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3月2日提供给媒体的信息称,该市将在两江新区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设一个有创新监管机制做支撑的“国际离岸云计算数据特别管理区”,以兑现该市抢夺国际云计算中心地位的宏愿。
重庆“国际离岸云计算数据特别管理区”内分三期规划了一个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机房,该项目第一期总投资约折合1.5亿美元,其中机房内部建设、云计算软硬件平台等投资折合约3000万美元。
根据当地此前披露的信息,重庆市的这个“国际离岸云计算数据特别管理区”不与境内法人机构或个人发生经济关系,只是将数据传输到重庆集中处理后,再传输出去,原理上大致与沿海地区的实物加工贸易一样,因此在监管机制上必须有创新。
目前重庆市的“国际离岸云计算数据特别管理区”已获国家相关部委支持。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3月2日称,全球信息产业整体处于技术革新和突破阶段,“云计算”产业蕴含高达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重庆市要抓住“云计算”这一新兴战略产业,全力争取打造国内最大数据处理基地,最终做成云集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黄奇帆认为,全球“云计算中心”的布局不会像以往的技术革新那样需要几十年或十几年来完成,而将在2-3年内快速完成布局,“大致会形成3至5朵‘云’,多一点会在10‘朵’左右,应该不会出现每个大城市都有一朵‘云’的格局。”从目前的态势看,印度、马来西亚将是重庆“云计算”发展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不过黄奇帆认为,重庆在电力、人力上不比这两个地方差,且重庆市因身处中国,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等公司的强大硬件平台支撑,本次还获得了亚太地区电信巨头PACNET的支持,未来重庆市将打造12条“电信数据业务高速公路”与全球互联网直接对接,因此重庆较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有一定优势。
不过,重庆市的全球“云计算”战略的判断是否正确,是否能获得成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重庆市豪赌全球“云计算中心”的动力在于,当地认为,“一般而言,当‘云计算’的业务规模达到上千亿美元时,催生的商机将按‘1:6’的比例放大,预计衍生的产值将达到6000亿美元。”
2010年,重庆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口径总产值达10331.99亿元。这意味着,如果重庆市的“云计算”战略获得成功,将一举为当地新增42000亿元产值,相当于是现有工业总产值的4倍。重庆市在过去2年的时间内快速布局了一个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年产笔记本电脑1亿台,这一笔电基地在达成1亿台目标时,其笔记本电脑领域内的工业总产值也只有大致1万亿元。
上海与香港并非竞争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上海更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后盾与重要补充。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综合试验区的协调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发挥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机构认为,当前是战略性看多的窗口期,短期回补缺口有待量能配合。
过去10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增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