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筑残渣造家具,海上牧场成艺术装置,设计如何变废为宝

第一财经 2024-03-12 17:17:29 听新闻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本土创造品牌主理人许刚,在过去十多年中致力于废弃物的回收再造,将“废料”做成创新设计。

万物皆平等,是设计师许刚秉持了十多年的设计理念。他用了13年时间,致力于废弃物的回收再造,将“废”做成创新设计。

2011年,许刚创立独立设计品牌本土创造,目标就是要在“无用”中创造出“有用”。那时候,可持续的概念尚未进入大众视野,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未来会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相关。

十多年过去,本土创造赢得德国IF设计大奖、中国家具设计金点奖、EDIDA国际设计大奖等奖项。他把建筑废渣变为材料,用混凝土、再生铝、生土制造设计出令人惊艳的家具产品,又把橙皮、菌丝、生蚝壳、废弃塑料变成可使用的材料,在视觉和材料创新上拓展了设计边界。

橙皮3D打印台灯    摄影:本土创造

“设计师做设计,一定要有社会性的思考。”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许刚说,设计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设计师如果要面对生态与社会承担起责任,势必要面向未来,面向全球性的困境。话题虽然宏大,但他作为设计师,却是从最日常的切口入手,返回乡村、工厂和社会现实中寻找问题,探寻改变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可持续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几年成为潮流,很流行。它要涉及调研,涉及材料学等诸多学科,我们过去的经验不在这个方向,一切都要从原点开始研究。”许刚并不认为可持续是一个概念,而是人类面对的永恒主题,他之所以做可持续设计,更多是自我内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长江清漂物-废弃塑料再造透水砖   摄影:本土创造

上世纪90年代末,身为室内设计师的许刚,对自己的职业有些苦闷感。

在城市化进程速度极快的广州,他眼见着一栋栋高楼林立,人们忙着买房子装修,想要的样式都是欧式的。设计师少有发挥创意的空间,几乎全盘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元素堆砌,“其实都是复制粘贴,没有自己的语言”。

忙碌带来的是倦怠和无空间,也是自我怀疑,他不知道继续这么做设计,价值在哪里。

他常常去看那些大拆大建的工地,游走在废墟中,看着许多铝合金门窗被随意丢弃,无数的建筑材料就在人们奔向新生活的同时,成了废弃物。这些建筑垃圾的命运就是回收,更多就是进垃圾填埋场。对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所有“垃圾”都曾是陪伴他们人生的印记。许刚意识到,设计应该关注到社会现实与人文传统。

有一次,他家附近的一户人家拆下来一堆建筑垃圾,不知怎么处理,许刚便回收了这些垃圾。混凝土是他最喜欢的材料之一,一般使用混凝土时,需要加入河沙,增加凝固力。他想,如果用建筑废渣,是不是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用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探索无用之物的独特美感,试图在冰冷的废弃物中寻找美感和可使用的价值。在本土创造的早期试验中,混凝土系列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产品系列。从这里开始,许刚带着团队走上一条开阔且艰难的路。

只要能想到、能看到的材料,他都会想,可不可以变废为宝?无数的材料被他纳入视野,但要研究不同材料的可能性,需要跨出设计师过去的视野,以全学科的角度去看待万物。

为了尝试废弃陶瓷能否与混凝土混合,他带团队跑到潮州调研,在全球最大的日用陶瓷基地研究,将废瓷材料作为成分,研发出新的骨料配方与混凝土糅合。从建筑废渣到废弃的陶瓷骨料,再到粉煤灰、煤渣,都用来与混凝土融合,他们设计制造的混凝土家具产品中,可回收材料占比达到70%。

以回收陶瓷为材料制作的家具

当蓬勃发展的城市化浪潮成为历史,许刚从大量积压的旧材料中寻找设计元素,变成富有东方禅意的产品。他们标志性的作品中,有用工业剩余塑料管设计的灯具,用他的话说,他们并没有设计,只是简单地使用了废弃管道,以更小的环境破坏,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无用之中实现美学创意。

除了用废弃物做材料,许刚还常常以废弃物为元素,在公共艺术的领域中向公众传递可持续的环保理念。

一次田野调查中,他偶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辽阔的海岸线上,邂逅了壮观的“海上牧场”。

一个个长60厘米、直径30厘米的彩色塑料漂浮球,堆砌在海边,五颜六色如同艺术装置。他好奇地问渔民,才知道这是用来养殖生蚝的。每年5月,这些漂浮球就下沉到海平面下一米多的位置,绑上一串串小生蚝,直至11月,生蚝成熟打捞上岸。年复一年,这些塑料漂浮球浸泡在海中,或是搁置在海岸线上,直至寿命结束。

“看到这些,最直接的就是来自视觉的冲击力,很震撼。”许刚想,如果这些塑料漂浮球的回收处理不当,注定就是流向大海,变成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他想,不如用这些材料做一个艺术装置,利用漂流瓶的视觉冲击力,折射出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

