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体地分析中国各省份的对外贸易格局与特征,是应对关税战冲击的基础。
美国选择将铁锈带工人的贫困、挣扎、堕落归因于外部,归因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而我国聚焦内部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开放,将改善人民福祉、投资于人放在第一位。
冲击全球经济和贸易,尤其是对美出口依赖度较大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今年初延续恢复态势,一季度GDP预计达5.5%,为全年目标奠定基础,消费、投资和科技突破带动市场乐观情绪。
202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首次达到“4%左右”。
罗志恒认为,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来需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和提高政策效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和发展。
地方财政收入取决于其经济基础和财政体制。
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为此采用了哪些政策工具?制造业回流总体效果如何,其中哪些产业较好,哪些产业较差?特朗普2.0时代,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将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又应如何应对?
2024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达7.7万亿元,其中用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比例超过四成,专项债在财政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对中国而言,谁胜选都不会改变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持续打压中国的结果,应及时妥善应对。
全球流动性宽松有助于为中国股市提供增量资金,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增大将带动债券收益率下行,美元承压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
为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的力度,同时,还需继续优化房地产政策,以扭转房地产价格下行预期。
央行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随着海外央行降息,国内将再度打开“降息”窗口。
下半年有必要考虑追加财政赤字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增速、降准降息、增加一线城市的增量房地产需求。
我国现行水价处于国际较低水平,多地水价成本倒挂,财政给予大量补贴。
近年来财政形势的核心症结在于有限财力与无限支出责任的矛盾,这一定程度上缘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越发不清晰,政府的兜底责任越发增加,具体体现为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
信贷增速放缓或成为常态,既是客观经济运行使然,也有顶层设计引导的因素。信贷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
应对产能过剩问题还需要立法层面和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多部门综合施策,发挥政策合力,避免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引发新的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