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题材股
“旱涝”概念股持续活跃 | 广发证券:浅海驶向深海的中国海军 关注强军趋势
保障房概念临危救市? | “前海”概念发威 深圳本地股遭爆炒
申万:大盘上涨或不具备持续性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市走势有点特别。周一大盘先是明显下跌,但是到了尾市却出现权重板块启动的局面,结果股指止跌企稳。到了周二,股市开盘时仍然下跌,但随后就开始上涨,在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为5.5%以后,并没有因为数据有点超出预期而出现回落,而是继续走高,两市股指持续运行在5天与10天均线之上。有市场人士认为,近来周边市场不佳,境内也是调控压力巨大,这时股市还能逆势上涨,实属不易,这是否意味着大盘真的见底,随后将会有大行情出现呢?从昨日收市后央行再度上调存准率情况看,控通胀仍是政策重心,大盘昨日的逆势上涨或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无疑,这几天大盘走势的确比较强,特别是在CPI再创年内新高背景下,大盘不跌反涨,非常不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市场人士分析,周一央行公布5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少增千亿元,另外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的增幅都明显下降,这样的数据或表明调控已经见到明显效果。因此,市场也就产生了对是否采取进一步调控政策的怀疑。加之周二公布的物价数据也是在不少机构预期范围之内。因此,客观上人们产生了一种“利空出尽”、“最坏的时间已经到来”的印象,结果引发了股指逆势上涨局面的出现。
大盘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下上涨,这当然很可贵,也表明市场现在确实是处于底部区域,而且这个底部的支撑还是较为有效的。但是,人们也不妨再思考一下,现在大盘真的具备持续逆势上涨的条件吗?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转折信号已经很明确的情况下,股市才会逆势上涨。而现在大盘的走势,只是一个行将被改变的短期趋势,总体上仍然顺应了一个即将形成的长期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观察现在的市场,人们会发现多种负面因素的存在。
首先,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通胀局面是很严峻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即便人们预期下半年由于基数效应下降等因素,通胀会有一定下降,但是绝对物价还是会比较高。由此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减速或难以避免。
其次,现在美国、欧盟、日本及部分新兴经济体,也都遭遇到各自的问题。一方面通胀在持续,另外一方面经济增长在放缓,这使得其政策调控余地也变得比较小。虽然人们未必会同意“末日博士”鲁比尼对全球经济全面看空的观点,但是在某种角度上,也不得不对此予以足够重视。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股市都表现较差,在此背景下,中国自然也不可能一枝独秀。所以,至少就目前状况而言,中国经济增速会继续放缓,宏观调控政策也不会轻易放松,所以股市运行的大趋势并没有出现改变。在这个时候,就不存在股市持续逆势上涨的条件。
最后,在昨日A股收市后,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准率50bp,市场对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的预期落空。央行再次提准表明当前货币政策仍以控通胀为核心。因此,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期待政策的放松无异于望梅止渴。在此背景下,A股触底反弹或言之尚早。
实际上,就近日股市走势而言,人们不难发现,尽管行情看上去不错,但也存在量价配合不够、市场热点不突出以及权重股走势相对较弱的问题,而这些都是不利于大盘走强的。另外,令人关注的还有当月股指期货合约经常处于贴水状态。这或许表明,一来现在股市上涨并没有获得足够增量资金的支持;二来市场也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无法形成领涨板块;三来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对后市持谨慎态度,对短线行情不太乐观。因此,投资者尽量不要对大盘的持续上涨走势期望太高。一般来说,沪市20天均线、深市30天均线上方,都存在较大压力。(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旱涝”概念股持续活跃
干旱或引发粮食减产预期券商建议布局农业股
券商研报认为,国内当前的干旱会引发粮食减产预期,农产品价格将保持景气向上,估值已经趋于合理的农业股买点已经来临。
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往常年份减少3~8成,江淮地区也出现60年一遇的旱情,淮河下游断流,太湖和洪泽湖的水位处于历史最低水位,其中湖北、湖南和江西干旱尤为严重。两湖地区、江西和江苏是我国传统的稻米主产区,四省份的稻米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39%,产量占到40%。持续缺水使得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主力合约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此外,近期从欧洲到美国均出现了旱涝灾害天气,欧洲小麦受灾面积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导致其小麦现货价格上涨了8%左右。
安信证券认为,相比较年初干旱对小麦的影响,此次干旱对水稻影响更大。该机构认为,在水稻主产区旱情的影响下,短期内稻米期货、现货价格均会出现恐慌性上涨。
德邦证券也认为,随着旱情持续,干旱对农业生产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可能性也在增大,蔬菜和淡水产品价格将重拾升势。另外,欧洲干旱、北美龙卷风、洪水可能加剧这一影响。
光大证券认为,国内当前的干旱会导致粮食减产及减产预期,农产品价格将保持景气向上。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干旱往往会提升农业行业整体估值。
