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消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丨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人选内部公示 此前为反腐重镇

第一财经 2017-04-18 17:32:00

作者:陈姗姗    责编:边长勇

第一财经曾独家报道多个民航局官员被带走调查,很多就集中在运输司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民航局近日进行内部公示,拟任命于彪为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

据记者了解,于彪目前担任东方航空办公室主任,历任民航局运输司国内航空运输处调研员、国防动员办公室副主任,中联航营销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

从航空公司部门级领导提拔至民航局核心的运输司副司长,引人关注。

目前运输司司领导三人,分别是一位司长,一位副司长,一位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

前任司长刘增禹辞职到民营航空公司任职后,原副司长升任司长,而前任的前任司长史博利在调任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后被查。

此前,第一财经就独家报道多个民航局官员被带走调查,很多就集中在运输司,包括民航局运输司国内运输处处长,民航局运输司国际航空运输处处长,以及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此前为民航局运输司司长)。

根据法院审理公开披露的信息,苏红利用职务便利,在国内及港澳台航空运输业务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500余万元。魏洪则为国内多座机场、多家航空公司,在办理货运包机、航线航权申请审批中提供便利,先后收受8家单位和个人好处费140余万元。

运输司为何是反腐重镇

民航局运输司主要职责涉及17大项,包括负责起草民航运输、通用航空等法规、政策、标准;负责民航运输市场及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和监督航空运输协会开展销售代理管理、航空运输业务行业自律等相关工作;负责机场地面服务机构的许可管理;审核并落实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地区性组织有关国际航空运输的决议、标准或建议措施等。

其中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对航空公司新开航线航班以及新设航空公司的审批。在高速增长的中国民航,掌握有限的航线时刻资源的部门,拥有着天然的权力。

要拿到好航线、好时刻,肯定要跟上面搞好关系。”一位在国有航空和民营航空都曾工作过的航企高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这方面,每家航空公司的做法各不相同。比如他曾经在的航空公司,请吃请喝,赞助旅游都有过,而有的航空公司则一度定期给审批部门送上“航线协调费”。

2010年开始的那一场民航反腐风暴,就曾将民航空域资源管理多年的“潜规则”揭开,一些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协调”到好的航线和时刻的中间商,与航空公司和负责审批的民航局管理人员形成了利益输送链条。

当年,民航局为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航权航班和时刻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航权航班和时刻管理进一步实行简政放权,分级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航线申请已经由核准制改为登记制,但涉及京沪广‘大三角’航线的除外,这也是国内最繁忙的机场,也是航空公司最梦寐以求的航线,”一位航空公司管理层告诉记者,现在,运输司仍负责“大三角”航权审批,具体时刻申请则由各地管理局负责审批,而且缺乏有效监管和退出机制,“比如对于航空公司违规收回航权的规定,有的并没有执行。”

对于新进航空公司来说,要想获得热门航线或者航班时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例子是,2011年就接收首架空客巨无霸A380飞机的南方航空,一直希望用A380飞机执飞北京始发的国际航线,但接收5架后都没能如愿,直到今年才得以用A380飞机从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而这一航线是原本南航就拥有的航权,只是做了机型替换。

另一个例子是,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用时5年才获得京沪航线的经营权,但获得的时刻却是凌晨零点后抵达北京,次日早6点返回上海,这一航线开通后不久因为经济效益欠佳停航。

国外航线审批怎么做

在航班时刻审批、监管和退出方面,国外的一些措施值得借鉴。

首都机场一位内部高层就曾对记者介绍,在美国,新增和收回时刻的分配更强调保护新进入航空公司的利益,这些时刻的50%将直接分配给新进入航空公司,除非新进入航空公司的需求低于50%。剩余50%的时刻将优先分配给在机场提供长期航空运输服务的承运人。而如果航空公司拿到航班时刻后连续两个月内的使用效率不足80%将被收回。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航班时刻二级交易市场。允许各家航空公司将自己的航班时刻存量,以有偿的方式拿到航班时刻二级交易市场上出租、出售、转让、抵押和拍卖。

而在日本,航班时刻同样实行审批报备制,负责审批的机构是运输省航空局,但负责审批的岗位流动性非常大,几乎每两三个月,负责审批的人就会更换。此外,对什么样的航线和时刻给什么样的公司使用,制度也非常明确。这些都是为了减少人为控制、寻租的机会。

不过,也有航空公司人士指出,我国的航线航班时刻资源太紧张。目前,我国80%的天空还是军管,而机场对吞吐量的预计也总是滞后。因此,最根本的是做好规划,加快机场扩建,解决航线航班时刻供不应求的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