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间,协鑫科技(3800.HK)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基地的10万吨颗粒硅产能已于9月21日正式投产。
9月2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指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实现光伏装机113.16GW,同比增加154.5%,组件出口结构上,印度首次跌出组件出口前十名,新兴市场的占比有所增加。
截至目前,公司每月可以稳定生产1.5GW以上,到年底每月可以提高至2.2GW以上,到今年12月,折合年度量产产能约为30GW。
9月20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整,从目前的变化率来看,此次油价将大概率上调。
正泰集团、隆基绿能、协鑫集团等能源企业参会并分享对ESG理念的看法和公司实践成果。
“借助能源AI大模型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接入虚拟电厂,可以在电力低成本、非用电高峰时段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期将电力返销给电网,以实现最普惠的经济价值和用电自由。”协鑫能科董事长朱钰峰认为。
煤价的回落和新能源业务的增长是发电上市企业上半年业绩上扬的影响因素。
新型储能站上风口,第一财经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深汕合作区的科陆电子海丰储能调频电站,进行实地探访。
中国石化首口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近日在海口开钻,该科探井也是我国第一口5000米深度的深层高温地热探井。
9月5日,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官宣,接下来公司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在接下来的5~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光伏矛”的这一重磅官宣也快速在资本市场响应,带动相关企业股价增长。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之下,灵活就业者数量剧增且渐成趋势,而企业由于招聘难度大、劳动力获取成本高也选择拥抱零工市场。
随着产业链上游硅料价格的下滑,素有光伏产业链“吸金王”之称的龙头硅料企业们净利也出现明显下滑或增速大幅放缓态势。
净利润方面,“三桶油”合计实现净利润1841.4亿元,中国石油是其中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企业。
光伏电池龙头企业爱旭股份(600732.SH)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09亿元,同比增长119.60%,而产品销量提升是利润增长的一大原因。
8月30日,中国石化(600028.SH)宣布,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半年报中就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及物流费波动、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及组件毛利率波动等风险进行了提示。
8月24日晚间,阳光电源(300274.SZ)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43.54亿元,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自2023年8月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55元。
8月22日晚间,阿特斯回A后的首份半年报出炉。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增加321.75%,业绩贡献主要来自光伏的增长。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调整了十六次,呈现出“八次上涨、六次下跌、两次搁浅”的格局。
第一财经产经记者,负责跑新能源、能源行业。联系邮箱:luruyi@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