再一个实验室里面,当然我个人不在,我们的科学家团队在一个实验室里面做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在2014年的世界大赛里面赢了一系列得冠军。我们在那个大会上创造了很多世界纪录,虽然可能被业界了解是一夜之间,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下子找我们的资本、客户都很多。其实前面长达15年以上的经历,还是很艰苦的。不管做科技,做互联网,做实业,做制造业,这样的埋头苦干的精神都是一样的。

另外我猜想在座的应该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所以您这边要是缺钱的话,一会儿散会可以聊。

许小曙:首先华曙不缺钱,华曙靠自己的市场,日子过得很舒服。但是确确实实有很多资本市场是在盯着华曙。举个例子来说,去年瑞士的一家世界5百强要收购华曙。以华曙为代表的中国实体制造业,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公司,不然又成为外国人的公司,这就没意思了。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说华曙需要钱,而是说这个实体制造的行业需要资金来扶持。不是说非要扶持华曙不可,华曙的上下游都需要扶持。比如说你用不起3D打印,为什么?你就买过一台、两台3D打印。但是如果有资金支持你们,我一下给你一百台设备,就像美国通用做的那样,几千台设计打印,成本就下来了。这个是需要资本的支持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如果大家都是觉得不理它,或者最多尝试一下,永远发展不下去。一定要有战略的眼光推动这个行业。

沈海寅:我以前从制造业到互联网,我在日本待了十多年,日本有一家企业它是做圆珠笔里面,按下去的弹簧。他们可以做什么?一百层的高楼里面,你挂一个大的球,抵消风吹,他们也需要弹簧,他们可以做配套的弹簧,小到圆珠笔里面的弹簧。日本很多家企业,不管产品大小,都可以做得很好,精度很高。像这些企业我参观过以后,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我们中国实业的确需要更快的进步,不光是我们自己研发,中国的资本量比较强了,我觉得可以在全球进行收购、并购,包括把国外的人才引入进来,比如造车的时候,我们公司有接近60位日本的老专家帮我们做车,这种引进帮助我们更少走一些弯路,更快造出更好的车。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企业来讲应该要去想,要去做的。

刘松:提到造车这件事情,请了60多个日本的老工人。我们互联网开始造车,所有人最大的难题是量产这个事,这个APP你下第一次和下一千万次完全一样,但是造一辆车,从几千辆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别。新技术或者互联网运营这种经验的人,包括软件侧的人和硬件的人这种结合非常难。阿里和上汽合作的公司叫斑马(音),中间有两三年的时间大家各自有很多的冲撞,很多的争吵,因为完全不同的知识,完全不对称的体系。互联网科技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时候,跨界的文化融合,尤其是人的融合,其实是非常大的难题。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的空间就大了,这是非常大的难题。

许小曙:做产品的时候,做一个样品和做个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事。做一个样品,我做10个成功了,我就说这个产品成功了。但是做一个样品,我做一万个成功了,和一个次品,都不能说是很大的成功。

刘松:移动互联网有非常多的经验,完全跟硬件反着来,两个是互斥的。

周健工:我还是想从许博士这里开始,你突然有点情绪,讲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其实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日益智能化的生产力,我知道3D打印被称为是数字化的制造,它跟传统的机械是完全不一样的。数字化的制造,我想你将来是不是也要用云?云不管是用阿里,还是制造业的云也好,比如说你的下游产业有可能是商汤科技,他可能提供的是智能化的算法和服务,但是他感知信息的那些设备,可能是需要跟制造是有关系的,更不用说造汽车了。我自己觉得刚才你谈到的文化冲突,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刚才小组里已经体现出来了。

许博士,你自己做软件,你也很自豪地说,我卖你设备,我硬件、软件都做,包括材料我也做。你换一种思维来思考说,怎么打造你的生态?软硬结合起来?

许小曙:我刚才你们没讲透,我在说中国的制造业要注重传统制造,比如说导轨、轴承,甚至更高端的机床,这是肯定要做的。但是我们无意要按照国外的脚步一步一步走,他的精神要学,但是不是说路线要学,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所以我们能走不同的路。3D打印其实就是提出一点,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国外的去做那些精密机床,来加工,比如说加工我们现在的镜片,光学镜片,那是要求非常高精度的磨床。但是我们如果和软件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软件的补偿,其实我们的镜片精度不用那么高,我通过补偿以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一种结合。3D打印也是这样的,以前我需要很复杂的加工中心,我现在通过3D打印同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加工中心是德国的强项,3D打印是中国的强项的,不是一样可以吗?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一定是要紧紧抓住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不是完全人家的路再来走一遍。

