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十五年后劳动力减1.3亿,高龄比例大增

第一财经 2016-11-16 22:28:00

作者:郭晋晖    责编:计亚

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从2010年的7.57亿增加到2012年的7.64亿,2030年减少到6.27亿。届时,45~64岁的高龄劳动力比例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老化严重。

“人口红利”渐行渐远,劳动力市场日益凸显的规模缩减和结构老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掣肘。

一份由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供需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称,过去30多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结构相对年轻、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水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未来15年中,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供给减少、劳动参与率下降和年龄结构加速老化的复杂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人口规模经历了一段时间增长后达到峰值,直到2010年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间劳动参与率一直在下降。未来随着劳动力供给出现绝对量减少,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将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从1995~2010年数据看,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从7.14亿持续增长到2005年的峰值7.8亿,随后5年基本稳定。但是,该期间劳动参与率从88%下降到79%,下降近10个百分点。

报告称,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从2010年的7.57亿增加到2012年的7.64亿,然后将持续减少到2030年的6.27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劳动力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加,而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减少。

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比数量锐减颇令人忧心。从1978~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及年龄构成的变化趋势图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78年的34岁下降到1986年的33.5岁,然后逐渐提高到2010年的38岁。

如果将劳动力人口按年龄分为“15~24岁”、“25~44岁”和“45~64岁”三组——分别表示低龄劳动力人口、中龄劳动力人口和高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从1978年的“33%-42%~25%”结构转变为2010年的“23%~44%~33%”。低龄劳动力比例减少了10个百分点,高龄劳动力比例增加了8个百分点。到2030年,该劳动力年龄结构将变为“24%~31%~44%”。与2010年相比,2030年高龄劳动力比例将增加11个百分点。

随着青年劳动力人口的持续迁出,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老化的态势会加速。2010~2030年期间,从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形状上看,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从较年轻的均衡型结构转变为老化极其严重的倒三角形结构。

报告称,中国产业升级不可避免地会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既然产业升级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方向体现了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更高要求。然而,未来我国劳动力规模快速减少和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的基本发展趋势总体上不利于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符合需求的劳动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