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大宗商品需求强劲

一财网 2010-10-16 13:41:00

责编:群硕系统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于10月15日发布的一份大宗商品评论中指出,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依然强劲。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于10月15日发布的一份大宗商品评论中指出,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依然强劲。

李晶表示,参加LME会议的金属交易商和生产商继续看多中国需求,尤其是对铜前景的乐观看法几乎一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美国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因此对硬资产的偏好走强。未来12个月,因全球供需相对紧张,摩根大通对原油和铜的价格前景表示乐观。

9月份中国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量略有回落,尽管原油进口量创下单月最高记录。中国最新的工业生产和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增长下滑正在触底,但摩根大通预期,即使中国向更可持续的趋势增长水平调整,中国对进口金属和石油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健。不过李晶坦承,炼钢原料的进口可能在未来数月走弱,体现了中国建筑施工放缓和中国节能运动的影响。

以下是李晶对各相关商品作出的分析:

铜进口受套利不景气的影响

9月份中国进口了368, 410吨未加工铜和铜制品,比8月份的 379,527吨下降2.9%,同比下降7.7%。尽管出现下滑,但考虑到7月末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之间套利窗口大多关闭,铜进口量仍可视为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尽管近几个月出现激进的去库存化,以及可用废料增加,但今年迄今中国铜进口量好于预期——仅比2009年的创纪录水平低1.3%。

李晶称,铜进口情况反映出套利不景气,但年初至今进口量依然强劲。

9月份中国进口了368, 410吨未加工铜和铜制品,比8月份的 379,527吨下降2.9%,同比下降7.7%。尽管出现下滑,但考虑到7月末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之间套利窗口大多关闭,铜进口量仍可视为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在从8月25日到9月末上涨13%后,上海和伦敦铜价差价在10月6日扩大到4,413元,造成现货进口商的亏损。中国9月份还进口了410,000吨废铜(环比增加3%,同比下降0.4%),使年初至今铜进口量达到322万吨,比2009年同期增加7.6%。今年的废料进口增加部分抵消了对精练铜的需求,我们预测铜价近期坚挺将进一步支撑废铜需求。

截至目前,中国的铜进口量显示出显著的回弹力–尽管近几个月出现激进的去库存化,以及可用废料增加,但仅比2009年的记录水平下降1.3%。铜的基本面依然看好,虽然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 (3月份40.9%,而8月份32.5%),但电网升级改造(见表2)、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铁路网络扩建等雄心勃勃的计划会带来大规模建设施工,将有助于支撑需求。此外,结构性消费变化也带来家庭对耐用品和乘用车的需求增加– 两者都是高度铜密集产业。

尽管可能会出现月度动荡,但我们认为中国铜进口的中长期前景仍强劲,特别是工业生产放缓似乎已经结束。

铝进口疲弱

9月份未加工铝和铝制品进口量达到65,800吨,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66.4%。从价值上看铝相关进口量的另一主要构成--废铝的进口量为240,000吨,同比下降27.3%,环比下降7.7%。即使在激进减产以降低能耗的情况下,该行业仍严重供应过剩。在目前现货价格下,扣除增值税,进口铝价格比上海交易所价格高2,601元人民币。

铁矿石进口放缓

9月份铁矿石进口量总计5260万吨,同比减少18.5%。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经出现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随着近期实施的节能增效举措, 8月份中国钢产量出现今年首次下降,同比下降1.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国家限电政策可能导致钢产量减产2570万吨,而这也预示铁矿石和焦煤需求将转弱。

石油需求继续稳步增加

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实现创纪录的2330万吨,同比增长35%。原油净进口量也创历史新高,达到2290万吨,比8月份增加10.9%,同比增加36.2%。年初至今原油进口1.79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6%。

铁矿石

断电和强制关闭设施是8月份中国钢产量同比下降1.3%的部分原因,而与之相比,4月份钢产量增长27.6%,7月份增长 2.1%。

同时生产商的库存继续增加,尽管增速减缓,这显示即使能源限制最终取消,钢产量可能仍保持温和增长。具体来说,该行业面临如下趋势:

1)建设需求的可预见性降低。受基建刺激计划退出,以及政府调控房地产的立场两方面影响,建筑活动前景的不确定性目前反映在中国铁矿石需求转弱上。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中国钢材表观使用量在2009年增加24.8%,以及今年1月到8月增加9.2%后,预计于2010年下半年大幅度放缓。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0年和2011年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增长6.7%和3.5%。尽管我们承认近期需求很难预见,但仍有很多因素支持中长期的钢材需求,包括中国的结构性消费高涨、激进的经济适用房计划以及第12个五年计划突出强调的对加速开发中西部省份的政策支持。

2)国内产量不断提高。铁矿石现货价格同比暴涨近70%,造成国内矿商一致扩大产量以利用目前的高价格。1月到8月份,国内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15%,而进口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假设国内铁矿石品级是进口铁矿石品级的一半,中国对进口的依赖度预计已经从59%下降到54.3%。

3)废料循环利用增加。根据CISA数据,中国2010年将循环利用1亿吨废钢。这比2009年循环利用的8310万吨增加约20%,应有助于降低原材料需求。钢循环利用的增加也符合政府降低工业对电和水等稀缺资源需求的努力。

石油进口继续稳步增长

近期报道将中国石油净进口的增加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相联系。中国的石油储备项目仍处于初期,和国家的石油需求不同。根据EIA数据,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占全球需求的10.3%,居世界第二位。

需求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1-9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超过1310万辆,到年底可能达到1700万辆,而相比之下,美国1-9月份销量是780万辆。

李晶表示,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呈上升态势。8月份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长6.8%,而表观需求增长11.2%,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度已经超过50%的警戒线。石油依赖度从2009年1-8月的49.9%增加到2010年前8个月的53.9%,预示很有可能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到2010年末将继续提高到高于去年的水平。2007年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度是46.8%。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