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0周年。
1998年3月5日,国内第一家规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基金”)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中国公募基金业规范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回忆起公司开业那天的情景,国泰基金首任总经理、现任党委书记及董事长陈勇胜历历在目:“没有鲜花,没有喝彩,更没有闪光灯。就像邓小平所说的,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稳健发展20年
国泰基金砥砺前行的20年是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奋进的探索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资本市场向上生长的注脚,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98年至2007年,国泰基金坚守稳健经营的理念,经受住了早期封闭式基金的炒作风,顺利过渡到开放式基金阶段。2004年《基金法》实施,标志着基金业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在此前后,国泰基金经历了基金业规范与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标志性的事件,成为业内拥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合格境内机构投资人资格等多个牌照的少数基金管理人之一。
2008年至2013年期间,A股市场在经历“6124”的牛市高点后坠落。权益市场的低迷,给初创10年的中国公募基金业提供了一次放慢权益规模增长的脚步、思考如何协调发展的好机会。其间,国泰基金积极修炼内功,不断丰富产品线,完善各业务布局,向着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国泰基金先后发行了业内第一只海外指数基金(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第一只单一行业指数基金(国泰上证180金融ETF)、第一只行业指数分级基金(国泰房地产指数分级基金),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资产配置选择;并于2012年的12月4日、11日、14日接连申报了国内首只债券基金ETF、首只跨国ETF和首只黄金ETF。
除了产品创新,国泰基金自身的业务布局也在紧锣密鼓展开。海外投资平台国泰全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港元。子公司国泰元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是经证监会核准的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
2014年至201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震荡期,也是国泰基金的收获期。得益于对于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执着的追求以及事业部制改革的成果显现,国泰基金主动权益的中长期投资业绩表现优异。而良好业绩的正反馈是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提升。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泰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达217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1011.8亿元,较2016年增长29.9%。
再次出发
2007年6月,中国建银投资受让上海国资、国泰君安、上海爱建以及上海仪电合计持有的国泰基金70%股权;2009年11月,国泰基金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由欧洲保险公司意大利忠利集团受让合计30%股权。至此,中国建投(持股60%)、意大利忠利集团(持股30%)、中国电力财务(持股10%)成为国泰基金三大股东持股至今。
如今,国泰基金全平台资产管理的拼图正在日渐清晰。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泰基金旗下共管理着103只公募基金,3只养老金产品和包括专户、年金、社保、投资咨询在内90多个资产委托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资产管理产品线,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基金业年满20。未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宏远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国泰基金的发展空间也会更为宽广。“在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真正扎根资产管理核心本质和本源的公募基金行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国泰基金总经理周向勇提出了新目标,“40周年不是终点,改革开放在路上。站在新起点上,国泰基金全体员工整装待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
涉及并购重组、股票回购增持、投资者回报、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六方面。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长期看好并坚定持有战略持股机构和上市公司股权。
已连续三日20cm跌停。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通过42件作品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