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YU7车型正式发售引爆市场,1小时订单突破28.9万辆。然而销售火爆的同时,二手平台同步涌现订单转卖潮,“小米订单转让”话题快速登上热榜。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小米公司已升级规则封堵漏洞,但灰色交易仍在蔓延——有黄牛扬言能以2万元搞定信息变更,宣称可“公户改私户”。专家警示,新车爬坡期的产能瓶颈加剧供需矛盾;同时,黄牛炒作可能放大订单泡沫,新车真实需求尚待观察。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一边是消费习惯剧变带来的行业挑战,一边是展映场次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景,这“冰火交织”的景象正出现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这样的现象背后有何原因,产业面临哪些瓶颈?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又如何探索出一条激活观众、提振信心的破局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展映影院票房接连刷新纪录,再次印证了观众对电影的热爱。市场的火热固然欣喜,但挑战同样清晰,在纷繁的娱乐选择中,电影如何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在内容之外,影院突围的新赛道又在哪?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阵痛。2024年,全国票房同比下滑22.7%,观影人次减少23.1%。当观众坦言“影院不再是唯一选择”,产业困局正倒逼一场从内容到终端的全链路革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展开实地探访,围绕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展开深度对话。影院如何蜕变为沉浸式文化空间?分众策略如何激发影视活力?这些从上海国际电影节土壤中生长的创新基因,又如何赋能中国电影走向更具想象的未来?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金融开放再发力。央行推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八项新政,证监会发布对标国际规则的“1+6”政策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步出台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举措。新政涵盖市场准入、资本流动、绿色金融全链条,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向深水区。随着新一轮政策红利释放,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机遇。 与会外资代表普遍表示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尤其关注中国科技企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吸引力。论坛期间两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筹建,为长期资本流入打开新通道。国际评价印证上海金融竞争力,伴随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提速,上海开放新高地蓝图渐显。
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 Hubertus Vaeth向第一财经表示,德国资管公司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并希望获得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敞口。同时,期待深化中欧双向市场准入。目前整合程度虽有限,但开放步伐正在持续,本届陆家嘴论坛发布的新举措有望为市场一体化带来更多动能。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 Nikhil RATHI 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向第一财经表示,作为上海的常客,他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持续发展。当前,上海与伦敦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他对本届陆家嘴论坛宣布的开放举措,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机遇表示振奋。
2025陆家嘴论坛今天在上海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以“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入探讨。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开幕首日即迎来重大合作成果与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备受瞩目的《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正式签署,为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深化多层次合作注入新动能。此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集体发声,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从交流平台到政策窗口,陆家嘴论坛正日益成为引领中国金融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舞台。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已正式获批在上海注册成立,并在论坛现场进行揭牌。据介绍,学会将广泛凝聚行业机构、上市公司、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研究力量,定位于打造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之际,沪港两地共同举行发布会,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沪港合作的具体方向,为两地多层次、多领域的金融合作注入了新的、更丰富的内容。本次《行动方案》聚焦推进沪港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上海与香港离岸金融的战略互补等六方面,共38条举措,助力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科技文旅体验持续上新。航天主题XR互动体验展“月球计划:登月序曲”亮相上海宝龙美术馆,“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探索展即将登场,为市民游客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第一财经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不少展览借力“五五购物节”,融合前沿技术与艺术表达,让观众在观展时,沉浸于超现实的奇幻旅程。科技如何重塑文旅消费新范式,并助力文化内容跨界传播?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5月16日至17日,国际乐坛天后玛丽亚·凯莉现身上海连开两场演唱会,吸引数万名海内外乐迷齐聚申城。在国际顶流演出持续升温的同时,上海本土孵化的演艺项目正通过创新模式加速产业升级——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九年常演不衰,即将首演的《英雄联盟:双城之战》沉浸式音乐剧更开创了中外共创IP开发的产业新范式。从引进世界级演出到培育原创演艺IP,上海正以多元业态激活城市艺术基因,推动"上海制作"向全球演艺标杆持续进阶。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主题,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设置主旨演讲、年度发布、政策宣介等环节,同时首次举办“青年科创嘉年华”,营造上海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今天举行的第六届上海青年创新创业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创业需要有包容的环境,并且年轻人刚毕业对社会规则还不了解,参与一些像50人论坛这样的社会活动,能够快速增长阅历,获取资源。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曾被数码相机淘汰的撕拉片因明星社交平台晒照“翻红”并登上热搜,成为年轻人争相囤货的“社交货币”。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彩色撕拉片市场价已飙升至1600元-2000元每盒,较停产前溢价超15倍,因此也被消费者戏称为“纸片茅台”。伴随着撕拉片持续走红,部分商家甚至推出“仿真撕拉片套餐”,带动门店营收增长30%。年轻人为何为“撕拉片”而着迷?“撕拉片”热度会持续多久?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两年,新能源车险“投保难、保费贵”成为行业性困局。而在今年初,转机已然浮现。随着国家四部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与之配套的全国统一投保平台“车险好投保”同步上线,一场由政策引导、跨行业联动的变革正式开启。平台怎样为车险“松绑”?多方联手又将如何打破僵局?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新能源汽车保费问题再度引发热议。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保费翻倍、出险费用高企等问题正成为行业性困局。然而,在新能源车主面临 “投保难”、“投保贵” 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深陷“承保亏”的无奈之境。据统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承保业务出现了57亿元的亏损。这巨额亏损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近日,新能源汽车保费问题再度引发热议。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晒出经历:咨询续保时被保险公司员工删除好友;一次出险记录导致次年保费突破万元门槛......记者走访发现,这并非个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保费翻倍、出险费用高企等问题正成为行业性困局,为何消费者会陷入“买得起车”却“上不起险”的窘境?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4月25日,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第一财经联合发起主办的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上海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吸引来自相关政府机构、可持续发展领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众多专业人士参与,共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验与策略。
今年上海车展现场,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创新迭代,愈发多的科技企业作为供应商,成为主机厂智能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今年现场,科技企业们带来了哪些前沿技术?这些创新产品又将如何塑造“未来出行”?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