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大米事件持续发酵

  • “镉米”调查记 隐秘的“土壤修复试验”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是一件新鲜事,江苏省也绝对不是第一例。2000年,农业部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发现,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 湘苏“毒大米”溯源 鱼米之乡遭遇有色之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产稻大省湖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到了亟待“还账治理”之时。当地正在攻关稻米镉污染削减及快速检测技术也从侧面证实了“鱼米之乡”遭遇“有色之乡”的环境隐患。

  • “毒”大米为何能流入市场

    市场抽检结果表明,镉超标大米已经流入口粮市场。它们是如何流出来的,目前是个谜。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是两地国有粮企互掐,公众大概不会知道这一内幕。

相关消息

镉大米的产生与土地污染密切相关

  • 湖南地质所专家:磷肥是致大米镉超标重要原因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表示,部分无污染地区镉超标的最大因素是,耕地大量使用磷肥。据西方国家估计,人类活动对土壤镉的贡献中,磷肥贡献最大。

  • 广州紧急封存问题大米 镉超标跟土地污染有关

    该批次问题大米去向成谜,在深圳布吉大米批发市场、南山农批市场、福田农批市场等地均未发现。有消息称,东莞道窖多家米粉厂则证实,当年从深粮集团购买了数百吨大米,用来加工米粉。

  • 每年重金属污染1200万吨粮食

    土壤污染的背后,是粮食安全问题。对于人多地少,并一直难以粮食自足的中国而言,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实质损害18亿亩耕地红线。

你所不知的中国土地重金属污染

2012中国环境发展报告: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包括湖南浏阳镉污染、中金岭南铊超标事件、四川内江铅污染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福建紫金矿业溃坝事件等,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触目惊心。纵观此类铅污染环境健康事件的直接原因,多数是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废气违规排放以及卫生防护距离内人群未按规定搬迁所致。

  • 一财对话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须重视磷肥加剧土壤镉污染趋势

    “我们追求的只是产量,磷肥污染基本还没引起政府的重视。”针对近日湖南部分品牌大米镉超标一事,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昨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已退休的童潜明,曾参与对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工作,对该地区的土壤镉污染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 普通铅酸蓄电池的秘密:中国重金属污染中 最严重的是铅污染

    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铅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据了解,在行业整治之前,在环保部有环境备案的有1700家,在产的大大小小总计约为3000家左右。

  • 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势头难遏止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该部2006~2010年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局部或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工业“三废”排放,各种农用化学品使用,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进入土壤,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致使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负荷不断加大。

你碗里的饭到底安不安全?

“毒大米”危机引发深层次社会危机

【真相】消除“毒大米”恐慌 须公开土地污染真相

食品质量问题,关系每一个老百姓饭桌上的安全。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准确、主动地公布有问题的食品批次、品牌及生产商家等信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避免市场陷入混乱。反之,信息披露越遮掩、越被动,越容易加重社会的恐慌心理,引发民众对公权力部门的质疑。

  • 【应对】突发污染事件不能只强调“向上报送”

    时至今日,在跨界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仅仅强调信息的向上传递已远远不够。环境污染事件往往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沿岸居民、下游的政府部门等)如何使得他们也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应是下一阶段环境突发事件应对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 【监管】广州镉大米超标疑云 监管存漏洞还是推诿责任?

    据报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陈晓岸已经致信广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他的原话是:“既然告诉了我们大米镉含量超标,却不告诉我们哪一种超标,这样对普通百姓——不公平。”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军先生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公布名单的责任。

  • 【追问】央视《新闻1+1》:信息不公开是犯罪

    米及米制品抽检的十八个批次中有八个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为15.56%。不合格的原因是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米及米制品镉超标,44.4%的不合格比例,引发的是民众对餐桌大米安全的担忧。镉超标大米从何而来,由谁生产?如何流进了广州?面对市民及媒体的关注疑问,5月16日,广州市食药监局负责人却表示说,他们暂不便公布具体名单。

市场影响:食品安全概念兴起

  • “安全美食”之下的A股淘金

    二级市场上,食品安全概念股可粗略分为两个方向,如华测检测(300012.SZ)、天瑞仪器(300165.SZ)等食品检测公司;再有如华宇软件(300271.SZ)、远望谷(002162.SZ)等为主的食品安全追溯公司。

  • 湖南镉大米现身广州 概念股受关注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广州食药监局公布了在广州地区发现的镉超标大米的产地,8批中有6批来自湖南。北大荒、中农资源等概念股均受该事件影响。

  • 毒大米检测概念股或将受益

    金融界资深分析师马小东认为,每次食品安全事故的爆发,都会给相关检测类公司带来机会。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瑞仪器、华测检测、达安基因等。但此事件短期效应明显,中期有待观察,要注意追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