自2月末到现在,农林牧渔行业已调整了三个月,调整幅度逾15%。券商研报认为,该板块的估值已经趋于合理,当前又有旱情短线催化剂,农业股的买点已经来临。
德邦证券认为,随着农林牧渔行业整个板块的调整,部分行业已处于低估状态,投资价值逐渐显现,买点逐步到来。光大证券认为,农业行业整体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方正证券则认为,旱情下凸显农业股投资机会。
具体到选股,德邦证券认为,畜牧养殖仍然是行业投资首选,预计全年猪价和包括鸡肉整体肉价都将维持高位,养殖高景气有望贯穿2011 年全年,甚至至2012 年二季度。重点推荐雏鹰农牧、新希望、民和股份、圣农发展;此外,下游景气,上游成本温和,看好6月份饲料行业后续行情,推荐行业内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壁垒的大北农、规模大周转率高的海大集团以及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新希望。最后,受旱情影响,金健米业、东方集团可能会有一波交易性机会;作为菜油替代品玉米油主要生产商的上市公司西王食品可重点予以关注;獐子岛、好当家、东方海洋、壹桥苗业在受日本核事故影响、被集体错杀之后目前买入正当其时,可以获得估值修复和未来成长双向收益。
方正证券认为,旱情助涨对粮食减产的预期,推动水稻等粮食价格上涨,对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构成支撑,利好种子行业; 粮食价格上涨推动饲料成本上升,对猪肉价格形成高位支撑;旱灾影响水产品养殖,推高鱼类价格,使得养殖业保持高景气,利好规模类养殖企业,推荐新五丰、雏鹰农牧、大湖股份等。(上海证券报)
延伸阅读:“旱涝急转”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
应对长江上游枯水季无序争水,国家开始研究“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综合调度”的问题,但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排水权配置管理却一直处于真空状态。
昨日,武汉大学水资源论证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胡铁松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排水权管理的长期缺位,导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甚至珠江流域各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方设法为减轻防洪压力,降低受灾损失,导致“低水淹高田,一水淹多田”频繁发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排水量上的水事冲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日报: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旱涝急转”被气象专家定性为“极端天气现象”,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胡铁松:实际上,长江中下游多为平原地形,“大旱过后必有大涝”并不罕见。以湖北为例,有水文记载以来,旱涝并存的现象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同一年内旱涝并存的比例也有20%。今年仅出现一次旱与涝的转换,而1935年时旱与涝转换了两次!
其实不单是长江,洪、涝、旱、渍这四种自然灾害现象出现在淮河、珠江流域的频次也都不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今年“旱涝急转”为“极端气候事件”的定性结论还有待商榷。
日报:但为何今年的灾情尤为受到关注与重视?
胡铁松:因为今年的“旱涝急转”不纯粹是天气气候的原因。围湖垦殖是造成“天晴三天有旱情、落雨三天发涝灾”的最突出的人为因素。可以试想,湖泊的库容越大,来洪水时可引江入库的水量越多,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压力越小;上游来水偏少时,湖泊库容越大可用的农田灌溉水量便越多。
但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江汉平原历史上一直是“四湖”,由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组成,但其中的三湖、白露湖因围湖垦殖已接近消失。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水面率(水面积同区域内总面积的比例)已经从1940年的25%降到了2000年的不足10%,洪湖的缩水面积更超过三分之一。
湖泊大量消失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长江行洪、蓄洪能力的削弱,筑堤抗洪成为唯一可行的应急方式,以及在流域上游兴建水库调蓄洪水。但是,湖泊对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平原地区的水资源调蓄的重要作用,是在流域上游建再多的水库调蓄不能替代的。
日报:湖泊水面率萎缩与用水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取水用水之争。这类争水事件是否会随着主汛期的到来而有所缓解呢?
胡铁松:现实情况恰好相反。
一旦上游来水增大,由于湖泊面积萎缩,蓄水能力下降,下游诱发涝灾的几率就增大。比如1999年,洪湖水位非常高,又连下暴雨,很多村组为了保种植棉花芝麻的旱田,就用排田泵站把水往外抽,导致洪湖围堤告急,最后不得不拉闸断电强行叫停各村组泵站抽水。
还有更甚者。洪涝灾害发生时,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方设法为减轻防洪压力,降低受灾损失而出现的跨区域排水水事纠纷。比如,河南商丘市宋集镇地处豫皖两省的接合部,南邻亳州,西接鹿邑,被称为商丘市的南大门。多年来,由于地势较低,每逢汛期来临,宋集镇和安徽亳州市芦庙镇交界处就会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沿洪山庙沟排向下游亳州地界。亳州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允许宋集镇群众往下游排水,致使积水无法排出,形成水患,大面积农作物被淹死,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为此,两地群众积怨甚久,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日报:为何引发水事纠纷的排水问题多年难以解决?
