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西部开设分支机构的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理查德·洛克伍德·奇尔顿(Richard Lockwood Chilton. Jr.)显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国际化视野。
自1992年在纽约一间狭小办公室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奇尔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lton Investment Company, LLC)起,奇尔顿就开始跨越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寻找不同的投资机遇。
经过20年的探索和发掘,奇尔顿投资公司已发展成一家拥有近8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国际大型对冲基金,并在斯坦福德、纽约、旧金山、伦敦、香港、北京以及成都等多个城市设有办事处。
在资金实力壮大的同时,奇尔顿的个人财富也与日俱增,以16亿美元身家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位列第782位。
学习做空
上世纪90年代初,对冲基金行业仍处于蓬勃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有不少“大玩家”,但严格按照多空策略操作的对冲基金寥寥无几。对刚从共同基金转向对冲基金的奇尔顿来说,在公司初创阶段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我当时的模仿对象就是对冲基金鼻祖阿尔弗雷德·琼斯 (Alfred Winslow Jones),并严格按照他的方法进行。”奇尔顿采取一种最为普遍的对冲策略:一方面以价值投资为导向,低价买入几种有投资价值的潜力股票,同时借入能够反映市场平均指数的股票,在市场上卖出。
基于这样一个策略,奇尔顿说自己很少考虑择时的问题,因为只要买入的长线股票涨幅高于卖空的平均指数股票,就会赚钱。即使股市下跌,只要买入的长线股票跌幅小于指数跌幅,同样能够盈利。
然而,奇尔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空股票,他的这门技艺还受益于大名鼎鼎的老虎基金掌舵人朱利安·罗伯逊。上世纪80年代末,奇尔顿通过一位朋友认识了罗伯逊。虽然不是老虎基金的门徒,但罗伯逊喜欢他身上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罗伯逊当时经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我,你讨厌哪些公司?你认为哪些公司将面临歇业?然后耐心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做空这些股票的。”奇尔顿回忆道。
罗伯逊的指导让奇尔顿获益匪浅。他开始用自己的资金慢慢尝试,并最终懂得如何通过做空赚钱。
早年在共同基金工作时,奇尔顿主要负责管理养老基金账户。由于资金拥有者可以看到管理人对账户的每一次操作,因此他养成了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我的每笔交易都没有什么见不得人,不需要隐藏什么。”这种经历令奇尔顿追求最大限度回报的同时,以顾客的利益优先,使基金更透明化。
此外,习惯了“遵守别人的规则,而不是自己制定规则”的奇尔顿与那些在私人基金中成长起来的对冲基金经理行事风格迥异。在面对监管时,奇尔顿总是走在行业前沿。他是第一批向美国证监会注册的对冲基金,同时也最早开设提高基金透明度的网站。
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多数对冲基金面对投资人的赎回浪潮选择关闭大门,但奇尔顿没有这么做。“我们当时就像ATM机一样,只要顾客需要流动性,我们就将资金返还给他们。”奇尔顿说道。
中国西部先行者
奇尔顿的投资策略看似平淡无奇,但他却偏偏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深究其原因,还在于他投资嗅觉的敏锐。他总能在尚未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情况下,率先进入某个领域或市场寻求投资机会,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中窥知一二。
一直以来,奇尔顿都非常重视亚洲业务,早在2007年6月就在香港设立了分支结构。而从那时开始,他便开始关注中国西部地区所酝酿的投资机会。
奇尔顿经常到中国西部旅行。他说在旅行过程中亲眼见到许多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而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太小,没有得到投资专业人士的足够重视。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判断,2008年8月,奇尔顿宣布他将在成都运作分公司,作为在中国西部寻求投资机遇战略的中枢。他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大好时机。
奇尔顿决定进军中国西部时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他当时这样说:“可怕的地震使这些企业更难以获得应有的注意和投资,因此更加坚定了我们寻找有希望的投资机遇以支援该地区经济重建和发展的决心。”
