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展现的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进博会越办越好
第六届进博会无论是展览面积,还是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均创新高,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较上届增长近四成。
进博会通过汇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开放功能,已然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国际循环的重要纽带,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特别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试验平台,也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构建国际循环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国际循环扮演着关键角色。进博会的大部分展商、展品来自境外,通过这个重要纽带可以将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有效促进进口贸易、国际投资,甚至科技合作的国际循环。例如,今年的创新孵化专区就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绿色低碳、医疗健康、数字经济、创新科技等赛道,无不包含前沿科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试验平台。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借助进博会这一开放窗口,做出过很多重大宣示,包括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压力测试,提出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等。通过进博会,可以集中展示、测试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的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总结经验,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之一,以“越办越好”的总目标,一届一届持续办好进博会,为全球经贸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一方面,各国的产品、服务和技术通过在进博会的集中展示,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促进全球贸易发展。另一方面,虹桥经济论坛作为全球合作对话的平台,也为国内外政商学界共议全球发展、全球治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要议题,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
进博会可从六方面进一步发力
持续六届的进博会,越办越好,已然成势,展望未来,大有可期。进一步提升进博会功能,或可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发力。
让更多的展品变商品。每年进博会只有6天时间,由于时间所限,现场能够达成的交易量毕竟有限。为此,应当以进博会为平台,将一些在现场展出的新品,有效对接国内的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使展品成为商品,进一步丰富国内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借助进博会平台,让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走进中国市场,带动新兴产业形态发展。中国国内企业也应抓住机遇,推动进博会期间展出的产品转化成产业,助力国内充分就业。例如,进博会期间,肯尼亚农业部和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约定双方根据协议内容围绕花卉产业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
推动更多展商变投资商。要进一步发挥进博会投资促进平台作用,展示中国投资机遇,继续办好“投资中国年”等投资对接活动,推动参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上设有“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六年来有不少外国企业通过参展进博会,进而在中国开展投资的现实案例,涉及工业智造、健康医疗等领域。与此同时,通过“进博会走进地方”系列活动,带动优质跨国企业积极对接地方招商引资需求。因此,进博会不应仅仅限于其产品展出功能,还应该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更好吸引外国投资,让展商变成投资商,实现进博会的功能升级。
助力更多采购商成为海外投资者。通过进博会,相关国家的产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进博会期间,非洲等一些区域的农业产品广受欢迎。对中国的专业采购商而言,不应仅仅限于产品采购,还可进一步思考是否可能将产业链延伸到海外。在这方面,一些国内公司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例如,一些国内公司借助进博会采购国外商品的机遇,推动了其进一步在中非农业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运营投资,包括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等非洲国家拥有了自己的运营团队和优质合作伙伴,建立了一条涵盖农产品种植、育种育苗、采后管理、包装运输、保鲜技术等全流程的农产品产业链。同时,一些企业携手当地政府、海关部门等一起打通非洲农产品到中国的绿色通道,让更多海外优质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带动了相关国家农产品产业升级。
加速提升前沿科技产品首发功能。每一届进博会,都会展示一系列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有助于国内消费升级,增强进博会的全球吸引力。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些专业性展览,例如,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的日内瓦车展。该车展创办于1924年,是欧洲唯一每年度举办的大型车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汽车商首次推出新产品的最主要展出平台。进博会的未来功能提升中,应该结合上海,甚至国内的产业比较优势,在科技产品的首发展出上做更多探索。
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本届进博会上,提出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及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与此同时,《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也提出,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为此,要利用好进博会期间各国企业展商实地参展的机遇,可考虑针对参展企业,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在线信息登记,后续做好企业网上购销信息展示工作,为供需企业合作联络和有效对接提供统一平台,做好进博会的后半篇文章,这也将为“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
更好发挥制度型开放平台功能。一方面,进博会要实现订单数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成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以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例,六年来,虹桥经济论坛共举办数百场论坛活动,通过虹桥经济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等,向世界传递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决心。今后,还需不断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的联系,继续将虹桥经济论坛打造成比肩达沃斯的高层次国际论坛。同时,可以考虑继续开拓新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包括一些国际上重要的行业标准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共同就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国际行业标准等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推进开放水平和开放经济话语权。
总之,进博会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构建国际循环开放经济体系的创新性构想,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经过六年的运营、迭代和发展,进博会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需要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从产品到产业、从贸易到投资、从初级产品到科技产品、从会展平台到制度创新试验的提升路径,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势,进一步提升进博会的各项功能,深化进博会的经贸内涵、科技内涵和制度内涵,实现进博会功能与自贸区战略提升有机结合,助力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为优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阎海峰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院长;彭德雷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进博会成功、精彩、富有成效。
让新片区功能更“特”、制度更“优”。
此次户外音乐节共计超4000名观众现场参与,包括近百家使领馆代表、超300家进博会展商代表。
已有超过150家企业连续7年签约
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产业趋势、社会预期的新特征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要驱动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