胡铁松:分析水事纠纷的直接原因,大体可归结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排水量上的冲突。严重的洪涝灾害以及频繁发生的水事纠纷,除因洪水本身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及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就没有进行流域初始排水权的分配。
合理确定排水区域的排水布局、排水工程规模等,可为水利工程投资指明方向,增加单位投资产生的效益;排水权合理配置所要求确定的排水工程规模问题,如地势较高区域与低洼地区的排水量问题、排水设施的规模、蓄滞区的规模等,无形中约束了各排区的排水量,若能很好地执行排水权分配,对缓解水事纠纷便可起到促进作用。
排涝标准与排区生态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我们对湖北省四湖流域螺山排区的排涝标准与水鸟、鱼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度扩大集中调蓄区面积,排区的排涝标准由现在的6.9年一遇提高至30年一遇(3日暴雨5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冬季鸟类和湖泊鱼类的物种可增加3%,鸟类个体总数增加10%~15%。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洪灾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但涝灾的主要影响在于粮食农作物减产,危及生命的几率较小,所以长期以来,两种水灾的受重视程度大相径庭。
全国易涝耕地2450万亩中因涝致灾的渍害田占比正在逐年增多。淮河流域农作物洪涝灾害面积中,涝灾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与1991年相比,问题加重了。(中国新闻网)
广发证券:浅海驶向深海的中国海军 关注强军趋势(荐股)
行业观点:尽管从10年11月份进入调整行情以来,整个军工行业调整幅度较深,平均调整幅度约25%,个股甚至超过40%。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行业整体估值过高及重组风险带来的调整压力,更主要的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下调带来。
但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成长期,具有国防和民用双重的成长空间,我们对行业持中长期看好的观点,短期内行业将受到催化剂和市场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震荡,目前估值水平约60倍,在历史水平的中部区域,中长期投资机会渐进。
行业催化剂:近期出现比如航母、南海争议等因素,造船类及舰船配套类公司有交易性机会。近期南海争议迭起,这考验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安全的能力,也显示出我国海军浅海驶向深海的必要性。后续还有如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等产业的政策扶持等催化剂将利于发动机产业链公司。
后续应该关注的机会:(1)大军工集团背景下的军企整合大趋势,仍然看好中航系整合的机会,关注航天系的科研体系改革进度;(2)看好符合国防现代化发展方向、装备技术提升的军品业务,特别是新一代的海军、航空装备、陆航装备及相应关键系统配套集成业务;(3)关注未来5-10年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三个细分产业: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卫星产业。
投资建议:给予行业“持有”评级。调整后中长期投资机会渐进,偏重于选择兼具基本面支撑、足够大的产业发展前景,并有整合预期的公司如哈飞股份、航空动力、中航光电、中国卫星、航天电子等。
风险提示:关于航母的报道尚未有官方正式的印证;重组题材的公司重组进度的不确定。(广发证券研究中心)
保障房概念临危救市?
