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22.7% 四川规模最大

第一财经 2018-12-13 14:23:19

作者:郭晋晖    责编:杨志

在2016年之前,我国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底数是不清的,从2016年开始民政部门开始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一一排查,当年统计出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为902万人。

今年的“双12”不仅仅是购物节,也是第八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

在12日举行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分会成立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2018年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步事件,78万留守儿童通过落实监护责任人纳入国家福利和社保体系位列榜单之首。此外,防治校园欺凌、建立儿童白血病救治网络等事件也位列其中。

全面推进留守儿童的保护进程排在十大儿童福利进步事件的第一位。2018年,国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民政部推行儿童保护专项行动,为78万留守儿童落实监护责任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

从区域分布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其次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4万,占全国总数的69.5%。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尚晓援表示,通过国家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了22.7%。联席会议制度的出台,由多部门共同担负责任、具体权责分工,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面对的问题落到实处。

尚晓援还表示,民政部通过推行儿童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了留守儿童获得户口登记和有效监护的权利,将他们纳入到了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一步。

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见》,第一次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这项工作赋予了民政部门。

吉林省民政厅的一位官员表示,在2016年之前,我国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底数是不清的,从2016年开始民政部门开始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一一排查,当年统计出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为902万人。

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在10月末的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家庭尽责”。倪春霞说,各地紧紧抓住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加强对父母的宣传引导,部分父母或父母一方为了孩子也主动返乡,与子女共同生活,进一步减少儿童留守的现象。

民政部和与公安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16年11月起联合开展 “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目前专项行动已经转为多部门、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要求。

民政部数据显示,在这个专项行动中共帮助78万多名无人监护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受委托监护责任人,为18万多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落户,帮助1.7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1万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依法追究父母刑事责任16人,依法撤销严重失职父母监护权17例。

附:2018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步事件

  1. 全面推进留守儿童的保护进程:国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民政部推行儿童保护专项行动,为78万留守儿童落实监护责任人。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儿童健康安全从母婴抓起。 
  3. 儿童近视受到国家主席的关注,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4. 我国将建立健全儿童白血病救治网络,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管理。
  5. 国务院通过《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我国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6. 国务院重点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全国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
  8. 教育部发布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9. 中国实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开创扶贫新思路。
  10. “护苗2018”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