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笛卡尔的角度看GPT的极限

2023-04-24 17:54

元宇宙,到底位于数字世界的第几层?

从人类秩序的角度来看,当今正处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然而,海洋上有着与陆地上截然不同的秩序逻辑,西葡两国试图把陆地上的法律逻辑平移到海洋上,注定会失败。

2021-11-25 17:37

全球局势扑朔迷离,未未来究竟该如何判断?

我们为什么应该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秩序?很多人会觉得国际政治、国际秩序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国际政治、国际秩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最大的约束条件。风口的背后是有N层约束条件的,而其中最大的一层条件,便是国际政治、国际秩序。举个例子,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国占领了,美国人认为三井、三菱等财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重要驱动力,便把这些财阀全都解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日本转化成一个正常的国家。所以,对日本企业来说,最大的风口无疑就是当时的国际政治、国际秩序。

2021-07-29 18:26

哲学是元问题里的元问题

不知道你对于哲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反正在我对哲学还不懂的时候,哲学给我的印象有两个,一个是研究哲学的人的形象,我会脑补出一个带着厚厚的近视眼镜,身材单薄头发稀疏衣着简朴的老教授,颤颤巍巍地在课堂里讲着一大堆谁也听不懂的术语,课后再回到家里,埋头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生活清贫但浑然不觉。这样一种哲学学者的形象会让我很敬仰,但我并不会想要过上同样的生活。

2021-06-07 18:07

价值观决定区块链的生死

因为有token的激励,才有很多人去记账,分布式记账的存在使得链上的活动都是不可篡改、真实可信的,于是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到这条链上来活动,上来的人越多,token就会越有价值,这样就形成正向循环。这个链-币共生体就是个共识社区,决定这条链/共识社区生死的底层基础,是该链/共识社区的价值观,链上的一系列具体算法,只不过是对其价值观的某种数学化表达而已。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简单说一下分布式记账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价值观是在记账过程中被具体表达的。

2021-05-13 20:19

这可能是对区块链最清晰的解读

新空间的基础是数字秩序,先来看两个案例。这些都以很极端的方式提示着我们,数字世界的秩序绝对不是物理世界的简单映射,如果仍然以物理世界的法律逻辑去想象数字世界,是不会成功的。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比特币实际上是一种副产品,产生比特币的是记账活动,而比特币的记账活动所依赖的是区块链技术。

2021-05-11 11:30

理工学科给梦想以工具,人文学科给我们梦想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意思是,外部世界的各种色彩都能进到他的眼睛里了,但是他却无法辨认出任何东西。正常人看世界,实际上看的是进入到眼中的各种光线、色彩,我们的大脑懂得如何去把这些混杂、交织在一起的光线和色彩整理出秩序,区分出前景和背景,从而辩认出外部世界的各种东西,这就算我们能够看见了。但是对这位复明的人来说,进到他眼睛里的,只是混杂在一块的各种杂乱无章的色彩而已,从中无法感到任何秩序、任何意义,他的大脑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这些涌入眼中的色彩,于是,他就能看到,却无法看见。然后,他再用这个蓝图来对应着整合进入到眼睛里的各种色彩。

2021-05-07 10:21

民族创伤与自我意识的塑造

2021-04-30 15:15

谁是BCI?|看多重规则体系如何影响国际秩序

因为BCI的态度,以致各种在生产中要使用棉花作为原料的国际、国内品牌,纷纷得表明立场,做出选择,而与这些品牌相关的很多利益相关方比如代言人等等,也得表明立场、做出选择。这个事情简直太有戏剧性了,它以特别刺眼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国际秩序原来不仅仅是由国家间关系构成的,它还有着更加复杂的多重规则体系在运作。其中很多重规则体系是由非政府机构组织起来,通常都是制定各种国际性的商业标准、产品标准或者一般行为规则的。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产品领域的标准化活动,再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各种电气工程、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都是由它制定的。