受保障房建设将在第三季度提速预期的刺激,昨日水泥、地产板块等“保障房概念”强势爆发,领涨两市行业板块,并带动两市股指攀升。
截至昨日收盘,水泥板块全线上涨,整体涨幅达到7.92%。其中,江西水泥、狮头股份、冀东水泥等8只个股涨停,此外,海螺水泥、祁连山等涨幅居前。房地产板块则整体上涨2.88%,万泽股份涨停,顺发恒业、荣盛发展、金地集团、保利地产等个股涨幅居前。
6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今年北京市保障房建设项目9月底需全部开工,比全国11月底实现全开工提前两个月。与此同时,陕西、河北、甘肃、云南等省也纷纷表示,要提前完成保障房全部开工任务。据悉,截至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研究机构预计,要完成11月全部开工的目标,第三季度全国保障房建设将迎来建设高潮。而这一消息将对水泥、建材需求有短期刺激,但保障房概念股能持续表现多久仍有待观察。
4月中旬以来,水泥板块快速下跌,截至5月末,板块累计跌幅接近20%。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从宏观到微观多重悲观预期显现,是水泥板块下跌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保障房拉动水泥需求低于预期。不过,单从目前水泥板块的调整幅度来看,目前市场对水泥行业的悲观预期已经相当充分。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股价正在筑底,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数据及淡季影响导致市场预期最坏时,是再度建仓的较好时机。
从房地产股来看,分析人士认为,保障房推出对多数上市公司是利空,而非利多。
“保障房对于普通住宅的需求有挤出效应。”深圳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在地方政府缺钱的背景下,对开发商的依赖更大,开发商通过参与保障房可以获得较好的谈判筹码;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大型建筑公司目前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不过3%-5%,保障性住房开工难度加大,其他公司竞争力较小,大型公司可以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保障性住房上市公司如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的股价有望迎来进一步上涨动力。截至昨日收盘,中国建筑和中国中冶的股价分别上涨2.69%、1.32%。(国际金融报 宋璇)
“前海”概念发威 深圳本地股遭爆炒
昨天深圳“前海”概念再度爆发,金地集团大涨6.91%,在其带领下,“前海”概念股集体大涨,深物业、深天健等深圳本地股,以及部分房地产股均有突出表现。今年以来,深圳“前海”概念股屡屡发威,缘于今年两会期间传出“前海”开发列入“十二五”规划,以及住宅占比达30%等信息,近期又有消息称“前海”规划6~7月就将完成。
“前海”概念屡屡发威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有消息传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写入“十二五”规划草案中,草案对“前海”开发的描述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网、城市道路、水上交通和口岸建设,到2020年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把“前海”打造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前不久,深圳“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表示,“前海”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到2012年,是“前海”的初创期;2013年至2015年,第二个阶段,要基本完善营商环境;到2015年,“前海”地区就可以实现经济生产总值500亿元左右。10年后,要达到1500亿。另有消息称,“前海”1851万平方米总开发规模中,商务办公规模821万平方米、超级商业中心90万平方米、配套商服业180万平方米、住宅规模550万平方米、其他16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达到30%,这也为“前海”概念地产股走强提供支撑。
昨天一开盘,相关概念股集体走强。金地集团早盘一度触及涨停板,最高涨幅6.91%;万科A昨日也大涨3.42%;招商地产也大涨4.28%。此外,深圳本地股也集体走强,深物业、华联控股、深振业、深天健等都有不错表现。另外,国泰君安的分析师认为,冠城大通、泛海建设也不同程度受益于“前海”规划。
新兴产业仍是重头戏
公开信息显示,从产业发展方向讲,“前海”区域将会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等六大领域,预期到2020年,GDP产值达到1500亿元。此外,包括触摸屏概念、低碳环保概念、物联网概念等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概念,总能在深圳本地找到对应的上市公司,深圳本地云集众多的高新科技类上市公司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相关政策对“前海”合作区的支持下,深圳本地属于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有望成为“前海”概念中潜在获利群体。
2011年,IPAD2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苹果风暴”,世界各地多处宣告脱销。而最爱这一场场“风暴”的却是苹果的股东,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日的10年之间,苹果股价累计上涨3213.35%。这意味着若在10年前投入1000元买苹果的股票,到今天,1000元将变成32135.5元。小小苹果为何具有如此大的爆发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拟任基金经理杜猛表示,“苹果风暴”代表了一批高科技股的魅力,其背后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牢固的技术壁垒。事实上,随着“十二五”规划出台,新兴产业“十年十倍”目标的制定,中国的新兴产业板块也将产生“苹果式”的企业。
龙虎榜:机构对决水泥板块
昨日数据显示,昨日机构在水泥板块展开激烈对决的同时,悄无声息地介入瑞康医药、奥拓电子两只准新股。
水泥板块近期表现惨淡,两个月时间板块整体跌幅高达近20%。然而,昨天水泥板块强势反攻,板块整体涨幅高达3.60%,位列所有板块涨幅榜第三。在龙虎榜上,包括冀东水泥、巢东股份、华新水泥、江西水泥在内的四只水泥股,机构身影熙来攘往,四只新股前几大买家和卖家中皆有机构席位。虽然数据表明部分套牢机构借大涨遁逃,但也显示有部分机构看好水泥板块的后期走势,开始积极介入其中。
国信证券分析师郑东表示,下半年水泥行业有效产能将减少2000万吨,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下半年同时是水泥传统旺季,水泥价格将持续上涨。郑东认为,水泥行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前景确定性越来越大,并出现根本改善,给予水泥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除了四只水泥股外,瑞康医药和奥拓电子两只准新股也格外抢眼。同样作为上市仅三日的股票,昨日两只个股表现可谓马马虎虎。然而,在市场整体反弹的背景下,有机构主动介入一度被人“避之不及”的新股,表明这两只新股可能已逐步进入投资区域。(现代快报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