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讯 “本月(5月)的焦点是亚洲。第一季度亚洲的增长非常强劲,但进入第二季度后,中国经济在政策紧缩的影响下开始降温。”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主管李籁思(Gerard Lyons)在6月7日发布的报告中描述到。
这是李籁思在最近多次出访后得出的结论。据资料显示,去年,亚洲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略低于50%,亚洲的重要性超过以往。其中,中国经济和政策的动向对全球的影响尤为突出。
李籁思认为,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亚洲将如何应对最近的紧缩情况。
在他看来,中国最近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这个传动机制比西方更为迅速。目前来看,其原因在于贷款额度。可能原本经济就会放缓,但更可能的是一系列不同的政策紧缩措施,尤其是紧缩贷款额度及其所传达的讯息,使银行和公司产生如此回应。
“这并不是一个要担忧的问题——或者说目前还不是,因为政策紧缩的目的是控制通胀,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李籁思表示。尽管食品价格的上涨已达顶点,有可能使总体通胀率在后面几个月回落,但是中国仍面临通胀的挑战。“这很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紧缩。”
不过,随着中国增长放缓、美国第二季度的数据趋缓,以及食品价格回落,这些因素有可能会暂时缓解央行加息的压力。但是,到今年下半年,这一形势可能出现变化。
“第二季度的早期信号表明中国正在降温。”李籁思指出。“我们认为,这将是一次软着陆,事实上,即使最后变成硬着陆,中国也拥有充裕的财政资源,可重新将经济拉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仍有必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多位专家分析,6月份CPI由负转正、PPI降幅连续4个月走扩,前者回升缘于输入性下行压力减弱和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增强,后者降幅扩大则缘于国内投资需求疲弱以及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受关税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通胀回升将持续面临内外部压力,全年低通胀格局难改。这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