用废弃塑料漂流瓶搭建的艺术装置《希望》

他收集了诸多漂流瓶,做出《漂流瓶》的艺术装置。色彩鲜艳如糖果的塑料球绑在从工地回收的脚手架上,在海岸线上拔地而起,引起当地人和游客注意。他们跟许刚一样,在第一眼见到漂流球时,完全想不到,这是养殖生蚝的“海上牧场”。

那之后,《漂流瓶》成了许刚和本土制造的标志性代表作。彩色漂浮球出现在展厅、展馆、公园和各种室外场地,成了他们表达可持续设计理念的道具。回收的脚手架与循环回收的塑料漂流瓶在不同场地变成一朵花、一个几何空间或者是一个屋子,走到哪里,都引来路人拍照打卡,向世界传递“再生”的理念。

“我们通过视觉和互动装置,可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态度。”许刚说,用废弃物做公共艺术装置,是一种沟通的媒介,也可以让观众直接参与进来。

《水塔》   摄影:邓淇允

2018年,他曾在“‘三峡门户’宜昌完成一件大型城市公共艺术装置《水塔》。作品的材料来自三峡库区范围收集的6000多个废弃矿泉水瓶及饮料瓶,号召当地人参与搭建,让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创作者,以此警示自然资源枯竭、全球环境危机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如今,这件装置作品依然保留在原地,成为宜昌的打卡地,持续传递他们的环保理念。

“让可持续可见”,是许刚坚持了十多年的事业。本土创造目前拥有200多项设计产品的专利,这些数据背后,更多的是一次次的失败。

他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将头脑里冒出的各种思路一一实践。他一直在尝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的融合,从废弃物入手,研发兼顾安全性、耐久性、实用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可循环材料。

虽然短期内谈不上赚钱,但许刚觉得,现在获得的快乐、满足和价值感,远超过去。

许刚在田野调查中,与四川青神竹编师傅交流

对话许刚:设计师要带有社会性思考

第一财经:在设计全球化的时代强调“本土”,坚持在地田野调查、做实践,为什么?

许刚:早期我一直做造型方面的设计,找不到突破口,自然就会回到材料,回到材料背后的地域性探讨,这是回到了本源上去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信息量很大,一切都被标准化,我们开始享受的是高品质、功能性和良好的审美,但时间久了,你会觉得枯燥、乏味和冷漠。所以,我又回到自身,回到附近。只有附近才能给人一种温度和安全感,你体会到的情感是更加具体和自我化的。

作为设计师,一开始在世界的角度广泛吸收,现在是由外向内,重新对自我生命进行认知,这是我的自我转变和追求。回到本土,是对在地的珍惜。本土有很多具有独特个性、有魅力、值得传承的价值,其实设计师以本土和在地为依托,再进行设计创造时,难度会降低,合理性也会更好。这是我寻找新方向的必然性。

第一财经:可持续设计在今天成为潮流,作为先行者,你最初为什么会关注到废弃物的利用?

许刚:我们探讨可持续比较早,但一开始并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从“设计是不是有解决的可能性”的方向,从材料入手,慢慢去尝试,可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跟现在的可持续设计不谋而合了。废料从物理角度上,是被人定义的,其实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人文意识上还承载着某种情感。如果废料能被转化利用,是蛮酷、蛮新颖的一件事。

我们是从这个想法开始的,但落地的过程很纠结,也很难。我要研究材料学,因为探究这个,又延伸出环境的话题,对环境了解得越多,就越促进你不断往里深挖。

我觉得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而是一种工作和思考的方法,设计专业也是认知世界的一种基础,在创造实践的过程中,把设计当作新的工具。

第一财经:作为设计师,为什么会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式做田野调查?一般调研什么内容?

许刚:我们找到产品的方向,就以地域的名字做地区田野调查,了解当地工艺环境、历史人文背景、当地人的生活以及传统工艺本身。通过调研,你能知道传统工艺在当地存在的必然性,很有意思,其实是思维的拓展,满足我的好奇心。比如我们做五金件,会去珠三角的工厂调研,跟一线工人交流不锈钢工艺的经验和技术。调研后再设计,你会少走很多弯路,对你的设计思维也有影响。有时候调研,一边聊天,一边脑子里会蹦出新的方向。

有人觉得,我这样是新的工作方式,但我觉得,设计就应该这样做。如果你探讨一个设计,缺乏社会性、人文性的思考,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依据的。我们做田野调查,是寻找、梳理和筛选。研究一个现象,深度调研,才能找到最深层的自我。

做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和成本,而不是空洞地去玩一个造型。我们去工厂调研,搭配不同的学科,了解背后的知识和信息,不然很难变成产品和用品。

本质上,设计要有社会责任。有些过度设计是浪费资源,社会并不需要。我们从人文到社会的思考与观察,本身就蕴含着新的方向和路径。设计师带有社会性思考,反而会提高你的设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