第二个这些新的技术和互联网,和现在的信息技术是紧密结合的。以3D打印为例,它所有的数据全是数字化的,只要你客户把你的设计从网络上面,甚至是云端,当然我们不搞云,传过来,传到客户那里去,他就可以生产。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软件,中国没有,美国有,就是把闲置的3D打印设备全部串起来,客户在网上下单,网上可以根据哪一台设备有空,它就把它分到哪台设备上去。你只要把这台设备挂在网上,闲余的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只有3D打印好做,今天可以做发动机,明年可以做乳头,它的灵活性很大,我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

第三个3D打印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现在我们有的客户在做智能眼镜或者个性化的眼镜,这里戴眼镜的人可能感觉到这个眼镜和你的脑袋不是很匹配,你的鼻梁是歪的,眼镜戴上去不舒服,容易滑,很多眼镜隔了几分钟就往下走。3D打印它把你的头,就拿一个手机扫一下,然后用个APP,在上面把型号可以虚拟的试戴,戴完以后下到工厂,工厂做出来给你寄过来,完全吻合。我们的员工戴着这个眼镜打球、跑步完全没问题。人头的三维数据,如果你有这样海量的数据可以做什么?

刘松:首先3D打印绝对是制造业的颠覆,第二个它本来跟数字双胞胎技术一脉相承,目前主要是成本的原因,这个拐点一过,它整个是跟这一套都是配套的。许老师还讲到关于运营模式,3D打印改变了制造本身的模式。

沈海寅:希望汽车不在你的鄙视链里面。重视制造业的另外一点,要善于模式创新,去改变制造业,我觉得这点蛮重要的,所以我们也不能鄙视互联网,+互联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你刚刚讲的,我们如何把闲置的资源结合起来?就像我们今天做共享一样的,把闲置的结合起来,成本就降低了。这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许小曙:像阿里这样的公司就应该做这件事情了,我不是要你投资给我。我是搞制造的对不对?

刘松:下一个5年以后的奇点汽车就是3D打印的版本。

沈海寅:我觉得真的完全可能的。

周健工:搞人工智能和3D打印很激烈,搞人工智能的在旁观。

柳钢:我也在想主持人问我的一个问题,你的生态圈怎么打造?今天我不再去做广告,我们总结出一个理念,我正在想商汤科技做人工智能,做人工智能的企业成百上千,光中国有好几百家。什么样的点让我们在过去的几年,这种技术的应用有一些收获呢?我总结了一下应该叫突破极限,赋能百业。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们讲很多技术很炫酷,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存在了,人脸识别的技术如果非要较真的话,1867年在法国人的一篇文章里面就讲人脸识别。但为什么这几年火呢?之前不火?由于资本推波助澜的原因。为什么阿尔法狗那么热?因为它下围棋能够赢人类才热,如果它下围棋不能赢人类,应该不会那么热。人脸识别是因为比人眼识别准得多的多,假设这里有十万张大头照,我们随便拿两张出来,说这两个人是不是同一个人?100次人大概会错3次,人眼就是这样的水平。机器视觉从远远不如人,100次错10次,100次错5次,100次错4次,开始100次错2次,这个很有意义,比人准了。现在一百万次错一次,一千万次错一次,一亿次错一次。一亿次错一次是,我们商汤的极限。所以突破极限,我们讲很炫的理念,落地的前提。

第二个问题是生态圈的打造,赋能百业。我们做了高科技企业,我们有很多手段做这个行业,但是我们不会真的做这个行业,而是把技术做结合。刚才主持人也有提示到,我们在手机,我们在智能驾驶的行业里面,通过算法的输入,慢慢发现我们可以往前多走半步路,我的算法可以跟镜头的模组结合。我们把我们的技术找到一个最优的产品形态,然后做这样的放大,我们想随着我们作为一家用许博士的话讲,是叫虚的企业,其实我们不虚,挺实的。一直想如何把看着很虚很炫的技术,直接通过赋能百业,落到实现里面去。

周健工: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想鼓掌的可以鼓掌。四位嘉宾谈得非常精彩,我几乎没有插什么话,我在旁边是一个吃瓜的群众。我最后想总结两句话,第一个日益智能化的生产力,一旦智能化的技术和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社会的环境下,用户的环境下,我相信它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总及各位行业大咖的精彩讨论,智能化真的能让现代生产力如虎添翼,让未来触手可及。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