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主也能进入人才体系,当外滩和博物馆等地标建筑向个体创作者敞开大门——上海新出台的“沪九条”政策正在重构内容产业生态。从千万粉丝电影团队、汽车领域创作者到硬核财经博主,上海这座城市用文化资源与产业链条搭建起“理想之城”。场地支持、商业闭环、园区集聚……“沪九条”破解痛点,让个体创作与城市发展脉搏同频共振。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有着“竖店”之称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古装微短剧拍摄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第一财经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该基地除面向专业剧组外,还将首次对公众开放,提供从服装、道具到拍摄和成片制作的全流程沉浸式体验,让普通人也能亲身参与微短剧创作,过一把“主角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基地预计最快于9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将链接快速增长的微短剧市场与文旅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市民文化体验的边界。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