2021-03-25 17:59

3000年来的中国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最近几年,中国兴起了历史热。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重写中国史的著作,并且无论是否专业学者、国内学者,都是畅销。国人为何突然爱读历史?其实这并不新鲜。在人类史上,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通常都会发生从内到外的剧烈变迁,于是,它过去所依赖的参照系不再起作用——它无法说清三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要什么?谁是我们的朋友?于是,人们陷入一种深刻的身份焦虑。为了理解自己的处境、避免糟糕的前景,处在十字路口的大国往往都会关注历史。它懵懵懂懂地走到了没有路标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它渴望重新理解历史,以此廓清当下、构想未来。

2021-03-22 18:24

“办大事”、“卡脖子”与“内卷”

外因很多,主要提到如下两个,一是美国的创新产业转型导致产生大规模外包的需求,二是加入WTO进入全球市场,这两点加在一起才带来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的结果,脱开中国与世界的互构关系来谈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不成立的。这是很悲催的,为了工作不要生活,那工作到底是为了啥呢?二是强政府,强政府本身是个客观现实,其效应无法一概而论,在有些领域是减分项,在有些领域是加分项,至少就后发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而言,它是加分项。3、但不能由此简单延展到强政府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论上。大事包含两种维度,一是扩展性维度,一是复杂性维度。

2021-03-15 15:36

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商人秩序浮现的速度

想让思想、观念、精神对历史有所作用的话,一方面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创造,另一方面需要对它们进行传播。有持续力量的传播过程,一定伴随着商业过程,否则这个传播机制很容易就断掉了。知识的生产跟它商业传播并行共生的过程,才能真正完成这个思想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但伴随着新的知识传播技术的出现,我把这本书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做成了《中国史纲》这门课程,也是我这本书的一个商业过程。这个过程一定得伴随着商业过程,才能形成正反馈,才能将这件事彻底铺展开。我们想搞清楚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未来可能会往什么方向演化。

2021-03-12 10:59

知识的诅咒,亦是知识的祝福

这就是我提到的共识是风险社会的基石,但要怎样达成共识呢?但实际我们接触的信息,都是高度同质化的。从算法的主体,也就是数字巨头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如果推荐算法不断让人陷入到信息解放的状态里,信息茧房带来的结果是会反噬到我们自身的。这种情况下,数字巨头会尝试在推荐算法上进行一些优化,既让过去一系列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又不让人们的眼界那么闭锁,这个需求在算法里是可以实现的。推荐算法可能会因为我们刚刚所说的一系列问题,演化出一些新的商业伦理。各个国家的数字巨头可能会陆续发现这些问题,然后意识到新商业伦理的必要性,从而用商业伦理来规范它的推荐算法。二 中美必有一战吗?

2021-03-09 18:08

经济学不教人发财,那它教人什么?

你可能会问,仅仅学会观察经济现象却赚不到钱,这又有什么用啊?本质上来说,各种学科都只是教你懂得,经济学也毫不例外;至于具体是否能做到,那个不是能教授的,也不是能学来的,而是必须在现实中不断地摔打磨炼才有机会悟出来的。好,话题再回到经济学上,经济学是教你如何观察、理解经济现象的,那么经济现象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所有的经济现象在本质上,都是选择的过程。问题就来了,对不同效用的东西进行选择,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是自古就有的,连动物当中也都有,那为什么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到了18世纪才出现呢?

2021-02-19 15:34

不是“战狼”而是“流浪地球”,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到来

在美国社会高度撕裂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将走向何方?我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一直在谈,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因素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国创新经济的拉动。中国制造业部门的高速发展,有一部分是因西方创新产业所产生的大规模外包需求而拉动出来的。双引擎各擅胜场,各有分工,不是正面竞争,而是高度合作、联动关系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所以中国的持续发展是与美国的创新相结合的;当然,美国从0到1的创新也得结合中国的从1到N的生产能力,才能获得大规模量产。美国不断推进其从0到1的创新,财富的单点突破效应非常好,但是财富扩散过程往中国转移了。

2021-01-27 11:23
  •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政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