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应该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大量创新尝试。
金融行业对新兴行业的投入较为谨慎,以及氢金融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完善性和协调性不足等,影响了金融资源对氢能产业的投入。
需要以建立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为契机,平衡数据自由流动与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的“造势”之路,始终贯穿面向未来的科技力量——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转型的重要引擎,也令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自贸区作为制度型改革创新的重要试验田,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构建数据跨境“清单式”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面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任务,上海自贸区在数字领域开放需要有新作为。
需要遵循从产品到产业、从贸易到投资、从初级产品到科技产品、从会展平台到制度创新试验的提升路径,进一步提升进博会的各项功能。
中国企业未来显然应该,而且能够在参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金砖国家间有合作也必然有竞争,特别是在“补短板”、追赶其他金砖国家优势领域时。
中国企业需要尽快行动,不宜有拖延心态和侥幸心理。
以上海为例,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方面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完全有条件先行先试。
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需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抓住先机,在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有助于降低贸易的信息成本,也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的贸易开放。
作为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积极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对接,继续探索推进数字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度建设。
基于现有的制度、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数字经济产业集聚能力,临港新片区可以通过在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构建、数字基建能力的纵深与外延发展以及金融等关键性支持领域的改革创新深化,在构建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设立“数字贸易示范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就劳动法进行针对性调整,临港新片区能够在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制度优势与国内外前沿理念实践,深入推动高水平开放。
中国对不发达市场的直接投资,具有比较明显的长期性和经济社会目标综合性特征,投资的正向效应也不断显现。
RCEP有助于推动形成数字贸易发展产业链和生态圈,助推中国特色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
尽管美国目前不是CPTPP的成员,但其影响不仅存在,而且至关重要。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