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近的下跌是价值回归,之前的大涨是因为定向增发的利好刺激,王亚伟带领华夏系抱团建仓,也是看好重组的短期效应。”5月5日,中信建投证券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直言,“随着景区环保车项目的注入,张家界今年摘星之后明年去帽也是肯定的,但是公司的成长空间有限。”
尽管如此,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在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系其他3只基金买入之后,从2010年7月的5.15元,一路摸高至2011年4月的最高点9.86元,涨幅超过90%。
而ST张家界由于增发利好出尽,股价下挫,但蛰伏其中的华夏大盘不减反增,吊诡的是,同门兄弟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在其坚守的同时渐次撤退。
4月28日,ST张家界定向增发完成,公司向大股东张家界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定向增发1亿股,购买其持有的张家界市易程天下环保客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由此,张经投持股比例从23.94%升到32.44%。
今年一季报显示,该股前三个月亏损1293.67万元,但同时预告上半年盈利700万-1000万元。原因是新增子公司环保客运,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同时处置了五个持续亏损子公司,卸掉了包袱。
尽管ST张家界2010年通过资产处置和债务重组实现扭亏,从暂停上市边缘被拉了回来,但此次资产重组剔除房地产业务,注入的环保客运资产想象空间有限。而大股东张经投负债累累,至2010年底负债已达44.77亿元,有心无力。
记者独家获悉,为使张家界市唯一的上市公司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张家界市政府,乃至湖南省国资层面,已经在寻找更有实力东家入主的可能。
目前,意向接盘者包括湖南湘投阳光集团和华天集团,这也是2007年和张经投一起竞购ST张家界第一大股东位置的两大湖南省国资委所属企业。
“卖壳的事,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不可能吧。”5月4日下午,记者就ST张家界卖壳一事向公司求证时,公司董秘办负责人朱洪武如是回应。
5日,ST张家界收报9.24元,涨0.11%。
回避地产调控重组被迫“变脸”
1996年上市的ST张家界,作为湖南两家酒店旅游类上市公司之一,曾在资本玩家鸿仪系的冰冷手中连年巨亏,风雨飘摇数载后,于2007年底轮回到张家界市政府所属企业张经投的怀抱。
然而,政府出手未能挽救这家创伤累累的公司,2007年,公司依靠债务重组等巨额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但随即复现亏损。2008年和2009年,先后巨亏2238万元和3542万元,走到暂停上市边缘。
2010年4月,ST张家界开始新一轮重组。公司拟以5.96元/股的发行价,向张经投、武陵源旅游和森林公园管理处三家公司定向增发1.39亿股,购买其持有的环保客运和城建投资公司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总价值约8.3亿元。
资料显示,环保客运主要经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内的游客运输业务,而城建投资公司主要经营城市土地开发,其在张家界经开区拥有27.71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
然而,资产重组未及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而至,房地产业务再融资和资产重组均叫停。因ST张家界拟收购的城建投资产涉及房地产业务,公司重组方案被迫“变脸”。
当年9月,ST张家界重组方案修改为:以6.36元/股发行1亿股,收购张经投、武陵源旅游和公园管理处合计持有的环保客运100%股权,资产总价值约6.41亿元,城建投资公司资产则从方案中剔除。2011年1月,重组方案获批。
王亚伟孤守掩护同门兄弟撤退?
