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跌倒还要在哪里爬起来。
曾在沙特阿拉伯麦加轻轨项目上折戟沉沙亏损41.53亿元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建”)再度从沙特政府获得了自身建设的麦加轻轨的运营合同,体现出中国基础设施承包商在探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升级发展新模式上更进一步。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6月20日,在沙特阿拉伯麦加,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对麦加轻轨项目进行试运营。
此前,沙特阿拉伯政府将麦加轻轨运营合同授予中国铁建,运营合同金额为3.5亿里亚尔(约合9300万美元)。中国铁建也是这条轻轨的建设方(2009年~2011年)。
新华社报道称,已经进驻麦加轻轨项目场地的中国铁建轻轨项目管理团队于6月20日开始对各项设备系统检查调试,为将于8月开始的2018年麦加朝觐乘客运营做准备。
中国海外基建的标志性项目
这是在行业内颇具标志性的中国铁建建设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时隔7年,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麦加轻轨项目的标志性体现在两方面,这一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铁路工程总承包中首次获得欧洲权威机构认证的大项目;另一方面,这一项目一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栽跟头”的教训案例,2010年中国铁建发布公告称,项目总亏损额预计达41.52亿元。
2009年,中国铁建与沙特城乡事业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轻轨全程18.25公里,公司21个月,造价17.7亿美元,采用EPC+O/M的总承包模式,即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
资料显示,麦加轻轨,也是当时世界上设计运能最大、运营模式最复杂、同类工程建设工期最短、室外温度最高的轻轨铁路项目,需要克服的自然条件、语言文化障碍等挑战重重。
2010年10月26日,中国铁建发布公告披露,由于承包的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出现实际工程数量比预计工程量大幅增加原因,预计将发生人民币41.53亿元的巨额亏损。2010年11月13日轻轨开通,中国铁建运营五年后于2015年将麦加轻轨移交沙特政府。
而对于亏损的原因,根据中国铁建的公开解释及相关研究,可以总结为:低价拿标、对总承包(EPC)合同及其运作不熟悉、对沙特市场不熟悉、国际工程经验不足等多个原因。
从“一道坎”到“一堂课”
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后,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曾表示,对于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不是“一道坎“,而是”一堂课“。
孟凤朝此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不仅要降低每个项目的风险,而且还要完善海外经营体制,形成规避海外风险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进海外资源整合,掌握海外文化环境,创新海外经营方式,公司努力实现商务谈判、设计咨询、施工组织、运营管理各环节的无缝衔接,特别是将自己向产业链上游提升。
2017年12月,中国铁建专门成立了中国铁建国际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海外铁路与城规项目的运营管理。当时,中国铁建海外已签约运营管理的项目包括: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亚吉铁路和以色列红线轻轨。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文忠在第四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倡导企业对一些重大项目参与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鼓励企业参与到项目的全生命和全产业链的运作,这是对企业最大的新动能。
汪文忠还举了中国铁建在厄瓜多尔共同投资的一个铜矿的例子,中国铁建投资占股30%,得到了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中铁建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运作,从建造者到投资者,到最后的运营,实现了企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投建营一体化也是中国政府对中企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合作的引导方向。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积极引领各类市场主体组成产学研、校企、银企、中外和多方合作联盟,开展设计咨询、项目融资、开发建设、设备提供、运营维护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和全价值链的全球基础设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