目前,奇尔顿在香港市场大力买入的公司均为中国西部地区在港上市的企业。截至2010年年底,他重仓的股票有成渝高速、庆铃汽车及昆明机床。
根据港交所2011年3月25日披露的信息,奇尔顿公司虽然已经开始减持成渝高速股票,但仍持有71598.03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7.99%,持股市值3.22亿港元,为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
投资“分红贵族”
2008年金融危机中,奇尔顿的基金也未能幸免地损失了23%,但从2009年开始又重获新生,获得24%的年收益率,2010年的净回报则为8.3%。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奇尔顿的三大重仓股为:全美第三大煤炭生产商阿尔法自然资源(Alpha Natural Resources Inc)、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安华科技(Avago Technologies Ltd)、全球最大磷肥生产商美盛公司(Mosaic Co)。然而,阿尔法自然资源及美盛公司今年年初至今分别下跌了15.82%及9.4%,只有安华科技上涨了24.2%。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奇尔顿发掘的往往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在奇尔顿持有5年以上的公司中,其最钟爱的西南能源(Southwestern Energy)5年来上涨了304.36%。
对于美股未来的市场方向,奇尔顿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确定的预期,但他认为即使标普500指数今年的表现让人失望,仍有许多值得买入的公司。
奇尔顿指的是那些将维持或者提高分红率的公司,他把这些公司称为“分红贵族”。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好,现金流充裕、负债水平极低。未来大型公司将提高分红已成必然之事。”在研究一个公司的过程中,他发现一家公司的分红收益为2.5%,当他们收入提高了10%时,如果分红率不变,其每年分红也提高了10%,如果分红率提高,则将更多。
“而且这些公司在市场下跌时的波动性很小,那为什么不去赚这2.5%~3%的钱呢?”奇尔顿问道。
除此之外,奇尔顿认为投资机会还隐藏在大盘蓝筹股之中。他今年3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的投资生涯中,还从来就没有遇到过投资大盘蓝筹公司如此绝佳的机会。这些公司的价格是50年来最便宜的。”
不过,奇尔顿近期也有烦心事。在这次银价的暴跌中,他所持有的3300万份白银ETF基金ishare Silver Trust(SLV)头寸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缩水2500万美元,损失惨重。
Related 奇尔顿小档案
无论出身还是职业路径,奇尔顿身上都没有太多光环。他曾说,自己是一个非常“中庸”的对冲基金经理。
1952年6月10日,奇尔顿出生在新泽西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广告商。他的大学时代在坐落于纽约州西部风景优美的阿尔佛雷德大学(Alfred University)度过。获得金融与经济学专业的文凭后,他顺利在美林银行谋求了一份工作。
1983年,他跳槽至联合资产管理公司(Alliance Capital Management),成为一名专门研究小型股的分析师,并开始接触资产管理业务。出于对独立运作资金的渴望,他又于1990年来到一家名为“艾伦”的私人银行。
但没过多长时间,奇尔顿发现艾伦公司并不是非常适合自己发展,而正在这时他巧遇了曾经在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共事过的老友阿特·森博格(Art Samberg)。早在1986年就创立了佩克特资产管理公司(Pequot Capital management)的森博格当时一句话提醒了他:“你应该成立自己的对冲基金,你已经有足够能力把事情做好。”
1992年1月,受到鼓励的奇尔顿决定离开艾伦公司。在与艾伦公司老板赫尔伯特(Herbert)道别的过程中,他从那里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资金赞助。随后,他又从其他渠道募集了部分资金,以500万美元的起始资金成立了奇尔顿投资公司。
目前,奇尔顿与妻子莫琳(Maureen)及四个儿女共同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达里恩市(Darien)。莫琳毕业于玛丽山曼哈顿学院(Marymount Manhattan College)美术专业,现为纽约植物园董事会的一名董事。
夫妻俩都十分热爱艺术,同时热衷于各种文化、教育及慈善的活动。他们成立了专为学校、图书馆、教育中心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帮助的达里恩科技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此外,奇尔顿还是罗宾汉基金的董事会成员、美国都市艺术博物馆的受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