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引导耐心资本注入——在城乡融合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堵点如何破解?9月13日,第27期陆家嘴金融沙龙上,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及企业的实践者,围绕金融支持乡村发展的路径与创新等话题展开探讨。
机器人穿越“沙漠”、翻越高地,走进工厂、操作电箱,安插“雷管”,甚至在废墟中成功救出“婴儿”——这不是电影,而是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的真实场景。第一财经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多款机器人在模拟真实灾害和工业环境的高难度赛题中展开角逐,而这些任务背后,全都源自实际的产业痛点。从精准的设备操作到危急的生命救援,机器人正在成为人类抵御风险的“超级队友”。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日前,由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发现,目前市场上仍以老款车型为主,新国标车辆尚未全面上市。但在部分门店,出现了热门库存车型到店“秒光”的情况,销量出现大幅增长。记者从相关门店及上市公司了解到,新国标实施后,部分大型车型将停止生产,同时安全性要求提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未来新车价格预计将上涨。这一变化也促使消费者抢先购买现有车型,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有着“竖店”之称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古装微短剧拍摄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第一财经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该基地除面向专业剧组外,还将首次对公众开放,提供从服装、道具到拍摄和成片制作的全流程沉浸式体验,让普通人也能亲身参与微短剧创作,过一把“主角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基地预计最快于9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将链接快速增长的微短剧市场与文旅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市民文化体验的边界。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8月19日,特斯拉正式推出Model Y L加长版车型。第一财经记者实探发现,新车相较现款Model Y车身长度略有增长,主要变化在于六座布局以及提供更宽敞的车内空间。针对这款“加大号”Model Y,消费者反应不一:部分家庭用户表示“比较有兴趣”,看重其空间优势;也有消费者认为“如果自己开就无所谓”。专家指出,特斯拉此举明确针对中国家庭对大空间六座车的旺盛需求,希望借此扩展其产品线以满足特定市场偏好,从而开拓增量市场。同时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空间方面竞争激烈,特斯拉此番入局六座SUV领域,更多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日前,路易威登(LV)中国首家巧克力专卖店被曝将闭店,第一财经记者走访现场了解到,昨天门店完成运营周期后,已于今天(8月11日)完成撤场。商圈工作人员表示,该店为品牌方运营的快闪店,现因合约到期而撤柜。而在闭店背后,消费者的选择折射出更深层的困境。现场部分消费者坦言,购买动机主要是“打卡尝鲜”,当被问及复购意愿时,明确表示“不会”,奢侈品餐饮的高昂价格带来的“一次性消费”属性凸显。专家表示,奢侈品跨界餐饮普遍面临“复购”难题——如何说服消费者为高价食品持续买单,目前还缺乏清晰的后续策略,这也让此类轻奢跨界试水难以持续。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从4月单方面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到承认对华高关税“过高且不可持续”,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正在加剧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而在这片波动中,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的7万余家外贸商户,订单洽谈依旧繁忙。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他们如何通过在动态调整中持续释放活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走进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众多精彩呈现在眼前。第一财经记者实探现场发现,去年展柜里“锁着”、“坐着”的概念机器人,今年纷纷“活”了过来:机器人精准分拣、化身超市“店员”,甚至巨型机器人也能随时对话,情绪一览无余。更震撼的是AI开始融入生活,戴上AI眼镜,未来支付无需掏手机,大模型助手近在眼前;AI医生现场问诊,随时答疑解惑。从工具到协作者,AI已不再是“未来时”。中国强大的制造力与丰富场景,正在让现场的每个人感受到人机共生的变革脉搏。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外场应用场景体验之一,自动驾驶体验活动在大会期间亮相。第一财经记者现场体验发现,从下单、乘坐到抵达,“真无人”出租车已在会场周边实现全流程运营。当无人驾驶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优体验,其大规模应用是否真的已经触手可及?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蒙迪与合伙人公司总裁克瑞格·蒙迪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构建全球AI治理体系与国际信任架构是核心挑战。他预测未来3-5年人机关系将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呼吁全球互信合作,以确保未来的超级智能决策始终服务于人类利益。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今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杰出教授斯图尔特·罗素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AI进展。他指出,中国大语言模型表现“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发展势头强劲。同时,罗素发出警示,呼吁全球警惕AI军备竞赛心态,强调应将安全置于首位,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服务于人类长远福祉。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今天举行。在大会现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被称为“AI教父”的他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国利益并非完全一致,但有一个核心共识能让各国走到一起,那就是阻止人工智能取代人类。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今天举行。在开幕式现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他表示,中国在AI领域具备独特优势、顶尖人才和丰富应用场景,目前中国AI领域发展迅速,正走在前列。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其安全性关乎所有国家,未来的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保障。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正在展示一场城市变革的新图景。千米之下的空域,这片曾经被忽视的“新蓝海”,如今正因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而焕发巨大活力。第一财经记者现场发现,展会上,各类低空飞行器与应用场景集中亮相,从高效破解物流与急救难题,到赋能灾后救援与农业生产,再到载人“空中出行”和点亮城市夜空,低空产业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城市和生活。政策、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加速融合,正推动这片低空蓝海释放巨大潜能,一个更加高效、立体、精彩的未来城市生活,正加速成为现实。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当博主也能进入人才体系,当外滩和博物馆等地标建筑向个体创作者敞开大门——上海新出台的“沪九条”政策正在重构内容产业生态。从千万粉丝电影团队、汽车领域创作者到硬核财经博主,上海这座城市用文化资源与产业链条搭建起“理想之城”。场地支持、商业闭环、园区集聚……“沪九条”破解痛点,让个体创作与城市发展脉搏同频共振。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绿色金融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7月5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8期活动汇聚金融机构、高校及专业服务机构专家,聚焦绿色金融如何深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国际标准协同、气候风险管理与绿色科技投资上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为加速建设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言献策。
近期小米YU7车型正式发售引爆市场,1小时订单突破28.9万辆。然而销售火爆的同时,二手平台同步涌现订单转卖潮,“小米订单转让”话题快速登上热榜。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小米公司已升级规则封堵漏洞,但灰色交易仍在蔓延——有黄牛扬言能以2万元搞定信息变更,宣称可“公户改私户”。专家警示,新车爬坡期的产能瓶颈加剧供需矛盾;同时,黄牛炒作可能放大订单泡沫,新车真实需求尚待观察。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一边是消费习惯剧变带来的行业挑战,一边是展映场次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景,这“冰火交织”的景象正出现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这样的现象背后有何原因,产业面临哪些瓶颈?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又如何探索出一条激活观众、提振信心的破局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展映影院票房接连刷新纪录,再次印证了观众对电影的热爱。市场的火热固然欣喜,但挑战同样清晰,在纷繁的娱乐选择中,电影如何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在内容之外,影院突围的新赛道又在哪?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阵痛。2024年,全国票房同比下滑22.7%,观影人次减少23.1%。当观众坦言“影院不再是唯一选择”,产业困局正倒逼一场从内容到终端的全链路革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展开实地探访,围绕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展开深度对话。影院如何蜕变为沉浸式文化空间?分众策略如何激发影视活力?这些从上海国际电影节土壤中生长的创新基因,又如何赋能中国电影走向更具想象的未来?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