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缅甸总统吴登盛一纸总统令叫停了中缅合资的密松水电项目,而密松水电是中国在缅预计投资2000亿的伊洛瓦底江水电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搁置密松电站项目的决定公布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立即表示,欢迎缅甸总统在其声明中所表示的对缅甸民意的关注。

缅方单方面叫停密松水电项目,让外界怀疑中缅关系出现裂痕。密松水电项目开工不到1年,叫停已经2年,依然没有重启迹象。2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商务、外交等手段和缅甸做工作,希望能重启密松项目。

由于投资国政局的变化,进而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出现危机及失败,而密松并非唯一。如何适应新局面,如何降低海外投资风险,无论对中电投还是对中国其他企业,都是一个大课题。近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亲赴缅甸,探访这一工程所涉各方,为您呈现密松水电叫停背后的故事。

近探密松

解密叫停:回溯密松事件之缘由

按照两江的水利落差条件,中电投集团和缅甸合资成立的伊江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伊江建设7座大坝。其中,5座在恩梅开江上,1座在迈立开江上。这六座水电站基本都在政府军与KIA冲突区域内。而最后一座就建在密松,但这个地区一直处于缅甸中央政府的控制中。

  • 损失难补:缅北战事导致设备受损

    密松被叫停后,缅北战事也日益紧张,为避免在缅甸与地方武装的冲突中遭受损失,中方在密松营地几乎全部的人员和物资都撤回国内,供应商和施工方的设备也由他们拖回国。密松项目的建设营地在缅军的保护下暂时没有受到冲击,但在伊江上游位于战区的设施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争议持续:质疑之声随处可见

    尽管叫停已经两年了,但密松在缅甸国内是个“热话题”又是一个“冷话题”。因为,质疑大坝建设的声音随处可见,但正面解析水电的内容却很难见诸报端。“在我看来,媒体本身的对水电也不太了解”,缅甸名为KKS的NGO主席Htun Naing Aung对记者说,“一些媒体和政府部门沟通很少,有的只获得了一部分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语言就发表出去了”。

  • 如何破局:让政府对密松重新评估

    李光华对记者说,不管未来哪个政治派别在缅甸执政,密松问题只要不解决都会成为政治负担,因此他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在缅甸大选前促使缅甸国内达成共识,以便让政府在民众监督下对密松重新评估,为下一届政府决策铺路。对于缅甸对水电站的各种不理解,首要的问题是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密松人家

探访密松水电移民昂班的新家

由于兴建密松大坝,几年前昂班和党派村的村民一起按照政府的移民安置规划被搬迁至目前的昂敏达移民村,离原来的党派村只有30分钟的车程。昂班的新家是一栋二层的小楼,一层是水泥地面的客厅,围着一圈竹篾编织的格纹墙壁;上层是顶着铝合金顶棚的木制小楼,周遭洁白齐整的阳台围栏上还架着一座小型卫星信号接收器,让这座房屋多了一份现代感。

  • 硬件设施有很大改观 医疗教育设施已改善

    新学校落成之后,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观,粉刷一新的教室内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还建了一间电教室。驻缅甸的各国外交官曾经组团到这个学校进行过参观,对这里的硬件条件大为赞叹,认为可能是全缅北最好的乡村学校。同学校一样,从无到有的新医院也让这个移民村显得与众不同,而出资修建医院的依然是伊江公司。

  • 收入微薄 未来生计仍有困难

    谈到收入,昂班在家中与记者闲聊时却有些紧锁眉头。昂班说,原来家中种有稻谷、车皮果、红毛丹、柚木、铁木等弄作物,还有一点微薄的淘金收入,他和太太一起每月能赚到5-6万缅币。这样的收入不算富足,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基本够用。然而,现在生计却出现了问题。

  • 移民安置:兴建小型工厂帮助居民就业

    伊江公司副总经理郭庚良对记者说,在缅甸项目搁置时,缅甸政府已经明确对中方表示,移民安置工作和责任由缅甸全部接过来,但公司在资金紧张的状况下,还会尽其所能的帮助移民,今年还考虑引进资金兴建小型工厂帮助居民就业。可是,密松一天不复工,生计问题或许还会笼罩在昂班和村民的心中。

图解伊江水电项目和中缅贸易

李光华:密松项目重燃仍要持续堆柴

金洪根:中国企业在缅甸要又做又说

毕世鸿:密松重启危中有机

  • 一财:如何看待密松被叫停的事件?

    毕世鸿:在密松电站被叫停的事件出来后,我们实际上做了一个研判,即认为当前缅甸处于民主化之中的民族主义狂热期,各方都希望利用这个时间表达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的愿望。

  • 一财:从目前形势来判断 是否预期密松会重启?

    毕世鸿:在2015年大选之前缅甸谈密松重启可能性不大。缅甸国内的舆论环境还会慢慢变化。作为中方的投资企业,可能在密松事情上不要太着急,否则条件不成熟可能达不到我们要期待的效果。

  • 一财: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缅经贸关系?

    毕世鸿:缅甸无论是谁上台,都会和各个大国搞好关系。外交是内政的衍生,中缅经贸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实际上是缅甸国内政治内斗的反应,而并不是说因为中国什么都做错了。

记者手记:缅甸投资的中国教训

  • 缅甸的性格有些像“笼基”

    在缅甸,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统称“笼基”。缅甸的性格也有些像笼基,有时偏向左,有时偏向右,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自身当前的利益。

  • 缅甸政策指针或逐步摆向中立

    虽然中缅两国关系交好,但当年和缅甸谈判其实谈的很艰难,缅甸官员对于国家的利益是寸步不让。民主化改革之后,缅甸政策指针或逐步摆向中立。

  • 搁置水电站是因为缅甸要迎合美国?

    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未来从缅甸的国家利益出发,从中立和近邻两方面因素考虑,缅甸不会以完全牺牲中缅关系为代价去讨好美国。

  • 在保护投资制度构架上做到三个协调

    政府与企业和NGO之间在对外投资的主体关系上要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投资政策框架要协调;出海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得到协调。

图片故事:一财记者密松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