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GE全球副总裁陈向力:跨国企业研发力量未充分发挥

第一财经 2016-05-31 10:00:00

责编:王佑

陈向力博士指出,反向创新和协同创新正是近年来公司的核心创新战略。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主导研发体系的国家中,跨国企业的研发地位仍被忽略,研发力量也没有充分发挥、全球资源未能得到真正共享。

在经历了过去十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后,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正在经历新的转变,仅把中国当作技术和产品输出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生态体系是多维的,合作就是必然的。在研发中心发展的新阶段,GE鼓励研发人员到外部大环境中更客观的看待自己,通过与产学研等各界的合作培养远见与洞察力,提升软实力和全局观。

在5月30日的“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一场名为“跨国企业的中国创新”头脑风暴中, 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博士就指出,目前跨国企业的反向创新和协同创新正是近年来的核心创新战略。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主导研发体系的国家中,跨国企业的研发地位被有所忽略,研发力量也没有充分发挥、全球资源未能得到真正共享。

反向创新与协同创新

早在2012年,GE就率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以机器和智慧的高度融合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技术创新浪潮。GE努力推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以机器和软件无缝协作引领工业的变革。工业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须进行数字化。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消费领域,而这一价值在工业领域还有待释放。在1990~2010年期间,工业生产力的年均增速为4%,但在过去的五年里却降至1%。企业必须把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洞见,并将这些洞见转化为业绩。

那么,跨国公司近期的创新战略是什么?如何将创新转变为具体的业绩?

陈向力说,“反向创新”是公司的两大战略方向之一。这一创新更多是基于GE有七八年的时间专注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投入了数亿美元。公司涉足了以下几个领域:医疗、能源、航空等,并且适时推出了70多款全新产品。

“为什么我们认为基于强大研发团队的GE,把反向创新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常多的适合于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也适合于国外市场,也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陈向力表示。

比如,GE公司三年前推出了一款CT机,每10台的销售中,有6台是以前从来没有购买过CT机的人群。作为医疗里扫描的诊断设备,一些县级医院、乡镇医院也是GE的CT机使用者,这就说明最开始GE将它定位于普及性产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欧美市场上,也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所以今天有非常多的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研发后,1/3在中国市场销售,2/3是出口至全世界几十个国家,这就是“反向创新”。

最近几十年,GE还在做另一个方向---协同创新,这在今后也会更有意义。

“我们需要与合作伙伴,甚至以前的竞争对手、与客户更早期的在创新初期进行合作。”陈向力说,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上就有类似例子,“国内有很多的钢铁行业,它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充分利用余热,排放不少。我们有一个分布式发电的解决方案在过去几年里与国内钢铁行业的客户共同寻找新的合作,同时再找到其他合作方,一起把炼钢期间产生的焦炉气用新型的燃气机方案来进行余热回收。这不仅提高了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对气体的排放。因此,在协同创新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今后我们的创新的方式。 ”

另一个例子是,GE中国研发中心航空工程团队不仅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支线飞机ARJ21提供发动机系统的设计和整合服务,还携手中国商飞在飞机的详细设计等各个阶段紧密合作,成功助力ARJ21-700飞机成为中国首款按照国际民航规章研制的客机,并为C919大飞机的成功下线打下坚实基础。

跨国企业力量未充分发挥

陈向力也指出,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研发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实际上还没能在中国大的创新生态环境中发挥最大作用。具体来说,像GE、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各自的研发体系都非常成熟,有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成熟工业研发经验,这些经验恰恰是国内非常缺乏的。现在国内有很多初创企业,他们的模式或建立生态的方式其实是很简单的。当然,中国国企或者大型民企也有一些成功的实例,而真正做成有一批非常有实力的工业研究体系的话,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也很有必要。中国经济这么大,国家战略非常重要,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团队一起合作。不过现在为止,我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主导研发体系的国家里,跨国公司的地位实际上是被忽略的。”

除了技术创新,GE重视与本地科研院校的合作,培养和发展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从而推进上海乃至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GE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同济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GE爱迪生工程技术培训项目、GE科技创新大赛。。。这些都是GE致力于培养和发展理工科人才,帮助他们成长的例证。

陈向力也认为,跨国企业与大学合作、与其他国内公司合作通常是单向的,中国政府层面需要积极讨论这一问题。换句话说,怎样把跨国公司在中国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强大研发力量、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与国内的研发环境生态体系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普华永道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徐沪初在会上也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创新作为打造一个创新生态链的话,跨国公司对未来中国创新的发展会有怎样的预测?在创新生态圈中,最想改变、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么。

陈向力回应,第一,企业或研发人员能对于风险或失败有较高的认知度。这不仅仅是大公司,国际公司更是这样。整个生态环境或者全社会都应在这方面有全新的认识。

第二,又要回到“协同创新”的角度来观察。“过去几年,有人提到自主创新,我觉得这是很滑稽的概念。世界上的技术尤其全新的技术不可能靠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地区及国家自主创造出来。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创新环境里的一种反应,这是比较大的风险。我希望在这方面,在今后国内的创新环境下能更加开放。”

适应中国,与中国企业、社会一同创新,是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创新理念与实践。GE从技术,业务模式乃至服务方面开创更多创新的空间。中国已进入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思路将加快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而124岁的GE也正焕发新的活力,向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工业企业转型,技术创新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

GE中国研发中心也正在研发从机器互联、实时控制到数据分析、新材料等相关各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针对本地市场需求,以帮助医疗、航空、能源、水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