重组尘埃落定的同时,机构扎堆抢筹ST张家界。
2010年年报显示,国信证券和一家QFII等五家机构在当年四季度合计买入2402.85万股,包括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在内,华夏旗下三只基金合计持有1782.85万股。
但是2011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除华夏系基金外,其余机构已经不见踪影。华夏基金也出现分野,其中华夏大盘增仓150万股列第五名,华夏策略精选凭借250.82万股晋级第九位,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则分别减持145.11万股和295万股,位居第六和第八位。持股基金数虽多了一只,但持股量已降至1743.56万股。
一季报秀出繁华景象后,华夏系撤退的步伐猛然提速。
ST张家界4月末公布的非公开发行后前十大股东表显示,截至4月8日,华夏系合计持股数降至1217.62万股,除王亚伟的华夏大盘持股600万股外,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分别减持149.29万股和125.83万股。
而这距离一季报披露期末仅有四个交易日,4月7日,该股成交放大至2342.24万股,换手率达12.6%,创2009年6月8日股改复牌以来天量。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王亚伟似有掩护兄弟连撤退的迹象”。
而华夏系淡出背后,是ST张家界并不靓丽的业绩。继2008年、2009年两年连亏后,2010年公司营收9516万元,净利2012万元,但营业利润为负值,公司扭亏主要依靠2161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实现。
重组方张经投捉襟见肘
“张家界国际大酒店房价持续下降,今年估计还会亏损,而宝峰湖的增长潜力不大。”接近ST张家界的人士称,环保客运经营景区内游客运输业务,仅能从每人245元门票收入中分得65元,后续业绩增长空间有限。
公司2009年股改时承诺建设杨家界索道,于2011年5月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可为公司带来6000万元净利润。但是,这一颇受关注的项目,却因市政配套迟迟没到位,至今还未开工建设。
张经投旗下资产虽庞大,却无太多优质资产可对ST张家界做后续注入。记者获悉,尽管张经投在市区拥有数千亩土地,但大部分为未拆迁的“生地”,且其中大部分都已被抵押给银行。
至于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门票资产,并不在张经投旗下,且建设部规定这类资产不得上市,也无望装进ST张家界。
“由于后续资产注入有难度,公司未来1-2年的发展重心应该是夯实现有业务,寻求盈利弹性。预计2011-2013年每股收益为0.2、0.25、0.31元。”国泰君安研究员许娟娟的报告如此分析。
除了优质资产缺乏,大股东张经投还债务缠身。2011年3月29日公布的ST张家界资产重组报告显示,张经投截至2010年底负债44.77亿元,每年需向银行支付大笔利息。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门票245元中,张经投除拥有65元的环保客车分成外,还有40多元的分成,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前度牛郎今又来?
“张家界市政府一心想把上市公司做大,2007年张经投入主时的打算是,将土地和环保车两大资产都注入上市公司,现在看起来,土地资产几年内都没戏。”前述接近ST张家界的人士继续分析,“张经投做大上市公司有些吃力,不排除湖南省内其他国资力量出手的可能。”
事实上,张家界市高层已有意为ST张家界寻找更强合作伙伴,湘投阳光和华天集团就是两大潜在买家。
这两家其实是与ST张家界再续前缘。2007年,湘投阳光、华天集团曾与张经投同台争夺ST张家界控股权,最终具有本土优势的张经投胜出。
资料显示,湘投阳光和华天集团均为湖南省国资委控制,两家公司在湖南资本市场积淀颇深。
湘投阳光隶属湘投控股,后者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省主要国有投资企业,业务涉及电力能源、电子信息、高科技和旅游服务等四大板块。湘投控股以湘投高创投、金天科技等为平台,频频现身创投领域,在资本市场颇为活跃。
此前,湘投控股控制的上市平台为ST金果,湘投控股曾以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资产置入ST金果,欲实现旗下电子信息板块业务做大做强,奈何经营不见起色,ST金果一度濒临退市边缘。
2010年,湖南发展借壳ST金果,湘投控股退居ST金果股东次席,其电子信息资产亦从ST金果剥离,湘投控股失去旗下唯一控股上市平台。电子信息产业资本整合失利后,湘投控股再谋旗下旅游服务资产上市,而这次的主角是湘投阳光。
资料显示,湘投阳光作为湘投控股经营旅游服务的二级集团,拥有长沙金源大酒店、深圳阳光酒店、三亚银泰酒店、张家界花园酒店四家高星级酒店。
华天集团借壳猜想
相比之下,华天集团借壳ST张家界想象空间更大。昔日华天系旗下曾控制力元新材、银河动力和华天酒店三驾资本马车。几度沉浮后,力元新材变身科力远,银河动力变身江南红箭,华天系仅剩华天酒店一家上市公司。
华天集团主营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业,核心主业为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是华中最大的旅游酒店管理集团。资料显示,集团总资产过百亿元,其中华天品牌控制下的旅游产业资产突破60亿元。2010年12月,华天集团与张家界市政府签约建设“张家界华天城”项目,总投资高达20亿元。
目前,华天集团的酒店资产基本注入华天酒店,旗下尚有郴州东江湖风景区、怀化洪江市古黔城等旅游景区资产和华天国旅等旅行社资产,均较优质,但尚未上市。
内幕人士称,华天集团有意整合旗下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资产,再造一家上市公司,完善集团“酒店+旅游+地产”的产业链布局。
“从长远来看,由华天集团重组ST张家界,似乎前景更好,毕竟华天集团的旅游资源优势更突出,产业链也更完善。”刘亚辉分析道。
贝因美麻烦缠身
在受访法律专业人士看来,定增保底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协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
ST股走到了命运的分叉口
皇庭国际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皇庭产业控股有限公司1000万股A股(占总股本0.83%)被司法拍卖并过户给徐秀龙。
张家界、峨眉山A、大连圣亚、天府文旅涨停,机构指出,政策利好和消费活力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提振春夏季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